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中国民营企业助力农村贫困人口“加速度”脱贫

2020-11-15新闻22

新华社贵阳11月15日电 题:中国民营企业助力农村贫困人口“加速度”脱贫

新华社记者李凡、曹典

28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婵每天搭乘同事的面包车,行驶约十分钟,便可来到工作的花卉基地。

在贵州省织金县马场镇大陌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的织金继兰花卉产业有限公司里,每天至少有30多名工人从事花卉管护、花卉工艺品制作等工作。李婵的丈夫在外县务工,她因为怀有身孕,不方便一起外出挣钱。今年上半年,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帮她介绍了这份工作。

贵州省织金县马场镇大陌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的织金继兰花卉产业有限公司通过发展花卉产业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增收。 新华社记者李凡摄

“我在这边做花卉工艺品,可以坐着操作,工作相对轻松,一个月收入有2000多元。”李婵说。

该公司总经理林国华介绍,在贵州省一地方工商联相关负责人引荐下,公司于2019年到织金县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就业。当地政府在土地流转、招聘工人等方面为其提供帮助,现在公司主要生产鲜切花、花卉工艺品、种苗等,产品远销荷兰、日本等地。“贫困户每月在这里的收入从2400元到3700元不等。”他说。

马场镇党委副书记蔡勇介绍,这个产业园周围曾经是一片水淹地,周围三个村庄的村民在这里种植玉米、水稻等传统作物。2017年后,多个民营企业帮扶项目先后在这里落地,通过土地入股等方式共与1634户贫困户搭建了利益联结机制,年均带动当地4.2万余人次就业,周围村庄的产业也实现了升级换代。

贵州省织金县的少数民族妇女在展示“蜡染”技艺。 新华社记者李凡 摄

马场镇大陌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是中国实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的受益方。这项行动由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光彩会于2015年10月发起,以民营企业为帮扶方,以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为帮扶对象,以签约结对、村企共建为主要形式,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加速脱贫进程。

据全国工商联统计,截至2020年6月底,“万企帮万村”累计产业投入915.92亿元,公益投入152.16亿元,安置就业79.9万人,技能培训116.33万人,惠及1564.5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参与“万企帮万村”行动的织金智慧农业生态谷项目正在为当地村民以及贫困户群众进行就业培训。 新华社记者李凡 摄

以马场镇所在的织金县为例,在“万企帮万村”行动助力下,织金县共引进313家帮扶企业及合作社。据织金县委书记杨桦介绍,这些企业共实施帮扶项目585个,投入7.76亿元帮扶329个村,覆盖全县贫困人口5万多人。

在中国其他地区,“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也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公益扶贫等多种形式,发挥着积极带动作用,助力脱贫攻坚进程。

在重庆,1042家民营企业通过定向招收贫困劳动力、兴办扶贫车间、开展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2.5万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河南省成立的直播电商联盟、河南省消费扶贫“百企联盟”,汇聚570余家企业,通过帮销代卖、以购代捐等方式,实现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价值超4亿元;河北全省774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村企结对帮扶全覆盖,产业总投资额达111亿元……

中国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日前举行的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现场交流会暨先进民营企业表彰会上表示,目前中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即将全部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和12.8万个贫困村即将全部摘帽。这一巨大成就的取得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密切相关。

参与“万企帮万村”行动的一些帮扶企业通过“网红直播带货”形式助力消费扶贫。 新华社记者李凡 摄

民营企业参与到“万企帮万村”行动中,不仅帮助贫困群众脱贫增收,也实现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贵州省织金县农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军说,公司在贵州主要发展南瓜种植产业,累计带动发展南瓜种植30.39万亩,带动1万余贫困户实现增收。

“公司在贵州参与精准扶贫过程中,不断完善一二三产业发展布局,借贵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应基地和‘黔货出海’出口销售行动,让公司享受到更多的政策红利。”余军说,在实施全产业链建设的同时也能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这是一项双赢的行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扶贫#就业#贫困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