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进口冷链食品包装已30余次检出新冠病毒,涉及到的这些国家最多

2020-11-15新闻29

(健康时报记者 董颖钰)11月13日晚,郑州市疾控中心在一批产地为阿根廷的冷冻猪肉的外包装抽检标本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健康时报 曹子豪/摄

健康时报记者据海关总署及各地官方通报不完全统计,自7月3日厦门、大连海关在从厄瓜多尔进口的冻南美白虾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以来,国内共30余次在进口冷链食品包装上检出新冠病毒阳性,涉及11省3市。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两次为在产品内包装检出新冠阳性。

11月仅过半,就已通报13次从进口冷链食品检出新冠病毒阳性,为今年以来最多的一个月。

冷链食品从哪些国家进口最多?

记者根据以上梳理发现,涉疫冷链食品包括冻鱼、冻虾、冻牛肉、冻猪肉、冻鸡翅等,被检出阳性次数最多的进口国依次为厄瓜多尔、巴西、印度尼西亚、荷兰、阿根廷、俄罗斯等。

11月7日,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发布《2020年中国进口食品行业报告》指出,2019年中国前五大食品进口来源地分别是新西兰、澳大利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巴西。进口食品金额排名前三的依次是肉类及制品、水海产品及制品、乳品。前三大口岸分别是上海口岸、天津口岸、深圳口岸。

疫情之下,冷链物流会带来潜在的感染风险。那么是否应该像个别声音呼吁的那样,“一刀切”全面停止进口冷链食品呢?

据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业界人士认为,就目前而言,这是“因噎废食并不现实”。原因在于,冷链产品风险防控目前已进入防疫新常态阶段。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玉鸣指出,一方面,国外疫情仍然持续蔓延,此起彼伏,很多国家迎来了秋冬的第二波疫情高峰;另一方面,中国需要大量的进口产品弥补国内供应的不足,因此绝不能把进口产品全部拒之门外——这已经是共识、常识。生活中如何安全食用冷链食品?

广大消费者也无须过度担心,但需注意食品卫生、做好日常防范。对于如何安全使用冰鲜、冷链食品,北京疾控中心近日给出了建议。

选购时建议到正规的超市或市场选购生鲜产品,选购时可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反套住手挑选冷冻冰鲜食品,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同时,正确佩戴口罩。

购物后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洗双手,洗手前,双手不碰触口、鼻、眼等部位。在海淘、代购境外国家或地区商品,包括购买境外冷冻食品时,要关注海关食品检疫信息,做好外包装消毒。

清洗加工时保持厨房和用具的卫生清洁,处理食材前要洗手。做到生熟分开,处理冷冻冰鲜食品所用的容器(盆),刀具和砧板等器具应单独放置,要及时清洗、消毒,避免与处理直接入口食物的器具混用,避免交叉污染。

烹调食用时 烹调冷冻冰鲜食品时,应做到烧熟煮透。烧熟煮透的一般原则是开锅后再保持10~15分钟。尽量避免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盐腌后直接食用海鲜。

#新冠肺炎_健康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