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聚人心、强党建、兴产业、夯基础

2020-11-16新闻6

城上村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株良镇,全村共有415户159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2户37人,是江西省“十三五”贫困村。2015年,按照抚州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农行江西抚州分行联合市委办共同组建“连心”小分队进驻城上村,开展定点帮扶。短短几年间,在“连心”小分队的精心帮扶下,城上村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不仅于2016年在全县10个贫困村中率先脱贫“摘帽”,更是实现了由“贫困村”到“小康村”的美丽蝶变。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

“小分队又是来走过场的,过一阵子就走了,能给咱们干什么事啊!”“这个村都穷了一辈子了,要啥啥没有,靠几个扶贫干部就真的能脱了贫!”这是小分队刚进村时大部分村民的质疑。起初,有的小分队成员听到这些话也感到茫然,但他们没有认输——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由于长期生活在贫困中,城上村老百姓的思想比较保守,甚至还有个别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村民对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为了改变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增强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小分队在城上村吹响了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的号角。

到村后,小分队成员采取单位挂钩、结对帮扶的方式,给贫困户送资金、送信息、送温暖,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出谋划策,寻找致富路子。通过小分队与贫困户谈心等形式,与基层干部群众和贫困户较为深入的交换了意见,进一步摸清了贫困底数、明确了攻坚方向、增强了脱贫信心。在精准识别贫困户的走访过程中,小分队与党员群众一道商讨,拿出了有计划、有步骤、可操作、能落实的五年发展规划,让村里的党员群众从五年规划中,看到了蓝图、增强了信心。

五年来,小分队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全力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积极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教育引导村民学习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为村里带去了新理念、新技术、新风尚。一大批村民在小分队的影响和帮助下,改变了生产方式,从“脸朝黄土背朝天”传统模式跳出来,学会了实用技术,学会了闯市场,学会了用电脑,学会了网上购物和销售农产品,掌握了一技之长,增强了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的信心。村民改变了生活习惯,通上了卫生厕所,学会了垃圾分类,跳起了广场舞,崇尚文明健康的新生活。小分队还积极推动成立村级红白理事会,一批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和不良习俗得到转变。2019年,城上村被评为“江西省第六届文明村镇”。

强化党建引领,筑牢战斗“堡垒”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靠一个好的带头人。要摘掉贫困村帽子,必须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针对过去村“两委”班子软、党员队伍散、干部群众缺乏脱贫致富的勇气等问题,小分队把做好村级党建工作作为首要任务,从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着眼,从严格党员教育监督管理入手,健全工作机制,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把抓党建、促脱贫、谋发展作为头等大事。2015年以来,在驻村“连心”小分队协助下,村党支部确定了党员固定活动日制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新建了村委会办公场所……这些工作让村里的党员再次明确了自身的职责与使命,再一次凝聚在一起,共同为全村的发展出力。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必须增强必胜信心,以自身作示范,点燃群众脱贫致富的热情。小分队成员与村干部积极行动,急事难事打头阵,脏活累活抢着干。走访群众,宣讲政策,精准识别每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对路面进行硬化,修通环村路,实现所有自然村通水泥路;新建高标准自来水厂,铺设4000余米自来水管道,让村民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号召全村村民参与环境大整治,党员带头填平旧厕、新建公厕,拆除空心房、硬化入户路,彻底改变村庄面貌。村民还把村里的变化编成了一句顺口溜,叫做“来了小分队,建强党支部,喝的是放心水,吃的是安心粮,走的干净路,穿的是时髦衣,住的是暖洋房,玩的是新风尚”。

在“连心”小分队的帮助下,村里新修建的休闲文化广场。

在全体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城上村党支部成功摘掉“软弱涣散”的帽子,摇身变成远近有名的美丽乡村,还荣获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赢得广大群众好评。看着村里一点一滴的新变化,老党员刘瑞生说:“在‘连心’小分队的帮助下,我们村‘两委’班子凝聚力不断增强,敢于亮剑,在‘三清三拆’中带头做表率,并积极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不到半年时间,拆违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现在村道变宽了,环境变美了,大家都十分高兴。”

摘掉“贫困帽”,产业是根本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贫困地区只有通过发展产业,才能实现永久脱贫。小分队驻村后立即对城上村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发展什么产业、能发展什么产业,成了摆在帮扶干部面前的一个难题。

小分队多次与村“两委”研究,结合村里产业实际,谋思路、想办法、找路子,最终把目光聚焦在做大做强校具产业上来,鼓励和引导能人创业。

城上村是家喻户晓的“木匠村”,村民都有加工桌椅板凳的传统技艺,可一直以来,他们手里拿着致富钥匙却迟迟找不到门路。小分队驻村后,走访全村所有的校具加工户,总结出城上村校具加工户的三大特点“小、零、散”,且存在环境污染、产品相对单一、科技含量不高等突出问题。为了让城上村校具产业更好发展,小分队充分依托株良镇“全国校具基地”产业优势,打造“城上村校具产业联盟”,将50多户校具加工户组团发展、优势互补,并成立了校具党支部,推进“党建 产业 扶贫”的模式,让先富起来的村干部和党员发挥个人才能,作为产业开拓者,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

“过去我们想贷款,踢断门都不一定能办下来,现在农行工作人员上门给我们办理,而且利率低,纯信用,用款、还款还方便,没有农行的信贷支持,我的公司不会有今天的规模”。南城弘天实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刘洋感激地说道。

刘洋是土生土长的城上村人,在父辈的影响下,从小耳濡目染对校具行业有着独特的情感。长大后,刘洋在村里创办了校具家庭作坊,开始从事学校桌椅的生产销售。由于为人正直、诚实守信,生意做得还算顺利。经过了几年的艰苦创业,刘洋萌生了新建厂房、引进最新生产线、成立自己品牌的想法。然而,苦于没有足够的资金,这一心愿始终没能实现。

农行帮扶干部朱国安了解到“刘洋”的心愿后,立即联系南城县支行客户经理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免抵押信用贷款“纳税E贷”“惠农E贷”校具模式等产品先后为其提供了160万元信贷支持。在农行的信贷支持下,刘洋新建了2000平米的标准厂房,引进了最新的生产流水线,并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品牌,公司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销售目标提前完成,现在资金有农行帮扶,销路也不愁了……”谈及未来发展刘洋充满信心。

受益于校具产业发展的还有贫困户李香莲,女儿天生智障,丈夫又在2012年遭遇车祸造成右手残疾,让这个原本不幸的家庭雪上加霜,更加困难。小分队了解到她家里情况后,将她全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并帮助办理低保,保障了她家基本生活。在得知李香莲有意进厂工作后,小分队主动联系,多方协调,安排她进村里附近的校具厂上班。

“这份工作不错,不仅待遇不错,而且离家比较近,可以照顾家里。”经过短期的岗前培训,李香莲顺利成为校具厂的一名普工,月薪二千多元,效益好的时候,一个月可以拿到四千多元的工资,对于这份工作,她特别满意,十分珍惜。

为了发展壮大校具产业,小分队与村“两委”干部定期走访企业,借助农行挂点帮扶优势,通过产业帮扶、“惠农E贷”贷款发放等多种方式,为校具企业解决流动资金贷款1600余万元。如今,校具产业成了城上村的支柱产业,从无到有,已经发展到34家,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解决了1200多人就业,并吸纳了5名贫困户务工,也让城上村成功脱贫摘帽。

在壮大校具产业的同时,小分队还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先后引进中药材、水稻制种、菌菇、葛根、稻蛙、小龙虾等产业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投资投劳等方式增收致富。2019年,城上村贫困群众人均收入达1.7万元。

发展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长期以来,城上村受基础条件差、产业发展弱、集体资产少等因素影响,集体经济收入较低。2017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有4000元。

为帮助城上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连心”小分队与村干部一道包户走访,与村民沟通协商,流转土地3万多平米,采取“项目资金倾斜一点、挂点帮扶单位支持一点、村级自有资金出一点”的方式,筹集资金120多万元,筹建了两处共4000平米的集体厂房,经营收益归村集体,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稳步提升。2019年,城上村集体收入达到30万元,今年有望突破50万元。

“我们村里计划建设校具产业集中区,整合优质资源,提升校具产品的质量、品牌知名度,为城上村的致富梦插上腾飞的翅膀。”村党支部书记张才能对校具产业的发展信心满满。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在即。2020年10月13日,市农行党委书记、行长黄斌到城上村调研时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要坚决克服懈怠思想,持续增强组织领导力、驻村帮扶力和政策落实力,在巩固脱贫成果上持续发力,坚决做到脱贫不脱政策、摘帽不摘责任,有效防止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人口,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王杨振)

#扶贫#贫困村#小分队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