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宁夏某地农田内,布设着农业气象观测系统的观测点。
一望无际的农田中,风向、风速、气温、湿度、降雨量变化如何,农作物生长状况怎样?通过农业气象观测系统提供的数据,技术人员足不出户就可以实时了解;
川流不息的高速路上,旅游客车驾驶员是否危险驾驶,车内是否有突发状况?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在线就可以监控,这是智慧产业应用平台2.0在交通领域小试牛刀;
人来人往的海关,身姿小巧的海关无人智能巡检查验车灵活穿行,提供智慧安防服务;
相对宁静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里,机器人来回检测,这是城市操作系统在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体现;
在大自然中,智慧水立方平台为江河湖泊全流域水环境管理和治理提供跟踪监测、实时预警;
在区块链领域,电子数据存证平台实现了事项办理全过程信息数据的可溯源、可追踪、可取证……
日前,在江苏无锡举办的2020智慧产业高峰论坛上,农业气象观测系统、智慧产业应用平台2.0、海关无人智能巡检查验车、城市操作系统、智慧水立方平台、电子数据存证平台等6款来自航天系统的智慧产业产品的发布,引起与会专家和来自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代表高度关注。
农田养分如何,怎样实施科学田间管理?农业气象观测系统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动力
气象对于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安吉白茶的产地浙江安吉,很多茶园里都可以见到一种小型天线一样的装置。
可别小看这个外观平平无奇的装置,通过它上面装备的农业气象观测系统,技术人员能时刻监测气象变化。结合茶园气象数据,系统还能为茶叶何时开采、怎样实施科学的田间管理提供建议。
航天新气象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该系统能充分感知农作物生长状况及其周围的气象、土壤及水环境等信息,实现全天候、智能化自动观测。
依靠多种传感器,系统在满足农业气象观测需求的同时,还可以开展农田生态系统环境要素实时监测、农作物生育期动态监测及农田养分等方面的生态气象监测,判断农作物的生长状况。
在云南省保山市的咖啡树种植园里,技术人员通过在不同海拔高度分别建设多套观测主站和设备获取气象信息,并经过系统的图像识别来了解咖啡树长势,进而分析环境与咖啡豆品质、产量之间的关系。
针对设施农业、大棚农业,该系统还引入物联网理念,实现无线观测。传感器观测节点采用无线通信方式,通过电子显示屏实时显示观测数据,可以利用蓝牙与手机连接传输数据,还可以通过手机APP查看数据。目前,无线农业气象观测系统在上海崇明优质水稻种植区域应用,实现种植、收获、储藏、物流、销售全过程的智能管控与农业信息数据的收集。
除了农业气象观测,通过配置不同的传感器,该系统还可以进行更广范围内的生态气象观测。在陕西秦岭、广西北海、福建武夷山……该系统实现了区域地理环境、气象要素、植被覆盖、植被长势、生物量等生态要素信息的实时观测、收集、传输,为当地生态监测提供了数据支撑。
农业气象观测系统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推动力,智慧产业应用平台2.0则为更多领域、行业、产业的智慧化提供了加速度。
已有10年“客运”驾龄的湘潭交发集团驾驶员黄伟,主要负责湘潭往返长沙的客运班线。经常是上午11点从长沙出发,下午2点左右到湘潭。这个时间段的长途驾驶,极易疲劳。黄伟说,在智能监控下,只要眨眼次数频繁,或有超速驾驶情况,系统就会发出预警。
他所说的智能监控,指的是“两客”(指从事旅游的包车和三类以上班线客车)智能监管系统。“通过这一系统,能监控发现驾驶员是否存在疲劳驾驶、接打手机等危险驾驶行为,及时向车辆所属客运企业安全监控人员以及驾驶员预警。”湖南省道路运输管理部门有关人员介绍,疫情防控期间,还能监控客车内是否有乘客未佩戴口罩。
由中国航天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所属航天海特公司研发的“两客”智能监管系统,是智慧产业应用平台2.0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中国航天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有关专家介绍,智慧产业应用平台2.0是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打造的通用化、模块化、可复用的行业应用平台,其应用能有效消除信息应用壁垒,解决行业数据互通应用难题,为智慧城市建设、自然资源智慧监管等新基建提供精准服务。
近两年,智慧产业应用平台已在多个领域开展示范应用。在重要装备管理领域,通过有效处理机载系统近4000个参数数据,保障了大型飞行器平稳运行;在林业领域,通过对林地遥感卫星大数据、无人机数据的智能分析与研判,让工作人员在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林业灾害监测预警、湿地资源管理、森林病虫害监测、林业生态工程监测等工作中由跑林子变成动手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供电供水燃气等各类管线井然有序排列,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直击“马路拉链”痛点
可以有人驾驶,在长距离转场中起到代步作用;
可以自动驾驶,并在安防巡检人员巡查的过程中自动跟随;
可以远程驾驶,通过远程操控取代部分简单重复的人工查验工作,并过自动驾驶实现指定区域的巡航监控或呼叫响应……
在某海关,海关无人智能巡检查验车一经推出试用,立即受到工作人员青睐。
作为一款为巡检查验人员量身打造的移动工作平台,这辆看似普通的小车不仅具有多种运动模式,还搭载了智能语音交互系统、智能图像识别系统与模块化集成工具箱,能查验、能监控、能采集交互信息,可以满足全天候户外工作需求,为巡检查验智能化提供了便利。
“这是智慧安防领域的一款智能化产品,适用于多个安防场景。”航天四院所属江苏金陵智造研究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车主要适用于海关巡检查验,辅助海关工作人员完成货物查验工作,满足自动巡检、货物查验、危险环境探测及应急处置等场景应用需求。此外,该车还能应用于武警部队在巡逻区域内智能巡检,并适用于无人物流及园区巡检等应用领域。
海关无人智能巡检查验车开启了智慧安防领域新模式,城市操作系统则赋能城市智慧应用与场景,开创了城市治理新局面。
走进成都地下综合管廊总控中心,监控大厅的智能监控管理平台上实时呈现着各类数据,结合指挥调度,可以实现统一管理。综合管廊里更是让人大开眼界,这里不仅有机器人“走来走去”,还能通行车辆。
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让城市的供电、供水、燃气、通信等各类管线井然有序排列在廊体中,实现了智慧管理,可逐渐缓解“马路拉链”“道路蛛网”等带来的困扰。
成都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关应用软件系统由航天三院304所负责开发。该所城市治理信息化事业部部长朱玉明介绍,通过智能监控,可以实现综合管廊的运营监督评价、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管理与发布、大数据分析应用、档案管理等等。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相关系统,是城市操作系统在智慧城建领域的具体呈现之一。
针对传统智慧城市数据孤岛、重复建设等城市建设领域的痛点,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自主研发了城市操作系统。该系统通过打通多个独立平台和系统,实现共享数据、协同工作、灵活扩展,赋能智慧城市应用和创新,为城市建设提供复盘挖掘、经验指导、决策支持、博弈推演等服务。系统还打造孪生城市自学习自适应新实践工程,其实时感知数据、推演预案决策等功能,在国家重大活动演训、消防应急、智能网联车等领域得以充分应用。
除了智慧城建领域,城市操作系统在智慧应急领域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针对自然灾害及重要设施安全运营问题,打造天空地一体化智慧应急体系,建设覆盖早期风险识别、监测预报预警、灾害动态感知、致灾因子危险性、应急指挥通信、应急救援保障等全链条的智慧应急系统。
比如,在地质灾害监测方面,据航天科工惯性技术有限公司安全监测系统部主任孙芳介绍,他们已研发滑坡、崩塌、泥石流、塌陷四大类主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并已在全国广泛应用,覆盖15个省、2000多个地质灾害隐患点。
去年8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监测到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幸福小区即将发生山体滑坡,立即发出预警。当地相关人员火速组织疏散,在居民安全撤离12分钟之后,滑坡发生,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从黑臭水体到水清岸绿,智慧水立方实时监测水质并分析预警
重庆的跳磴河,发源于沙坪坝区歌乐山狮子岩,在大渡口区跳磴镇小南海注入长江。
河不长,干流仅有25.75公里;流域面积也不大,但流经之地却是重庆主要的工业企业聚集区之一。特别是九龙坡区境内的14.15公里河段,沿岸聚集了众多工业企业,居住着大量人口。其水体治理,历来是个难题。
从曾经的黑臭水体到如今的水清岸绿,跳磴河近年的变化,离不开当地干部群众的努力,也与重庆跳磴河智慧水务管理系统密切相关。
航天科工智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环保事业部石晓飞向记者介绍,在跳磴河治理中,该公司开发的智慧水务管理系统能基于物联网设备监测水质并进行分析、预警,实时反映流域水环境各指标变化及潜在影响因素。
流域内各监测点的水质、流量情况如何,通过该系统可以及时查看;流域视频监控信息、预警信息,在系统上及时发布;各河段河长管理情况,系统上一目了然;想了解相关职能部门执法信息,无需在各业务模块中切换,通过系统就可随时获取……该系统实现了对流域水环境的“一张图”管理。
重庆跳磴河智慧水务管理系统,是智慧水立方平台应用实践之一。
聚焦美丽中国建设,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专业的水环境数值模型工具构建的智慧水立方平台,集流域水环境监测一张网系统、河长制系统、水质预报预警系统于一体。该平台能够实现水环境的实时感知、及时整治和态势研判,将“知水——治水——用水”相结合,解决水环境管理中现状不清、来源不明和预判不精的问题。其应用可有力推动流域水环境治理的系统化、精细化和智能化。
在大自然中,智慧水立方平台可以实现江河湖泊全流域水环境管理与治理的跟踪监测、实时预警;在区块链领域,电子数据存证平台则实现了事项办理全过程信息数据的可溯源、可追踪、可取证。
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签合同要盖章,到政府办事填表要签字,签字的纸质合同或申请表可以存档备查。
当前,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大量电子商务交易无需见面,在网上发生。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逐渐形成,一些政务服务在网上全程办理,无需跑到办事窗口。
无论是群众、企业还是政府,都对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和数据管理能力等提出更高要求。而相关数据离散性地保存在政府多个部门系统中,既不利于保管和查验,也容易丢失或被篡改,还存在权属证明难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用到电子存证。
“电子存证是使用密码算法签名,结合区块链技术对行政许可审批、电子合同等重要数据进行可追溯性存档,能防止重要数据被篡改,解决如何反抵赖问题,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电子商务、知识产权、金融交易等领域越来越大规模发生应用后的必要技术环节。”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智慧政务专家韦章兵介绍,对此,该公司融合区块链、微服务、国密算法等先进技术打造了安全可靠的电子数据存证平台。该平台可广泛应用于政务服务、电子合同、专利版权、司法公证、教育公益、医疗卫生等领域,提供电子证据存储,以及电子数据存证、取证、验证、出证等服务,降低经营成本和运营风险,实现全流程数据的可共享、可溯源、可取证、可追踪。
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密集部署推动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发展,直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打造产业智慧化转型。而体现航天技术创新应用的智慧产业产品,为智慧城市、智慧环保、智慧政务、智慧海关、智慧农业等加速发展提供了助力。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6个方面的主要目标,每个方面都与智慧产业息息相关,都需要‘智慧’来赋能,推动实现国家安全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论坛期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刘石泉说,航天科工积极响应并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建设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等发展战略,将系统工程、空间信息应用、信息安全等航天特色技术与社会治理全方位深度融合,培育了智慧城市等30多个重点产业领域。
“器分有限,智用无涯。”智能技术有限,智慧应用无限。“航天智慧”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期待为新基建、创新型国家、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贡献更多力量。(本报记者 初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