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至阴穴,可以用于胎位不正,后面有满满的干货,尤其是经脉调气法

2020-11-16新闻17

今天我们来讲膀胱经的最后一个穴位,至阴穴。

它的功效记忆中最突出的是艾灸这个穴位可以治疗胎位不正。

至阴在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处。

就一层皮,扎进去挺疼的,一般还是用艾灸。

主治头项痛,目痛,鼻塞,难产,胎位不正,胞衣不下等情况。

至阴,足太阳膀胱经终于此而交足少阴肾经,具温经通脉、补益气血、敷布阳气、导上引下之功。

故《肘后歌》有“头面之疾针至阴”之验。

伍晴明,就是膀胱经的开始穴和结尾穴相配,名曰“《灵枢》足太阳根结刺”,俾足太阳经脉气得以激发、聚汇、转输。

若伍膀胱经的原穴京骨、经穴昆仑、络穴飞扬、颈穴天柱,名曰“《灵枢》足太阳盛络刺方”,则功效倍增。

灸至阴,可治胎位不正,难产滞产。

内经云“两精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之精”,胎儿之孕育有赖阴精和阳精的配合,肾是精之脏,为人身之元阴元阳,与人体生长发育有极其密切关系,井穴主病脏,故至阴能主子胞而矫正胎位之不正,且其疗效确实。

临床时孕妇采坐位,松裤带,在双侧至阴穴悬灸20分钟左右。一般灸后孕妇晚上自觉胎儿转动,次日再检查胎儿是否正位。如不正位可再灸1一2次,多见有效。如果又再出现不正,可再灸亦收效。如不是用于矫正胎位者,则孕妇禁针灸。

讲到膀胱经,我们来分析个针法。

《卫生宝鉴》中传出云岐子的“中风刺法”,又叫“大接经刺方”,分两个类型,一个是从阳引阴,一个是从阴引阳。是按十二经脉循行,在各经井穴上针刺,行走一个大周天循环,以达到通达全身气血的目的。

从阳引阴是阴经的脉气不足,而阳经有余,从足太阳膀经开始。

具体的针刺顺序是取足太阳之至阴→足少阴之涌泉→手厥阴之中冲→手少阳之关冲→足少阳之足窍阴→足厥阴之大敦→手太阴之少商→手阳明之商阳→足阳明之厉兑→足太阴之隐白→手少阴之少冲→手太阳之少泽。

从阴引阳则是阳经的脉气不足,而阴经有余,从手太阴肺经开始。

依次针刺取手太阴之少商→手阳明之商阳→足太阴之隐白→手少阴之少冲→手太阳之少泽→足太阳之至阴→足少阴之涌泉→手厥阴之中冲→手少阳之关冲→足阳明之厉兑→足少阳之窍阴→足厥阴之大敦。

这个是调理大周天,是治疗偏瘫,治疗神志不清之良法。

我们可以吸收他的理论,离穴不离经,不一定都用井穴,用其他穴也可,毕竟井穴比较痛,正常的,不是中风或者甚至有问题的,长期扎很难受的。

有一点疑问就是,我不理解,为啥从阴引阳的针刺顺序在手阳明经直接就到足太阴经,把足阳明经放在手少阳与足少阳之间来,因为正常的十二经脉循行是从手阳明→足阳明→足太阴的。请有知道的,留言告知。谢谢。

好了,今天的穴位科普就到这里了,欢迎关注,每日一起打卡。

#生活养生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