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行走“江南腹心”,探秘“吴根越角”

2020-11-15新闻9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翻开地图,如果把沪苏浙看成一朵三瓣的花,青浦、吴江、嘉善就是用来连缀花瓣的花芯。“花芯”正当中的太浦河畔,一块白墙黛瓦、翘角飞檐的界碑上,“吴根越角”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写出了江南水乡的绵长气韵,钩沉起重叠交错的历史记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揭牌一周年之后,记者从这个“长三角的原点”出发,行走“江南腹心”,探寻青嘉吴文旅合作之路。

吴根越角,历史上是一家 “人们总说这里是‘吴根越角’,是因为隔开吴江与嘉善的那条分湖(即汾湖),相传正是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的‘界湖’,如今分湖公园还留下了‘点将台’、‘伍子滩’等遗址地名。”吴江区档案局馆的王林弟拿出《分湖志》,对一河两地的历史娓娓道来:春秋时代分湖北属吴,南属越,所以有分湖之名。吴亡入越,从此南北并了家。后来宋朝陈尧同有《分湖》诗道“如何一湖水,半秀半吴江?”“秀是秀州,也就是现在的嘉兴,当时还没有嘉善呢。” 如今的分湖沿岸,吴越“国境线”已不复存在,青吴嘉犬牙交错的省际边界,也没能割断三地自古相连的文化血脉。 吴江、嘉善,与后起之秀青浦,历史上其实是一家——从秦汉的会稽郡、唐代的江南东道、五代的吴越国、宋代的两浙路,到元代的江浙行省,三地都属于同一行政大区。六千年前的马家浜文化、五千年前的崧泽文化、四千年前的良渚文化,一直延续到三千年前的吴越文化,孕育出同根同脉的江南文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青嘉吴地区河网水系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多水、流动,孕育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几近一致:火耕水耨,食稻与鱼,在月色皎洁的三五之夜,清唱吴歌几曲。”苏州大学近代文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余嘉说。 地处“吴头越尾”的吴江震泽古镇,百年老字号“仁昌顺”以鲜香甜糯、松软可口的定胜糕出名,古法工艺制作出的苏式糕点,总能唤起吴地人民对酥香饼食的最初记忆。老板陆小星是地道的震泽“老饕”,吃了几十年江浙菜,品出了其中门道:“震泽的菜肴和糕点,不如苏州城里甜,反倒更接近浙江口味。” 最近,家住芦墟的分湖吟诵非遗传人张舫澜仍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忙着去青浦、嘉善“串门”,拜访文朋诗友。今年已82岁的他,依然清晰地记得年少时,去朱家角同学朱爱华家串门的场景:“他父亲知道我要去,头天晚上就提着灯去淀山湖里赶蟹,用小青蟹招待我;朱爱华来看我,我父亲就用分湖特有的大小钳紫须蟹款待他。”张舫澜笑着说,“朱爱华每次来都特别开心,一直说,还是紫须蟹好吃!” 用一口活泛的吴语乡音,也能在环淀山湖地区畅行无阻。“在广阔的吴语区地图上,专门划出了一块‘太湖片’,范围囊括苏锡常、杭嘉湖、上海乃至宁绍平原,口音都类似。”王林弟举例说,在青嘉吴三地吴歌传承人的必唱歌单里,总能找到一首《五姑娘》,“芦墟山歌,嘉善田歌,青浦田山歌,虽然三地叫法不同,但故事的男女主角相同,情节相似,唱的都是江南水乡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串珠成链,打捞文化碎片 独特的地理文化、市井传承,孕育了一座座江南古镇。660平方公里“先行区内”聚集了黎里、西塘、朱家角、金泽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古镇,外围还有同里、南浔等10多个古镇。 记者在黎里古镇沿河而行,头顶廊棚绵延不断,一条条或暗或明的弄堂通往颇有古意的老屋。清代袁牧的“吴江三十里,地号梨花村;我似捕鱼翁,来问桃源津”,依可捕捉几分。 行至中心街是柳亚子故居。16岁柳亚子前往上海爱国学社读书,33岁时应嘉善西塘南社好友余十眉邀请前往游览。“欲凭文字播风潮”的南社作为近代文人交流平台,曾聚集了吴青嘉三地青年才俊,社员中吴江籍93名、嘉善籍38名、青浦籍15名,是南社的主力军,三地社员吟诗作文,抨击时弊,为革命摇旗呐喊。

史载,明代思想家袁了凡是嘉善县魏塘镇人,晚年隐居吴江芦墟赵田村写了流传甚广的《了凡四训》。主演中国第一部爱情片《海誓》的吴江黎里人殷明珠,被誉为上海滩女明星第一人。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葛剑雄老家是湖州南浔,小时候春游班里集体前往吴江震泽登宝塔、吃豆腐干。现居上海的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金宇澄,在父亲九十岁那年,三代人三辆车,沿着沪青平公路、朱家角、金泽、芦墟,回黎里探望金家老宅。 这些漂浮在青嘉吴三地的历史碎片,正被一点点打捞,拼凑出原有的文化版图。分布在青嘉吴三地的南社人物故居和纪念馆逐步串珠成链。“我们对当代文脉梳理后,准备修复金宇澄先生家祖宅。”黎里古镇保护开发管委会副主任李淑赟说,目前上海到黎里的大巴车每半小时一班,从办公楼望下去常常可见到满载着上海游客的大巴车驶来。 水路发达,便利了水乡的货物贸易。魏塘纱、松江布以及震泽“辑里湖丝”,各具特色。“从丝织业发展史可以看出三地之间联系。”震泽旅游文化发展公司总经理吴小英说,1921年纽约万国丝绸博览会上,震泽的毕康侯、南浔的张鹤卿和梅仲泩三人联袂与会,“辑里湖丝”摘得金牌。 “江浙一带水乡古镇算起来不少于100多个。90年代,古镇主要以观光旅游为主;2000年以后,古镇演艺、剧场、酒吧等业态发展迅速;现在发展全域旅游。”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旅游系副主任徐林强认为,江南水乡建设手法要“轻”,干扰要小,给人的感觉要“亲”,不能过度商业化;生态环境要“清”,真正体现水乡特色。 三地牵手,跨省文旅合作 走在震泽古镇老街上,抬眼就能看到慈云寺塔倒映在粼粼水波里,墙角石阶、旧屋木窗,一切都安静而惬意。老街左手边的第一家铺子就是韩金梅开的“摄友茶馆”。“这些‘摄友’有我们震泽本地的,也有许多来自上海金泽、浙江南浔,无论认不认识,看到‘摄友’两个字,都十分亲切。”韩金梅带记者参观,茶馆墙壁立柱上贴满了照片,喝茶人以茶馆为背景的留影。 为了牵手一衣带水的邻居,5年前震泽就与南浔镇共同推出“湖丝水乡双古镇”旅游联票,用一根湖丝、一艘游船,开启了文旅跨省合作。“震泽、南浔两地居民持本人身份证到对方的景区‘走亲戚’,可享受‘进景区免费、进景点半价’的同等优惠。”吴小英说。

文旅合作,在一体化布局下开始布局。日前,三地共办的首届一体化示范区美食节上,来自黎里的老街套肠、朱家角的王家栅粽子、嘉善的管老太臭豆腐齐聚一堂,用“食文化”攻陷市民的味蕾,生发更亲近的情感联结。由三地文保所共同推出的“长三角寻宝记”微信小程序,将青浦、吴江、嘉善的文物点集结在一款小程序中,市民打卡文物点即可完成文物积分。 分布在各个水网的古镇,相互发出合作邀约。今年,同里与枫泾、西塘等作为长三角联盟古镇代表,共同签署长三角古镇一体化发展联盟倡议,尝试解决古镇产品与业态同质化、地方特色文化挖掘不够、新兴业态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促使一体化发展的政策体系、标准体系、产品体系、保障体系建设。 乘着一体化东风,三地居民“越走越近”。目前,吴江已累计开通8条跨省公交线路和2条毗邻公交线路,其中3条对接上海青浦,5条对接浙江嘉兴,2条对接浙江湖州,第一批5条示范区公交线路中,平均每月服务市民近15万人次。 处于三地交界核心的35平方公里“水乡客厅”,也将萃取“最江南”文化空间基因,例如江南自由含蓄、朴素雅致的文化特征,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的建筑意象,这个“江南腹心”将探索区域协同、乡村振兴、生态经济等发展命题的“解决”。 “水乡客厅的打造、江南水乡古镇的联盟,加快了青嘉吴文化空间的整合。”吴江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陈园说,目前,还没有一个地方可以打造一个跨省的全域旅游示范区,有着共同文化基因的青吴嘉“三家人”正在朝着这个方向走,共享文旅资源、共享一个品牌。 交汇点记者沈佳暄丁茜茜/文 赵亚玲/图片 胡楠/视频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