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2020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在广州举办

2020-11-16新闻11

11月13日,2020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在广州圆满落下帷幕。来自国家部委、军队、地方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73个代表队234位科普达人齐聚广东科学中心,讲述科技知识,解释科学现象,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妙趣横生、科学与艺术融合的科普盛宴。

据了解,全国科普讲解大赛是全国科技活动周重大示范活动,旨在全社会广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动员全社会积极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伟大实践,让科技发展成果更多更广泛地惠及全体人民。

参加决赛的234名选手都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7个中央、国务院部门和军队代表队的预赛佼佼者,他们经过自主命题讲解、随机命题讲解、《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科技常识测试、评委问答四个环节,不仅要比拼个人擅长的科学内容,还要接受临场随机应变能力的考验,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经过连续两天激烈角逐,最后军队代表队的韩康和郭千姣、陕西代表队的徐伟航、上海代表队的王亚雯等10名选手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并被授予“全国十佳科普使者”称号。来自广东代表队的谢秋泓等20名选手获得二等奖,45名选手获得三等奖。

大赛竞争激烈,呈现的不仅是一场全民共享的科普盛宴,也是一场智慧与口才的角逐。如何在短短4分钟内把一个科学知识讲得通俗易懂,引人入胜,考验的是选手的科学文化素质。为了把科技讲得生动、有趣和好玩,选手们巧用实验、表演、脱口秀等各种形式,辅之以动画视频、音乐和PPT等多媒体手段生动诠释深奥的科学技术,让公众领略科技创新的精彩和科技给人民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

据统计,近40%的参赛选手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不仅有科普场馆专业讲解员、广播电台电视台主持人,还有教授、研究员、医生和科普爱好者等。他们来自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卫生健康、公安消防、生态环境、气象、银行、海关、体育等不同行业和领域,怀着对科普同样的热爱,登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的舞台,身体力行传播科学,尽展科学魅力。

前沿科技讲解展示是本次大赛一大看点。什么是干细胞再生器官、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火星探测背后的技术应用?还有5G、AI、区块链、无人驾驶、北斗卫星、潜艇通信、量子力学等等,各种科学新词和高新技术在选手们的生动讲解下,变得直白又有趣。半决赛还设置了拓扑、共振、手性、天问一号、珠峰测高、新基建等20个随机命题讲解主题,在考核选手的知识面和随机讲解能力的同时,也巧妙展示了我国前沿科研重大成果和进展,赛场成为了对公众科普的新平台。

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创办于2014年,至今已举办七届。今年是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届,参赛代表队和选手数量创历史新高。据不完全统计,七年来,全国各地举办大小规模科普讲解赛事1578场次,各级赛事累计参赛选手超过11.5万人次。

科技部党组成员陆明出席了总决赛,并为“全国十佳科普使者”颁奖。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担任总决赛评审组组长。陆明在讲话中对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认为这是科学传播方式的有益创新。

大赛由全国科技活动周组委会主办,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广东科学中心、广东广播电视台承办。(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军队代表队的韩康讲解ECMO体外“魔肺”氧合的科学原理

陕西代表队的徐伟航讲述测量珠穆朗玛峰过程

军队代表队的郭千姣讲解“液体铠甲”新材料新技术

获一等奖选手与颁奖嘉宾合影

总决赛现场

来源:中国日报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