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吕家窑的扶贫老将——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扶贫路上的那些人、那些事儿

2020-11-16新闻65

原标题:吕家窑的扶贫老将——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扶贫路上的那些人、那些事儿

编者按:近年来,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公司一直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积极投身扶贫扶智、脱贫攻坚工作,全力做好对阳原县和阳原县牛坊沟村、吕家窑村的精准帮扶工作。日前,阳原县作家协会副主席贾素芳深入走访吕家窑村,写下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今天,我们将其刊发,请大家跟随作者的笔触,听一听吕家窑村脱贫路上的暖心故事。

吕家窑的扶贫老将

文:贾素芳

6月20日上午,我们到达东坊城堡乡的吕家窑村。

下车四顾,看见的是一排排整齐的红顶瓦房。窑呢?来之前查了资料,说吕家窑是以窑得名,难道是导航出了错?于是向路边乘凉的老人打听,是吕家窑没错。原来这是十年前由原址迁至此处的搬迁村,旧的吕家窑在北六里的山脚下。

吕家窑的窑

每个村庄的名字都藏着一段有趣的来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以建村人的姓氏加上地形地貌共同组成的。叫洼的肯定水源丰富,叫沟的往往地处山沟或幽秘之处,叫窑的村子大多依傍在山脚之下,如吕家窑。清乾隆年间,有一位吕氏先人在西宁县(今阳原县)北山山根的土坡上打了一眼安身立命的窑,从此,这里就有了吕家窑村。

这里的窑有两种,一种是在土坡上直接挖洞造屋,屋前镶嵌门窗,当地人称“崖打窑”(“崖”即土坡);另一种是在平地上用土坯碹出基座,最后在屋顶铺上厚厚的黄土,窑就建成了。

窑的特点是冬暖夏凉。古时的农家冬无暖气,夏无风扇,住在窑里,冬天有一条火炕足矣!

吕家窑在半坡上,窑房有的建在高处,有的建在低处,上面人家的院外就是下面人家的屋顶,这样错落有致的布局正好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吕”字,无形中诠释了村名,这也属巧合吧!

历经三百多年的风雨,吕家窑村已像一头苟延残喘的老牛,再也没有力气向前迈步。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在外面工作,娶媳妇时,东拼西凑在县城买房,村里只剩下老人和老窑。窑房大多年久失修,若是遇上连阴雨,住在窑里的老人就很危险。

2009年,政府出台扶贫村整体搬迁政策,补贴钱款为村民建成新居,全村整体南移三公里至平坦处。从此,大部分村民告别了土窑洞,住进宽敞明亮的新瓦房。

房子的问题是解决了,生活却依然是老样子。因为干旱缺水,地里收成有限,村民整体收入仍处于国家级深度贫困村水平。

2017年3月,吕家窑迎来又一个春天——河北出版传媒集团为结对帮扶,派驻了以吴国胜为第一书记,马瑞君、席军为成员的驻村工作队。驻村第一年,三人扑下身子干实事,把村子当成了家,把乡亲当成了亲人。一年期满又续三年。如今,村民整体脱贫,村庄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时间不早了,我们打电话给吴国胜说明来意,他热情地说:“老师们请稍等,我们在东环处理点事情,马上就到!”

“东环?”莫非吴书记在市里?我们做好了等两三个小时的准备,但不到五分钟,两个人就来到我们面前。

前面个子稍微高一点、长得像蒙古汉子的是吴国胜;跟在后面皮肤微黑、精瘦干练的人是工作队员席军。另一位队员名叫马瑞军,他这个星期天轮休。

“吴书记不是在东环吗?怎会这么快?”我问。

吴国胜哈哈笑着说:“我说的东环是环村路!”

“环村路?”我重复一遍,确认没有听错,这个名称好像是第一次听到。

吕家窑的环村路

“是啊,这路是2018年完工的扶贫项目。耳听不如眼见,走,带你们去环村路看看!”

我们欣然接受邀请,带着好奇,边听吴国胜介绍,边欣赏新农村新景象。

村庄不大,但街道干净整洁,村子中央是一条笔直的水泥路,两旁的树像迎宾仪仗队一样,站得挺拔。每一条巷子也都铺着水泥路,巷口有一个小牌子,标着“幸福巷”“丰收巷”之类的街名。

走到村东,果然看到“东环路”的标牌,太阳能路灯齐刷刷地布满路的两边。吴国胜指着环村路说:“这里过去只有一条南北街,村里垃圾遍地,人们乱搭乱建,根本没有可走的路。现在修了环村路,路边建了1600平方米的绿化带,栽了黄金榆等树苗,还种了各种各样的花,等八月份你们再来,这里就成了花的海洋啦!”

我在脑海里想象着花开的样子,仿佛眼前已是一派姹紫嫣红的景象。

吕家窑的扶贫干部

参观完环村路,吴国胜又带我们去看吕家窑曾经的村址。

初夏的田野已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土地上绿油油的秧苗尽情生长着。一路上,在我们再三要求下,吴国胜讲起了驻村工作队的故事。

吕家窑第一书记吴国胜

“我今年已经59岁,扶贫结束就该退休了。老马58岁,老席也已经57岁。我们都是农民的儿子,对农村的爱一直藏在心底。我们别无所求,如今能有这个机会,趁着还有点儿力气给乡亲们干点儿事情,也不枉做一回农民的儿子。”

是啊,这就是我们的扶贫干部,他们在快要享清闲的年龄,义无反顾深入到扶贫一线。2017年3月,他们前脚踏进村庄,后脚就走进了老乡家里,挨家挨户地走访,与村民促膝谈心,把他们的基本情况、所想所需,全部记录下来。一个多月后,乡亲们谁家几口人、住几间房、收入多少他们都已了如指掌。

吴国胜是张家口康保人,有着坝上人特有的干练劲儿。他曾担任康保县新华书店经理,又有万全、张北两年扶贫经验,头脑里很快有了一套思路。他马不停蹄地召开了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全体村民大会,讨论致贫的根源,后针对问题制定方案,把国家扶贫的各项优惠政策逐步落实:为村民办医保、为读书的孩子们落实“两免一补”“三免一助”,还有危房改造……

村里58岁的祁忠义一家是全村76户贫困户中最特别的一户。他有很严重的胃病,看病欠下6万多元债务,妻子也体弱多病,两个孩子正上初中。工作队时刻惦念他们家的情况,不但每月都去送米送面,两个孩子也纳入了“两免一补”。当年为他们申报了危房改造,在新村建起了两间砖瓦房,次年入住。生活好了,两口子的身体也好起来了,他们分别到村里的合作社务工,年收入达到5万多元。

村里73岁的孤寡老人张美,年轻时在内蒙古打工,2017年回村,在村里无房无地无亲人,租房暂住,生活十分困难。工作队当年就为老人申报了五保户,乡政府拨款在村里幸福互助院内建了一间住房,解决了老人的住房和生活问题。张美在幸福互助院住得很开心,还经常给互助院里生活不便的老人做饭烧水、洗衣服、打扫房间。他逢人就说:“年轻时,俺也没有享受过这么好的生活。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扶贫工作队的好干部!”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吴国胜他们被村民们亲切地称呼为“一心向着我们的好干部”。

吕家窑人世代靠天吃饭,奈何这里不仅土地贫瘠,还干旱少雨,始终摆脱不了贫困的羁绊。帮扶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莫过于解决村里缺水的问题。但村子在大山脚下,地质复杂,塌陷严重,寻找水源非常困难。前些年村里曾两次打井,最后都因塌陷而告终。

2018年1月,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拨付23.5万元专项资金,工作队会同村委会,邀请专业技术人员,经多次水源勘探终于确定了井位。经过40多天日夜奋战,一眼救命的深井在吕家窑汩汩涌水。

这次打井成功,不但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还增加了600亩高效节水灌溉农田,并纳入阳原县2020年1500亩高效节水灌溉农田改造实施项目。

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吴国胜和队友们的扶贫任务告一段落,但村民舍不得他们。吴国胜也放不下吕家窑的父老乡亲,几经考虑之后,他决定再干上三年,为村民办更多的事情。

吕家窑的拆迁复垦

这三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三年,工作队的三位老将面对的是更大的挑战。

2018年6月,乡党委决定响应县委提出的“危房改造、村庄整治、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四位一体的模式,对吕家窑村等村庄进行改造。

吕家窑村属于深度贫困村,2009年村民搬迁后,旧村址里剩下的窑都闲置着,这是拆迁复垦最有利的条件。复垦后,土地可以种粮食给村集体创造财富,用土地置换的收益除了可以对拆迁户进行适当补贴外,还可以对新村进行改造,这样一举多得的举措,何乐而不为?

对于村集体来说,拆迁复垦当然是一件好事,但这也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135户人家有人愿意,也有人不愿意,吴国胜他们就一家一家地去说服。白天村民下地不在家,他们就晚上去做思想工作。经过努力,尽管大部分村民都在拆迁协议上签了字,但还有个别人不同意签字。养鸡专业户祁力就是一个,他想在这里继续养鸡,不愿搬迁。那几日,吴国胜就一直泡在祁力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搬迁协议书也有了祁力的名字。搬到新村之后,祁力在工作队的帮助下,通过小额贷款等方式,又成了养羊专业户。

拆房平地工程轰轰烈烈地开始了,那些经年的土窑被夷为平地。平整后的土地总共有153亩,因为是坡地,所以经过一年的改造变成了梯田。

说话间我们已经到了山脚下,从远处眺望,是一层一层的石头墙托着一块块平整的土地,很是壮观。

吕家窑的产业链

“我们不可能在这里待一辈子,走之前,想给乡亲们留下可以长久发展的产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输血变造血才是造福一方百姓的硬道理!”

吴国胜的话令人感动,他们做的事更让人心服口服。

吕家窑村地处桑干河畔,独特的光照和温差、两山夹一川的地域优势使这里的土地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很适合种植杂粮杂豆。这里出产的小米曾经是进过皇宫的贡品,粒粒饱满、色泽金黄。这些农产品如果能进一步加工,冠以品牌,然后进超市、挂网上销售,形成产业链,能有效打开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增加集体收入。

工作队说干就干,三员老将在一线冲锋陷阵,河北出版传媒集团作为他们坚强的后盾也尽全力支持,当年又出资40万元建成杂粮杂豆加工厂。

吕家窑全村有3241亩耕地,其中玉米种植面积就占2400多亩。看到多年来村民们一直靠人力和毛驴耕种,生产成本高、粮食产量低,吴国胜想到了机械化作业。2020年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宣化正大房地产有限公司出资40万元购置了3台农用拖拉机、2台旋耕机、2台播种机、1台打捆机和1台大型玉米联合收割机。这批现代农业机械的投入使用,加快了秋粮归仓进度,提高了秸秆收储利用率,实现全村3000亩耕地机耕机播,走出了一条适合本村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道路。

经过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以及吕家窑全体父老乡亲的共同努力,2018年年底,吕家窑全村已经光荣脱贫。

全村投入资金202万元建成224千瓦村级光伏发电设备,建成高标准四季蔬菜大棚17个;成立3个农村合作社,合作社向贫困种植户免费发放谷子绿豆种子和有机肥,还为22户贫困户每户提供2亩杏树林。村民和村集体都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吕家窑的蓝图

吴国胜指着复垦的153亩土地说:“来年这里全部种上杂粮杂豆,有了收益给全村老少把水电费免了。”

这位一心讲奉献的第一书记,心里装的全是群众,扑下身干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在扶贫工作的尾声,还不忘为村民描绘美好新生活的蓝图。

村里的环境好了,但养殖和居住不分开,空气中有粪便的味道,卫生也难以保证。2019年末,工作队和村两委共同研究制定了《吕家窑村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计划实施方案》。他们计划建一个规划面积40亩、容纳30户养殖户的“养殖园区”,把居住和养殖分开。再建一些农家院,把民风民俗和生态观光旅游提上议事日程。

要干的事情太多了,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吴国胜说:“2020年扶贫结束,我就要退休啦!退休后,我会常回来看看,这里倾注了我们全部的心血,已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啦。”

是啊,在脱贫攻坚的战斗中,吴国胜和他的队友不负初心、践行使命,真情投入、用心干事,自来水入户、改厕、污水入管网、防洪坝建设、清洁取暖炉安装,外墙保温,贫困户就业、劳务输出培训……每一项举措每一件实事的背后,是扶贫干部的无私奉献和辛苦付出,他们用汗水浇灌出了累累硕果。2019年,吴国胜和他的队友被阳原县委县政府授予“阳原先锋”的光荣称号。

参观的最后一站是村里的篮球场和小游园。站在光洁平整的篮球场上四处环顾,周围的画面让人难以相信这里曾是一个深度贫困村。坐在小游园的凉亭里,眼前美景如画。我不禁想,村子建设得这么美,各项服务配备得如此完善,连我都想来这里养老,弄个小院子,种几畦青菜,养几只鸡,过一过田园生活。

种出了梧桐树,就能引来金凤凰;农村建设好了,在外的游子也会回来,用他们在大城市学到的知识把村庄建设得更美,乡村振兴就不远了。

作者简介:贾素芳,笔名右边,阳原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扶贫#贫困村#退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