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源”从生态来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

2020-11-16新闻15

桂溪生态公园。记者 李冬 摄

“公园城市”这一全新的品牌标识,正不断提升着成都的幸福感以及世界影响力,图为城市遥望雪山。记者 吕甲 摄

一座城市的幸福感从何而来?“追峰人”田相和很有发言权。大雪塘、贡嘎群峰……翻看他的朋友圈,好似打开了一部在城市遥望雪山的纪录片。“推窗看雪山是常态,更成了一种美好的视觉享受。”田相和认为。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这是最近成都的“热词”。在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这场“营城试验”中,成都以青山为底、绿道为轴、江河为脉,以千年立城的静气塑造城市格局。“雪山”“绿色”“公园”从城市的点缀变为城市底色,“公园城市”这一全新的品牌标识,正不断提升着这座城市的幸福感以及世界影响力。

遥望雪山

“窗含西岭千秋雪”盛景再现

从2008年在温江第一次拍到四姑娘山至今,田相和已经用镜头记录下无数个与雪山“打照面”的精彩瞬间。一张张雪景图,仿佛向世人宣示着:这就是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盛景。

“这几年,拍到雪山的次数越来越多了。这也从侧面印证,成都的环境质量一年比一年好了。”对于这点,田相和感受颇深——2017年,有50次观山记录,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35天;2018年,共有56次观山记录,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51天;2019年,有65次遥望雪山的记录,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也创下新高,为287天……

随着空气质量的年年向好,雪山早已不是“追峰人”的幸福专利,在成都人的阳台上,看见雪山,已成为市民美好的视觉享受。

这般美好享受离不开成都对环境治理的不懈努力。近年来,我市通过持续深入实施“铁腕治霾”和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等,推动了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19年,全年优良天数创下自2013年国家“大气十条”实施以来的最好水平,首次全面消除全年重污染天气;首次实现SO2、CO、PM10、O3四项指标达标,其中,PM10首次达标,取得历史性突破。

今年,“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成功“出圈”,成为最能代表成都的一张新名片。为让蓝天白云“常驻”公园城市背景,成都今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相较往年,更加突出依法、精准、科学,以求进一步改善成都大气环境质量。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蓝天保卫战冬季战役中,成都还将全面落实工业源、移动源、面源污染防控措施,强化科技支撑、监督帮扶和协同联动,力争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三五”空气质量目标任务。

绿脉延展

打开一幅最新城市形态地图

极速单车、光感攀岩、皮划艇、神秘岛、小火车……作为锦江绿道“创意天府”段最重要的节点之一,江滩公园早已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只要天气好,尤其是周末人特别多。”在附近工作了三年的环卫工人刘大姐这样形容这里的“受宠”程度。开敞的绿地、蜿蜒的游步道、智能游乐设施,不同年龄段的大人孩子在这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无疑,江滩公园只是我市天府绿道建设的一个缩影。如今,一条条纵横于城市与乡村的“翡翠长廊”,已成为推动城市发展之变、生活之变、治理之变的一次重塑与探索。从空间建造到场景营造,从生态到业态,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16930公里的天府绿道正在打开一幅最新城市形态地图。

“成都以绿道为生态脉络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全域布局大尺度生态廊道,串联城市社区,向世界展示了城绿交融的城市格局之美,塑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形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王凯如是说。

没有围墙没有门票,随时向市民和游客发出邀请——从诞生之初,锦城公园就跟传统公园不一样。而另一个看不到的特点还在于锦城公园遵循商业逻辑,具有“自我造血”功能。三年来,锦城公园里的锦城湖、桂溪生态公园、中和湿地、江家艺苑等多个特色主题园区相继开放,不仅给城市带来了生态湖泊、休闲绿地,也带来了世界顶级展览、亲子马术、皮划艇、低空滑翔等新消费场景。

“绿道串联生态区、公园、小游园、微绿地,形成全域绿化体系,既满足生态需求,更能转换出经济价值,这正是公园城市的追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教授、博导李树华如是评价。

随着三级绿道体系逐渐成网,贯穿全域、覆盖城区的生态“绿脉”也逐渐形成。当前,全市绿道累计建成4081公里。1000条“回家的路”(上班的路)穿插其间,植入书店、花店、商店、咖啡馆(茶馆)“三店一馆”基本设施,实现“绿道让生活更美好”的建设初心。

清泓环绕

给市民带来全新的美好享受

在东门码头,乘坐一艘古色古香的乌篷船,顺着锦江而下,途经合江亭、兰桂坊等地,欣赏两岸美轮美奂的光影秀,在绚丽夺目的船程中领略不一样的锦江风物、人文风情。如今,“夜游锦江”已成为成都的一张独特名片。

这般美好享受,来自于我市厚植公园城市生态本底的不懈实践。一组数据证明:1-8月锦江流域优质水体率达97.6%,同比提高7.1个百分点,滨河景观风貌逐步提升。

日前,锦江公园青羊段又“上新”了。不仅对景观、步道等进行了提档升级,还有不少新业态、新场景呈现。“每天晚饭后,都会和老伴到这边西郊河绿道漫步,天气好的时候还会来河边喝茶赏景,和老伙伴们摆摆龙门阵。”这般惬意的生活是刘婆婆的生活日常。

清泓环绕所改变的不仅是市民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随着锦江公园的建设,垂直于河道的95条子街巷也实现了蜕变新生:天仙桥滨河路、香香巷、黉门里、星科北路等33条子街巷已完成整治,30条已经开工,其余32条正在开展前期准备工作,计划于2021年大运会前全面完成。

未来,锦江沿线的“风景”还将不断升级。目前我市正按照“世界文化名城的流淌画卷、体验公园城市的魅力佳境、推动中优实施的能量中枢”总体定位,实施水生态治理、交通重组、景观提升、风貌整治、社区治理、照明提升、业态提升、文旅策划、品牌塑造九大行动,高质量推动锦江功能“第三次转型”。

根据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消息,目前,已建成锦江绿道30余公里,建成翠风苑、成华公园、江滩公园等重要节点和望平滨河慢行街区示范段,打造了夜游锦江、339“熊猫爬塔”等示范性项目。

从“护城河”到“景观河”,再到如今的“都市滨水公园”,锦江公园正给市民带来全新的美好享受。(记者 王琳黎 缪梦羽)

#大气污染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