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江苏淮安: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乘风破浪”

2020-11-16新闻12

“天下粮仓,淮米飘香”“舌尖染得中国红,何物应鲜而成龙”“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淮安资源丰富、物产丰饶,过去却一直“深藏闺中”。要想让这些农副产品“走南闯北”富庶一方,首先就得有身份,地理标志商标培育成为全市富民工作重点。

截至2020年10月,淮安已注册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证明商标127件,位居全国设区市前列、全省第一,地理标志中国驰名商标4件;“盱眙龙虾”品牌价值203.92亿元,连续五年位列全国水产类公用品牌第一名,“淮安大米”“淮安红椒”“洪泽湖螃蟹”等地标产品从淮安产品升级为淮安品牌,成为推动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经济跨越的“金字招牌”和强力引擎。

盱眙虾稻共生示范基地迎来大丰收王昊

品牌化推广让内核“强起来”

地理标志商标数量井喷,只是深藏在水里土里深巷里的农副产品变成富农“金蛋”的第一步。对于地理标志商标而言,只有形成品牌,才能最大可能发挥其经济效益。

在“互联网+”时代,“触网”成为开拓品牌市场的第一步。淮安采取政府牵头,互联网企业搭台,协会、地理标志注册人及特色农产品企业唱戏的模式,实现了地理标志商标“品牌+互联网”的合作双赢。先后多次组织地理标志涉农行业协会和企业与淮安网、淘宝特色中国淮安馆、苏宁易购等平台进行招商对接,成功举办淮安首届地标特色农产品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牵手行动发布会……目前,淮安已建立农产品销售网络平台上百个,上线的地标农产品种类超过50种,互联网平台每日交易数据更新量达上千条。

农副产品根植于农业,要想提升品牌实现“华丽转身”,还必须走科技兴农之路。为挖掘“淮安红椒”品牌价值,拓展销售区域和渠道,清江浦区先后与高校、农科院合作共建大棚保鲜交易中心、高产栽培展示中心,极大地提高了红椒的产量和品质。目前,淮安红椒年产量超过30万吨,销售收入超13亿元,单季亩产效益达2万元,成为全省最大的大棚红椒生产基地。

淮安红椒王昊

产业化发展让群众“富起来”

有身份、有品牌,就有了身价。淮安乘势而为,充分发挥地理标志商标对产业的助推功能,助力精准扶贫,形成“产品—地理标志商标—产业”黄金链条,打造“地理标志商标扶贫”成功典范。

围绕地理标志商标布局产业发展。坚持“培育一个地标,打响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发展思路,聚焦兴农富民,推动地理标志商标与特色产业发展相融合。“淮安大米”每年为稻农增收3亿余元,“洪泽湖螃蟹”品牌价值达150.16亿元……地理标志商标成为推动淮安产业发展、经济跨越的强力引擎。

围绕地理标志商标丰富产业形态。“淮安红椒”品牌价值的提升,带动了当地园艺产业发展,当地农民将红椒制作成可食可看的盆景、工艺品和系列食品,馈赠亲友,扩大销售,成为当地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淮安“淮味千年”优质农产品南京受追捧管伟法

围绕地理标志商标拓展产业链条。充分发挥地标品牌辐射效应,全方位拓宽地标产业链条覆盖面。“盱眙龙虾”的辐射效应从养殖、捕捞、贩运、烧制,逐步拓展到以龙虾酱、龙虾旅游纪念品制作等为主的加工业,以调料、龙虾运输为主的物流业,以龙虾垂钓、美食体验为主的乡村旅游业,以及以龙虾影视拍摄、动漫创作、主题公园等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随着多环节、多系列、大品牌格局的形成,龙虾商业链实现了从养殖加工到系列产品销售再到旅游影视的一体化发展。

特色化运用让城市“亮起来”

“水懂我心,自然淮安”。127件地理标志商标,每一件都是富裕百姓的“聚宝盆”,都是城市形象的新名片。淮安深入挖掘地理标志商标潜能,重抓地理标志商标使用、应用转化,助推农产品乘风破浪,助力城市形象更加熠熠生辉。

淮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注重发挥地理标志商标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切实放大地标品牌的生态效应。推行“虾稻共生,效益共增”,开创“一地双业、一水双用、一田双收”综合种养模式。金湖县围绕荷花、荷藕做好特色发展文章,充分挖掘生态旅游资源,大力发展荷藕生产、藕虾共生、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产业,22.4平方公里的荷花荡内栽种荷花500多种,每年赏荷游客近100万人次。

多彩白马湖管伟法

打好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品牌。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西游记文化、红色文化、淮扬菜文化、戏曲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以名人、名景、名著、名镇、名菜等资源为依托发展特色品牌,特别是对具有较大公众影响力的“西游”、淮扬菜餐饮名店等关联品牌以及城市标志等文字和图案商标进行保护性注册,累计申请商标3800余件,进一步打响淮安城市文化品牌。

#扶贫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