ZKX's LAB

3年后的PLUS版世博园,将呈现这样的新面貌

2020-11-17新闻6

1999年,以“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为主题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昆明成功举办。自此,世博园成为了本地旅游的一张名片,云南开始步入全世界的视野中,昆明这座城市也展现出难得的高光身影。

时过境迁,20年的时间过去,世博园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老化”问题。当世博会的风采逐渐褪去,“后世博”时代世博片区该走向何处,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从“后世博”到“新世博”

如何将“后世博” 转变为“新世博”?“新世博”又该如何传承与升级区域所原有的积累?这些问题摆到了昆明世博园最大股东——华侨城的面前。

实际上,早在数年前,华侨城集团便已有了相关世博园提升改造计划,并为此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

2016年,华侨城入股世博旅游城后,将世博园的提升改造提上了议事日程;

2018年,华侨城集团将昆明世博园改造提升作为当年整个“云南年”的重点项目,并邀请了业内专家为世博园转型献策,全力助推昆明世博园改造提升;

到2019年,“昆明世博园改造提升项目”建设启动仪式在世博园内的中国馆前广场举行,宣告着世博园改造工程正式启航。

2019年的昆明世博园改造提升项目建设启动仪式宣告了世博园改造工程正式启动

按照相关规划方案,华侨城集团将以“融园入城、连片综合”作为昆明世博园改造提升的核心策略,力争三年内初步完成“新世博”改造提升,五年内把昆明世博园打造成中国西南文旅融合和全域旅游的新地标。

从“后世博”到“新世博”的转变,第一步已经迈出。而大众最期待的,无疑是未来的“新世博”将会呈现怎样的面貌。

树立一个全域旅游新地标

据了解,未来的整个“新世博”,将以都市文化中央区板块、世博欢乐活力区板块、自然智慧健康谷三大板块来协同呈现。

改造提升后的世博园(效果图)

这其中,都市文化中央区板块包括了门户区文化商业综合体、滨湖景观街区、“世博记忆”文化展示、生态艺术中心、庆典广场以及花园大道;世博欢乐活动区板块则将包括主题乐园、南亚春天小镇等;而自然智慧健康谷板块,则会重点突显世博森林的自然生态优势,发展大健康产业,面向全域创建“健康生活目的地”以及“国家级大健康示范”。

不难发现,新的世博园所呈现出的,将是相较以往更为全面丰富的业态,更多样化的产业衔接,以及更贴近当下文旅、休闲、娱乐等需求的模式形态。这种全方位的提升,正使世博园摆脱过去的固有形象,与城市生活产生更多的交集互动。

实际上,按照“融园入城、连片综合”的策略来看,未来世博园的一大特征便是其将取消门票,向所有人敞开大门。不仅物理上的围墙将被打通,从形态与运营方式上,新世博也将完全融入昆明城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新世博园的核心区景观(效果图)

如此看来,新老世博园间最大的区别,便是其将从之前产业单一的景区,向一个集观光体验、休闲娱乐、文化生活为一体的全新生态片区转变。一个属于北市,也属于整个昆明的全新全域旅游新地标,正逐渐成型。

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当然不会仅仅局限于世博园自身。伴随着其从文化内涵到景区品质的全方位提升,整个世博片区将首当其冲地迎来同步剧变。

由封闭公园变为“无界世博”

今年4月份,昆明市规划局发布了新的世博片区控制性规划。此次规划调整将世博片区的居住用地从1129.2亩增加至1335.75亩,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从204.75亩增至244.05亩,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从742.35亩减至620.85亩,整个区域还将在未来增配84班学校。

世博分区控详规调整前后对比图

通过这一用地性质层面的调整,不难发现未来的世博板块定位有着几个显著的标签:宜居、精品商业、配套齐备。对整个片区而言,其开发建设的方式途径正变得更加精细化,更加以一个整体为单位进行推进。

实际上,对整个世博片区而言,世博园在过去所扮演的既是“好人”也是“坏人”:积极的层面在于,大片的生态植被,是不可替代的稀缺资源,其对区域环境的积极影响难以估量;消极的一面则在于,大片园区占据了区域大量土地,使得可供开发的空间非常有限。

因此,如果不能找到将世博园与区域更深度融合的方法,进一步挖掘释放其潜能,那再多的投入和改变也只能是浮光掠影,不能深入本质。

对此,华侨城在2019年提出了“无界世博”的概念:其计划以绿道为线索构架世博片区的开放空间体系,拟打造8条总长约20公里的主题绿道,串联起已有的公园、林地、绿地等,通过绿道实现与周边资源的整合,激活片区生态资源,并通过健康步道串联起世博园景区、金殿风景区以及呼马山公园。

而按照年初的规划,世博分区控规调整将改变过去分区作为城市封闭公园的定位,通过整合周边的旅游资源,开放共享以最终形成“无界世博”。整个世博片区将集历史文化、智慧养生养老、旅游休闲、商业娱乐等众多产业内容于一身,成为整个昆明面向东南亚南亚展示的一个全新窗口,重现昔日世博会时的胜景。

时隔4年的居住大成之作

在整个世博片区的品质提升过程中,居住产品以及生活体验的同步升级,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作为整个区域最具代表性的居住项目,世博生态城既记录了过去十余年间片区发展的点滴,也在随区域变化呈现出新动向。

作为一个从2004年起便开始开发的项目,世博生态城在16年间持续输出了鸣凤邻里、云岭邻里、依山邻里等一系列社区组团,依托片区特有的资源优势,研发呈现了独属于世博的豪宅产品。

以此为基础,整个项目在16年间一直牢牢站稳着北市区生态高端大盘的位置,无论是其市场认可度还是相关产品力,都是区域乃至整个城市毋庸置疑的标杆。而继2016年的第5期产品鸣凤邻里后,世博生态城历尽4年的精心打磨,在近期以最新的第6期产品——蓝湖邻里再度回归。

蓝湖邻里坐落于世博板块核心区,自然环境优越(效果图)

作为华侨城集团对世博片区规划提升后的展示项目之一,蓝湖邻里有着超越以往产品组团的定位——其在功能层面将延续世博生态城的“生态之城、文化之都、艺术之境、运动之界、社群之所”五大属性,以依山傍水的湖、园双景观为体系特征,呈现不同以往的居住生活体验。

从效果图上就可以看出,整个蓝湖邻里背倚葱绿的山林,面朝蓝湖生态公园,在山水景致间实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平衡。临近新世博的区位特征,使得其在都市中觅得一方宁静,真正实现了入则安宁,出则繁华。

而在产品层面,为了契合这一独到的环境体验,也是延续整个项目一贯的豪宅基因,蓝湖邻里首期推出的产品将走高端改善路线。无论是建面约116-297平米的光合洋房,还是221-311平米山风湖墅,其都将以宽阔的空间尺度,构造舒适的居住场景,让居者享受到属于世博的本质生活。

世博生态城将与新的世博园一同呈现出新面貌(效果图)

从“后世博”到“新世博”,4年谋划雏形渐显;而蓄势4年诞生的蓝湖邻里,恰好拉开了整个“新世博”居住体验升级的大幕。一个显著的事实是,对华侨城集团和世博片区而言,这一切都不会是终点,而是一次新的启程。一幅有关世博前景的美好蓝图,正徐徐展开。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