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查汗都斯乡有一条“红色纽带”

2020-11-16新闻11

查汗都斯乡结合当地优势,打造红辣椒、红花椒、红色旅游“三红产业”。

红色文化成为红光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红旗农家院。

红军庄廓。

红色旅游纪念品。

一个不足200户人家的小村庄,每年10多万的游客,“拿着金饭碗要饭吃”,是红光村的“痛点”,查汗都斯乡的“痛点”。

10月19日,我们在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查汗都斯乡采访时,红光村党支部书记马乙四夫直言不讳地道出了村子发展的瓶颈、破解瓶颈的路径。

红光村的历史与西路军密不可分。1939年至1946年,400多名西路军红军战士被看押在红光村做苦役。七年间,红军战士开垦出113公顷良田,建造了60个庄廓院,修建了红军小学、水车水磨榨油坊,并建造了全国惟一一座由西路红军修建的清真寺——红光清真寺。

从小听着红军故事长大的马乙四夫,始终坚信这段红色历史以及传承下来的红色文化,是红光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2008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马乙四夫自筹68000元,修建了西路红军纪念馆,西路红军在红光村的这段历史走向大众视野。

2013年,“党政军企共建”项目开始重点打造红光村,2016年,红光村实施美丽乡村项目,2018年,红光村实施农村综合整治项目,经过几年重点打造,富有红色历史底蕴的红光村成为焦点。

2013年,红光村被列为全国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红光村被海东市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今年10月份,红光村被列为全省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和党支部组织生活共享阵地。

红色历史文化既是红光村的精神财富,更是村民增收致富的平台。随着红光村红色教育品牌影响力、辐射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在这里接受红色教育。

“这几年,每年在这里接受红色教育的党员干部不下10万,仅‘建党节’前后几天,每天将近1万人,1万人中在村集体农家院或是纪念品商店消费的,却不足1000人。”说起这个状况,马乙四夫略显无奈。

一年10多万的游客,对青海农村来说,的确是个庞大的数字,在红光村接受红色教育,最多一上午就结束了,看着来客多,但为村子带来效益的却寥寥无几,真的是“拿着金饭碗要饭吃。”

今年,查汗都斯乡极力消除“痛点”,提出以红光村为载体,创新建立“红色纽带”党建联合体品牌,以组织共建、品牌共创、能力共促、资源共享、发展共进、乡村共治为纽带,推动查汗都斯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今年,红光村的游客接待中心项目,就是“红色纽带”中最重要的一环,马乙四夫介绍,游客接待中心是集餐饮、住宿、大型会议、党员干部培训、红军生活体验为一体的大型接待中心,届时,接受红色教育的党员干部可以住上一两天,以培训体验的方式,接受更深刻的红色教育。

马乙四夫最终的目的,就是将红光村游客接待中心打造成又一个“井冈山模式”——体验式接受红色教育。

距离红光村两三公里处的路旁,红旗农家院内,趁着游客少,韩忠辉向木匠讲解展柜该如何做。展柜做好后将摆放在路旁,展示循化县线椒、牛羊肉等特色产品。

韩忠辉是牙藏村村委会主任,有20公顷的线椒基地,养着300头肉牛,农畜产品销路一度成为难题,开农家院既是为自己找销路,也是积极响应乡党委号召,融入“红色纽带”。

“去年底与红光村签订合同,每年为村子缴纳租金,并为红光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3名员工中,11名是红光村村民,他们在这里,每个月的工资3000元至4500元不等。”韩忠辉介绍。

韩忠辉经营的红旗农家院,主打的就是红军套餐,为接受红色教育的党员干部提供。

随手翻开桌子上的菜单,每一份菜都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名字,一盘洋芋,名为田间清苦泪;一份凉拌油白菜,名为绿野红军装;一份碗菜,名为民族大团结……细看下来,只有一份荤菜,清炖黄河鱼,其余的都是杂粮蔬菜。

打造“红色纽带”党建联合体,说到底就是为了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如何过上好日子?离不开产业的支撑,以“红色纽带”为载体,查汗都斯乡结合当地优势,打造了“三红产业”,红辣椒、红花椒、红色旅游。

紧挨着红光村的赞卜乎村,有循化县最大的线椒、花椒种植基地,青海万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院子内,地上晾晒的线椒,挂在支架上的线椒,将院子映成了红彤彤的一片。

青海万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2007年成立的,当时主要做杂果经济林。2015年,苏小真大学毕业后,从父亲手中接过公司的“接力棒”。苏小真非常清楚杂果经济林效益低,于是开始转型,种植线椒和花椒,原有的20公顷耕地,加上从红光村、赞卜乎村等邻村流转的86.7公顷耕地,主打花椒,兼营线椒。

“之所以转型,一方面是花椒、线椒是循化县优势产业,另一方面符合红色产业发展定位。”苏小真说。

目前,公司种植了106.7公顷花椒,每棵花椒树之间间隔3米,今年花椒树间套种了20公顷线椒,线椒亩产达到了1250公斤,花椒第一批挂果每棵树产量25公斤,明年预计能达到了50公斤。

除了自己种植的花椒,苏小真还在循化县境内收购花椒,进行加工,每年的收购量在5000公斤左右,收购后的花椒做成花椒酱、花椒油、花椒粉、颗粒花椒,出口至欧洲。

作为当地的龙头企业,青海万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红色产业,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催化剂”,公司的15名固定员工都来自红光村、赞卜乎村,季节性用工最多时每天有100人左右,苏小真说,到9月底,今年的员工工资已经发放了近40万元。

查汗都斯乡之所以助推红色产业,还因为查汗都斯乡具有其他乡镇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耕地优势,乡党委书记韩世界介绍,循化县种植线椒面积1000公顷,查汗都斯乡就占到了一半,其中5个百亩以上种植园都在查汗都斯乡。

另外,正在修建的南干渠贯通之后,查汗都斯乡1133.3公顷耕地中,95%以上的耕地可以实现灌溉,届时,查汗都斯乡将会是循化县水浇地最多的乡镇,为线椒、花椒种植创造更有利的种植条件。

将红光村红色历史文化贯穿于组织架构和教育培训,始终筑牢“红色纽带”党建联合体共建内容和发展方向,是提升党建引领全域发展能力的体现,将红色教育基地、撒拉尔水镇、黄河彩篮现代种植点等进行串联打造,实现了旅游观光、技能培训、创业就业。

距离红光村不到两公里的团结村,紧临黄河。今年团结村抢抓机遇,顺利搭上了“红色纽带”党建联合体的顺风车,引进了循化县夏菊缘乡村旅游扶贫农业观光项目,以公司 贫困户的方式,一期流转了村里20公顷耕地,种植金丝皇菊,实现了即可观赏,又可发展经济。

徜徉在金丝皇菊金色的海洋中,滔滔黄河奔流不息,放眼望去黄河流经的岸边,撒拉尔水镇项目已显雏形,团结村村委会主任韩乙布介绍,团结村最大的优势就是处在红光村与撒拉尔水镇这条旅游线的中间,而且距离都不远,今年种植金丝皇菊只是融入“红色纽带”的第一步,明年还要在金丝皇菊种植基地旁修建木栈道,黄河边的沙滩上种植红叶林,展现一道不一样的风景线。

走进撒拉尔水镇,我们看到项目一期的游客中心、展示中心、办公楼共6栋建筑已封顶,配套的水系整治、道路修建正在如火如荼进行。

据悉,撒拉尔水镇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水镇主题区、高原温泉疗养区、国际交流中心区、湿地生态区、滨水度假区五个主题区域,分三期开发建设。水镇结合“黄河彩篮”农业种植产业以及独特文化氛围,构建文旅、农业、康养三位一体的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

水镇主题区将借助场地伴水而生的气质,通过一片占地3.46公顷的水月湖,加上其中约3.9公里的环绕水系,形成河道纵横、小桥流水的水镇氛围,景区水路和陆路两条游览路线,每一条路线都是一步一景,水上栈道蜿蜒深入湖泊深处,黄河两岸尽收眼底,游客游览如同走进画卷。

一路走一路看,“红色纽带”党建联合体涵盖了查汗都斯乡的方方面面,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族团结、文化旅游……尤其是撒拉尔水镇,将会是查汗都斯乡的一张新名片,我们也坚信,未来的查汗都斯乡,也将多姿多彩,绚丽夺目。

#就业#查汗#红色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