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巫溪:土地整治出新招 变荒为宝鼓“腰包”

2020-11-16新闻23

人民网重庆11月16日电 初冬的暖阳下,重庆市巫溪县胜利乡健农村百亩巨菌草牧草基地里,一片繁忙的景象。农户们正忙碌着收割、打捆、粉碎和打包牧草,一摞摞打包好的牧草整齐的叠放在田坎边,等待着送往就近的畜牧养殖场。

一摞摞打包好的牧草整齐的叠放在田坎边。 匡洪摄

“这是今年第二轮收割了,预计可收200吨左右,保守估计收入在10万元以上。两次收成下来,扣除租地和务工的费用,农户今年就这一项平均收入就在5000元以上。”驻村书记汪兴建高兴地说。

齐心协力治撂荒

健农村是胜利乡6个贫困村之一,全村共有308户,1217人,其中贫困户61户,228人。脱贫攻坚以来,健农村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整合、土地流转、集团帮扶等方式,让全村逐步迈入小康之路。然而,位于健农村5社的水田坝依然是村社干部和村民心中的“一根刺”。

水田坝耕地面积约100亩,因经常漫水而得名。特别是夏季汛期,由于坝内沟渠堵塞,水流不畅,导致在多雨季节里,由于排水系统瘫痪,经常淹没田里的农作物,造成收成锐减,甚至颗粒无收。因此,种地的人也越来越少,到最后直至荒芜,草比人高,灌木丛生。

2019年,在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重庆市教育帮扶集团安排专项资金20万元用于健农村水田坝土地整治,沟渠整治并于2020年3月8日完工并投入使用。

“三耕”模式显成效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批转移,农村撂荒土地该如何“返青”?一直是困扰农村发展的难题之一,为解决发展困境,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帮助农户增收。2020年初,健农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在优先满足村民自种的基础上,经过多方咨询、资料查阅,终于确定种植优质牧草-巨菌草,并推出了“成片代耕”“集体寄耕”“产业转耕”三种耕种模式,同时与种植大户签订合作协议。

“成片代耕”模式。农户以1年免租形式将撂荒地交给村集体进行代耕种植农作物,从第2年起,村集体逐年按照流转土地行情,向农户支付土地流转费用。期间,若农户想收回自种可随时与村集体对接。此举,扭转了近百亩土地长期撂荒的局面。种植大户唐成清表示:“在荒地完成土地整治的基础上,我们种植优质牧草-巨菌草相当于‘拎包入住’。代耕模式是治理撂荒地的新方向,我们大家都非常看好这种模式,周围农户反映也比较好。我相信只要坚持下来,好日子会越过越红火的。”

“集体寄耕”模式。由村集体牵头,把从老百姓手里流转的土地交由种植大户承租,实行统一育苗、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农户以1年免租形式将撂荒地交由村集体或业主开荒、修机耕道、培育牧草等基础设施;第2年开始未来10年间,村集体和土地使用权人将根据合约分别获得4500元/年的集体经济管理费用和平均300元/亩的土地租金。

“产业转耕”模式。首先由农户自愿与村集体签订《土地委托流转合同》,将土地交由村集体流转、承包、使用;其次,村集体与承包土地业主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并按照一年的土地流转费用收取保证金。业主不再单独与农户协商和签合同。此举,方便了业主发展产业前期工作,也让农户吃下“定心丸”,打造了良好的村级招投环境。在美好愿景可期的前提下,涉及土地的35户村民很快与村委会签订产业发展试点计划。

三月初,水田坝完成巨菌草首轮播种,八月初,完成第一轮收割,当季收成产值达万余元,百亩撂荒地变身“致富田”。首轮试种成功后,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召开村民大会,扩大种植规模,如今已种植巨菌草近200余亩。

农户王洪德高兴地说:“现在牧草基地就近务工,除能照顾一家老小外,每天还有110元的务工收入。”

健农村通过开荒种植牧草,不仅有效利用了当地稀缺的土地资源,在不减少老百姓粮食直补金的基础上,同时获得土地租金,还可以通过就近务工,收获劳动报酬。村集体经济也会伴随承租大户的明显收益而得到充实和壮大。寄耕模式有效带动村集体力量,不仅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之路、壮大了集体经济,而且解决了村民前期开采撂荒地的成本投入、技术匮乏、没有市场销路等问题。

下一步,健农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计划建立村级专业合作社,统筹各专业合作社,更大限度地整合土地。村级专业合作社直接与各承包土地业主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既方便业主,也让全村产业发展更加规模化、系统化。谈及下一步工作思路,健农村支部书记齐明信心满满:“接下来,我们还将思考辖区内剩余的交通不便、引水不便、零散的撂荒地治理模式,并逐年实行复耕。”(刘政宁、陈永建、傅春蓉)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