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焦作至新乡的道清铁路前世今生

2020-11-16新闻14

要了解道清铁路的修建背景,英国福公司就不能不提起。

英福公司

英福公司成立于1896年。公司总部设在伦敦金融城坎农街(CannonStreet)110号。同年英福公司在北京设立办事处,名为北京辛迪加(有限)公司(PekingSyndicateLimited),对中国煤矿投资。开办资本由英国、意大利资本共同组成,总计2万英镑。

贾景仁、哲美森、罗沙第、萨里昂(音译)、曹中裕,

股东:罗沙第,罗斯柴尔德家族,李鸿章,哲美森

福公司背后有一个意大利的犹太人,叫安杰洛·康门斗多·恩其罗·罗沙第(即称AngeloLuzzati),后面叫他罗沙第吧。他知道大清国要开发矿产后,联合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孙女婿劳尔纳侯爵、意大利首相卢迭尼、伦敦劳脱确特洋行成立了一家“福公司”,

罗沙第也是一个屌丝逆袭的样本,在西方世界工业化大潮下,世界变成了狭小西方世界的市场,西方无数个罗沙第在世界淘金,罗沙第在至后的故事里的经历不是唯一,只是西方工业文明席卷东方的一个小小缩影。

1885年,27岁的罗沙第凭借工程师的身份,在泰国获得了一个金矿开采权。由于资金问题,他便到伦敦的犹太金融圈内筹资,最后却以失败告终。但他的游说工作没有白费,意外地得到了意大利国王翁贝托一世的赏识,被任命成为一名驻暹罗(泰国)的外交官。左右逢源、长袖善舞的他不久便得到了暹罗国王拉玛五世的器重垂青。政治仕途上的一路通畅,使罗沙第在1889年被意大利政府授予了“圣·莫利齐欧大勋章”,可以享受与公使同等级别的外交礼遇。

甲午战争后,罗沙第曾经以代理牧师身份来华,以“调查中日战后情形”为名义,勘测大清帝国的矿藏资源。因此对于河南、山西、陕西三省的资源情况,已了然在心。

他的姓氏Luzzati与当时著名的意大利政治家、曾出任财政大臣的路易齐·罗沙第同姓,所以又被欧洲媒体传为这位大政治家的侄子或者私生子。他本人并不介意这种传言,因为对罗沙第来说,这无疑是一块份量不轻的金字招牌。大家有可能会想到《战争与和平》里那个幸运的私生子皮埃尔。在那个时代,私生子虽然不能继承头衔,但仍有很大机会继承到家族的财产。

从亚洲回国后,罗沙第又结交了首相卢第尼的儿子卡罗。老卢第尼曾经出使大清国,在当时的中国政界有着相当广泛的人脉。凭借老卢第尼的关系,罗沙第与大清国招商局总办马建忠打得火热。

马建忠(1845年2月—1900年8月),清末学者、外交家

福公司成立后,罗沙第秘密求见在英国掌控银行业的德国银行世家——罗斯柴尔德家族,将他欲在大清展开的宏图大业和盘托出,得到了此财团掌门人洛希尔爵士的认可,并当即给了他数额可观的资金支持。于是,福公司在英国的第一位大股东正式出炉了。

1897年,罗沙第回到大清国,找到他的老朋友马建忠请他出谋划策、共商大计。做为招商局里举足轻重的人物,十分清楚绪皇帝新近给各封疆大吏们下的关于开发矿产的旨意。于是,福公司在罗沙第的积极运作和马建忠的暗中帮助下,筹备运营工作正式开始。罗沙第通过马建忠与北洋大臣李鸿章牵线,为李家族献金并提供干股,允诺李鸿章作为福公司的影子股东,可优先享有福公司的大股份。这样,罗沙第得到了李鸿章的鼎力支持。于是,1899年李鸿章通过香港银行购买福公司4203英镑的股份,成为福公司的股东。

李鸿章(1823年2月—1901年11月),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而后,罗沙第又利用他在罗马的关系网,对意大利驻华公使萨瓦戈施加,并开始积极出面疏通大清帝国的相关部门。

因此,罗沙第左手拿着李中堂的“批示”,右手握着意大利的外交护照,最后又给福公司这个“外资企业”披上了“中外合资”的外衣。如此一来,福公司的“影子股东”们,便为这位答应与他们分享红利的意籍外商保驾护航,一路大开绿灯。

英福公司最初法人代表为意商罗沙第,但不久他就遵从罗氏的旨意将福公司转售给了一个名叫哲美森(G.Jamieson)的英国人。至此,大英帝国福公司总董易主为英国人。

哲美森生于1843年,时任英国驻华领事官。1920年于伦敦去世。1891年任英国驻上海领事兼“大英按察使司衙门”按察使,后任英国驻上海总领事,中英公司董事。由于哲美森身处上海,于是福公司总部便改设在了今天上海的外滩十八号(即原麦加利银行大楼)的四层。

福公司在中国大规模经营铁路、矿业。在1909年开创焦作路矿学堂,后改称焦作工学院,此即是中国矿业学院(1950年)的前身。

1909年焦作路矿学堂大门

焦作路矿学堂毕业证

道清铁路

当时的煤矿所在地深处内陆,如何把笨重的煤炭运输出去成了大问题。福公司的工程师们设计了从煤矿用铁路运输到最近的卫运河码头,然后经过卫运河水运到天津再出海的路线。

最终此铁路的东端选择了浚县(今为滑县)道口镇三里湾作为铁路的起点。三里湾到道口镇的距离是三里,因此称为三里湾。

1933年的道清铁路

道口清化铁路于1902年开始修筑,1906年开始营运,1907年全线通车,全长150公里。1920年,道清铁路开始向孟县(今孟州)延伸,1925年10月由清化修至陈庄后停工。

道清铁路开通仪式

卫河风景

道口镇是有名的运河古镇,水面宽阔,河道可容6艘帆船并行,平时水深达到5、6尺,载重15、6吨的帆船均可通过。而道清铁路的终点博爱县清化镇也是个古镇,就这样一条东西向的铁路跨越300华里的距离把这两个古镇连接了起来,使焦作一带的煤炭资源通过铁路水运、漂洋过海,去向了当时人们想都不敢想的遥远的世界的另一端。

而位于陆运、水运中间节点的道口镇三里湾,英国福公司沿河建筑厂栈囤煤,以利于转运,煤油、食盐以及工业制造品和时尚品陆续由天津运来,吸引了各地的客商,人烟辐辏、商业繁荣、成为远近闻名的水旱码头,有“小天津”之称。这一铁路建成后,使焦作的煤、铁货和东部各地的农副产品等物资得以交流,进而与全国各地、海外相沟通,促进了沿铁路一带经济迅猛发展。

道清铁路的修筑过程和“国有化”

英福公司便在1899年派出了以葛拉斯为首的勘测队,在山西、河南“首先去证实煤田和铁矿的蕴藏量是否如所说那样丰富和有价值,以及蕴藏的石油是否与报告符合。福公司勘测队发现河南彰德府道口镇有卫河直通天津港,沿途没有艰险工程。于是,他们向公司提出了调查报告。“福公司董事们看了勘测队的报告,决定建筑自泽州至道口间的铁路。

公司随即与披亚逊父子公司订立建筑此路合同。路矿工程师们于1900年出发至河南”。其间,福公司代办总工程师柯瑞和豫丰公司帮董、山西候选知府方镜在修武县老流牛河左右勘测矿地,并致函修武县知事,要求转请河南巡抚锡良准予建筑由矿地至道口的铁路。

铁路起点为卫辉府浚县(今滑县)道口镇,向西筑至怀庆府武陟县宁郭驿。福公司方面在清政府还未批准之前就悍然行动,在柯瑞的指挥下,由道口向西建筑铁路;另一方面福公司总工程师亚力山大·利德在焦作指挥开凿一、二、三号矿井,建立哲美森厂。修筑铁路期间福公司又舍宁郭驿改筑至清化镇。这条铁路横跨浚县、滑县、汲县、新乡、获嘉、修武、沁阳七县。因铁路的起始点为道口镇与清化镇,故而命名该铁路为道清铁路。道清铁路共长154公里,另有岔道28.4公里,支线2.44公里。

福公司修筑道清铁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外运焦作煤炭,但其在焦作开凿的。因为一、二、三号矿井耗银数百万两,因技术原因,迟迟没有出煤。福公司恐养路之费无着,乃商请英使要求外务部将此路归并铁路总公司办理,以建筑费作为借款”。

1903年6月,清政府外务部同意了英国公使萨道义代表福公司提出的要求,由中国向福公司借款修筑道清铁路。

福公司提出道清铁路每英里平均造价为6000英镑,全路共长145.65公里,共计50多万英镑,要求清政府“先发75万英镑借款小票,再行派员估工查账多少再算”, 但盛宣怀坚持“照买卖章程,先估价交账,再定借款票数”。在外务部的一再催促下,盛宣怀一面与福公司总董兼总代理人哲美森谈判,一面“派工程司(师)、候选知府詹天佑赴豫查账看工”。1904年11月,詹天佑来到焦作勘查。经过勘查,詹天佑发现道清铁路西段仅修至柏山村,距清化约5公里,铁路全线没有大的桥梁涵洞,轨重每码是75磅。同年12月,詹天佑在北京与哲美森议价,并于次年2月核定出道清铁路的建筑费及其他费用共为61.46万英磅。

盛宣怀(1844年—1916年)汉族,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今常州市)人,洋务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

詹天佑(1861年-1919年,男,汉族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有“中国铁路之父”

在谈判桌上,盛宣怀和哲美森在道清铁路的作价问题、限制铁路运铁问题、福公司运煤收费问题、已成铁路先行售票行车问题、继续展筑铁路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激烈的争论。经过一年半的谈判,盛宣怀和哲美森于1905年7月3日在北京同时签订了《道清铁路借款合同》和《道清铁路行车合同》。

根据这两个合同,“福公司不仅获得了非常优惠的利率,同时又收回了所花的资本,而且根据合同规定,福公司得建筑铁路并有60年的所有权,60年后才无偿地移交给中国”。“这样的合同对于福公司是非常有利的”。道清铁路虽然名义上归中国所有,而“全部管理经营权都交外人执行,中国仅派一毫无指挥实权的局长实行监督”。

道清铁路的延展和废弃

道清铁路修成后,由于路线太短,连年亏本,福公司遂以借款关系,展筑路线,以期增加收入。由于战争的影响,抗战末期,道清铁路基本废弃。为增加收入,福公司所要求延展的路线,一条是从西段清化至黄河边至孟县,一条是从清化经怀庆、阳城以至山西平阳。北洋政府交通部以道清铁路原合同颇多损害利权之处为由,拟将清化至平阳作为干线,而以清化至孟县为支线,另为一路,与道清铁路脱离关系,拟先订清化至平阳铁路之支路———清化至孟县铁路的草合同。1918年4月6日,道清铁路监督局局长程世济奉交通部命令,与福公司代表会商道清铁路延展事宜。由于山西省军政一致反对福公司展筑清化至平阳的铁路,福公司遂放弃修筑清平铁路;同时派遣工程师来华,勘测修筑清孟支路。

1920年冬,清孟支路工程处成立,并在清化七房村办公。后由于经济原因,加上抗日战争爆发,道内铁路不得不半途而废。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了道清铁路,道清铁路从此变成日军运输交通要线,打击日寇就必须找欺软的运输线开始。

1938年8月17日至9月22日,陈赓指挥八路军129师386旅和其他几支抗日部队,对道清铁路新乡至焦作间的多个路段连续实施6次大破坏。同年9月,平汉路工人破坏队,趁夜色在道清铁路的钢轨下埋好炸药。当机车驶至时,轰隆一声巨响,车头炸飞到路外,后面的列车向前拥来,敌人惨叫声一片。之后,游击队又和八路军合作,炸毁了修武与狮子营之间2公里的铁路,和老百姓一起掀翻了35公里的铁轨。敌人只好派重兵看守线路,连续抢修35天才勉强通车。同年10月,八路军688团和689团进驻道口至李源屯的铁路沿线各村。为了抗击日军,该部在国民党汲县抗日游击队王协和部的配合下,发动当地群众拆除了道口至李源屯段的铁轨,从而使道清铁路东段失去了战略作用。

不久,日军将李源屯至新乡一段铁路上的器材拆下用来修筑汴(开封)新(乡)铁路。

1945年1月21日至4月1日,八路军第129师、太行军区发动了道清战役。这是在道清铁路南北和平汉、新乡(汴)开(封)铁路之间的广大地区对日伪军所进行的一次进攻性战役,太行军区共投入6个团又3个营的兵力,经70余天作战,歼灭日伪军2500余人,扩大解放区200平方公里,解放人口75万,建立了获嘉、武陟、修武等4个抗日民主县政府。

陈赓大将

此次战役,八路军拆毁的道清铁路新乡至道口段,后来一直没有恢复;

而新乡至柏山段,在新中国成立后除待王—李河—焦作北站—李封一段外,大部分被新焦线和焦枝线所覆盖,原位于博爱县城东北的清化车站和清化至陈庄一段铁路最终废弃。

道清铁路的影响

道清铁路是帝国主义为掠夺我国矿产资源而修筑的一条铁路,但也在客观上它改变了河南的交通状况。道清铁路的修筑和通车,对河南的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对当地工商业的发展,还是对交通邮政事业的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道清铁路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1) 道清铁路由福公司移交之始,有道口、柳卫等12个站,以运煤为主,后来兼营其他业务。总体而言,以煤为大宗,次则麦、杂粮以及铁器、竹器、水缸、神香、药材等类,从1906年营运开始,商品日趋繁荣。产于道口及附近各地的有木材、杂粮、诸色豆、红米、剪子、白布、鸡蛋等,运销卫辉及天津、临清等地;产于新乡及附近地区的有木料、布匹、棉花、小麦、大米等,运销天津河口等地。

(2) 道清铁路的通车,把当时的商贸重镇清化通道口甚至天津连在了一起,焦作及附近地区的煤炭、竹货、“四大怀药”源源不断地运到了道口三里湾码头,然后通过卫河水运直达天津;而天津的工业产品和“洋货”以及各种时尚,也纷纷在焦作登场亮相,“焦作繁盛街市集于中山东街(今新华街),所有银行、绸缎、洋广布匹、饭馆、浴堂、妓寮、旅馆,均集。于是……其著名之商号如钱业之同和裕,煤油业之聚源栈、中裕存,杂货业之德兴厚、德源恒,洋货业之义盛永、豫立丰,南货茶业之稻香村、紫岩春等”。

(3) 铁路在促进商业繁荣的同时也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引起了经济结构的改变,出现了农业、工业并存的局面。铁路出现以后,有志之士纷纷从事工艺制造,兴起一股实业潮流:

田芸生首先创办厚生实业工厂,织染爱国棉布,1922年又在汲县成立华新纺织有限公司,使用美国机器,产品畅销广东顺德、河北石家庄及河南禹县等地,获利颇丰。

温县杨垒镇前杨垒村人张子杰联合温县、沁阳、济源、孟县、武陟等怀府五县怀药商人于1923年在温县城内二街成立“怀药股份有限公司”,首开民间整合怀药资源之先河,对怀药贸易的规模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武陟木栾店人鲁连城,靠怀药起家名震津沪。1919年冬,他总投资80万两白银的成兴纱厂正式开工;随后,鲁连城又在山西绛县创办大益成纱厂;在陕西西安创办自成纱厂,由此成为当时河南省首屈一指的独资经营的民族纺织业巨头。

此外,道清铁路沿线一带还建有诸如火柴公司、蛋厂、面粉厂等。在矿业方面,有清化的硫磺矿,新乡、滑县、浚县的硝盐,新乡的冶铁等;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拓宽了人们的就业渠道。

道清铁路促进了交通邮政事业的发展。

铁路的出现也促进了邮政事业的发展。1905年道清铁路投入运营,租用部分客车行李车厢带运邮件,沿途各地纷纷设立邮局。新乡县的邮政局在西车站城关,又设分柜于道清、京汉铁路沿线,邮寄财物概由总局经理收领。修武邮局也于光绪末年设立,宣统元年改为二等局。光绪末年焦作设邮政代传所,宣统元年改为邮政支局,在待王镇、李河设置邮政代办处。邮政事业的发展,有效地改变了消息闭塞的状况,加强了人际间的沟通与联系,也使资金、信息的流通更加便利和可靠。

道清铁路促进了地方的繁荣。

“焦作镇原为豫北荒僻之区,交通极为不便”,但“自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英商福公司开采煤矿、建设铁路后,地利开发,交通便利,工商发达,与时俱进,俨然为豫省西北之重镇。在民国六七年间1917—1918年,为焦镇最盛之时代。笙歌彻夜,共乐升平……市面电灯、电话及自来水种种设备颇臻完善,渐呈繁华气象。所有四乡农产咸会于此,以备各地采购;而津沪各地之运销无烟煤者,莫不派员驻此采办。

关于道口镇当年的繁荣,《道清铁路旅行指南》记曰:“凡由晋南豫北以及津沽等处出入之货,悉皆由此装卸。河中舟楫往来如鲫,由此溯河北上可达津沽,平时水深可五六尺,载重十五六吨帆船均可通行……煤商福公司、中原公司等均沿河建筑场栈囤煤,以利转运输入货品。以煤、油、食盐为大宗,工业制造品次之。本地居民多业船户、脚行,而业铁工、木工者亦颇不少。彼等为便利工作计,咸临河而居,屋宇栉比,饶有风趣。”水陆交通的便利,使道口成为商贾云集、人烟辐辏、商业繁荣、远近知名的水旱码头,素有“小天津”之称。

后记

道清铁路主观上是当时的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文明的一种掠夺行为,客观上也促进了当地人民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精神觉醒。焦作这个原来的小镇发展到现在的一座城市,新乡由平汉铁路和道清铁路的交叉,迎来了城市大发展,等等等等。

回顾历史,是找到未来的发展之路,焦作的发展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还是要争取到更多的交通便利。虽然现在道清铁路早已废弃,但由于国力的上升,焦作即将迎来太焦高铁的开通,笔者相信未来的焦作,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近代史#铁路#新乡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