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渭南文坛|渭南最后一位进士 谢新发作品

2020-11-15新闻30

2018年冬,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西安拜访了渭南最后一位进士雷多寿的嫡孙雷知勤。拜访过后还不到一年,2019年冬,92岁高龄的雷知勤老人就在西安家中去世。2018年的那次采访,竟成了进士嫡孙谈进士最后的绝唱。

雷知勤生前是一位正团级军转干部,曾长期在新疆西部边陲守护国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转业安置到陕西省储运公司任副总经理。他一生为人耿直,两袖清风,转业后一直居住在西安火烧壁附近。我拜访他时,他已退休三十多年,但仍住着单位分配的一套非常简陋的小房子。见他时他已卧床两年多了,但头脑清醒,精神矍铄。拜访雷知勤之前,我曾提前打电话告知雷知勤的儿子雷少敏,让他向其父转达我登门拜访之意,以便老人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记得那天见到雷老时,他正躺在床上闭目养神,见我进门,他迅速抬起头先给我打了个招呼,然后客气地说了句:"谢谢你来看我,我很高兴"。还没等我答话,他却突然话锋一转:"我爷爷的事我不多想谈。"采访还没开始,他就冷不丁来了这么一句生硬的见面礼,让我有点措手不及。然而,还没等我回过神怎么回答他,他却快人快语接着说:"我爷爷是一位政治人物,一生经历了三次改朝换代,晚年就是走错了路,入错了门,也是历史造成的",说完他又补充了一句:"当然也有他自已的原因。"虽说年过九旬,但雷老说话干脆利落,有军人作风。听他这么一说,我刚才还有点尴尬的心情才有所放松。看来今天采访的这位老人心性耿直,凭经验判断,这样的人接受采访时一般不会藏着掖着。他说不想多谈,那是客套话,只要能谈得来,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见雷老这么直截了当,我接着他的话茬回答了一句:"你说的有道理,历史人物是要放在历史环境中来评说,我们不能苛求一位清末进士有共产党人的境界和选择。"听我这么一说,刚才还有点警惕和紧张的雷老也立马放松了心情。他吩咐儿子快给我沏茶倒水,一次轻松愉快的采访由此开始。这次采访的目的,主要是为我正在编写的渭南车雷村务本堂雷氏家史收集材料,其中有关雷多寿的第一手材料还需要补充丰富。这次采访正如我所料,雷老就他爷爷的经历断断续续给我谈了近两个小时。他开门见山,有啥说啥,竟忘记了我刚进门时他说过的话,给我讲了他爷爷不少鲜为人知的传奇往事。雷知勤的爷爷名叫雷多寿,是渭南县最后一位进士。1881年,雷多寿出生于陕西渭南车雷村,在族中"寿"字辈中排行第十,人称十老爷。"十老爷"字祝三,据说取"三多"之意,即多福、多寿、多子。雷家祖上自清代嘉庆年间起,逐渐成为渭南富甲一方的名门望族。特别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末最后一次进士选拔时,年仅25岁的雷多寿与其兄雷延寿同榜考中进士,书写了渭南科举史上一门双进士的传奇,也续写了雷氏名门望族的新辉煌。雷多寿之兄雷延寿,1904年与其同胞弟弟雷多寿同榜考中进士后,曾官居清政府军机处章京、民国北洋政府总统府政事堂佥事等要职。但雷延寿在1928年突患脑溢血去世,年仅59岁,而他的同胞弟弟雷多寿则活到了解放后的1954年。所以,雷多寿就成了渭南历史上最后一位去世的清末进士。雷多寿活了73岁,算是寿终正寝。渭南县志对雷延寿立有小传,但对雷多寿的介绍却是空白。其实,雷多寿的经历和传奇色彩,远比其兄雷延寿要丰富曲折得多,只是因为他晚年一次错误的选择,让他成了渭南历史上一位颇具争议的政治人物。据现存的文献资料记载,雷多寿考中进士后曾官居大清国户部主事(1906年后户部改为度支部)、监政院北监厅厅长。中华民国成立后,曾先后担任过北洋政府财政部佥事、甘肃省财政厅厅长、绥远省烟酒事务局局长、北洋政府蒙藏院秘书长等要职。抗日战争后期的1943年,雷多寿应邀担任南京汪精卫国民政府外交部驻"满州国"临时代办。也就是这个临时代办职务,让雷多寿在抗战胜利后被国民政府定为汉奸嫌疑人员。1945年日本人投降后,他曾被国民政府关押在北平审查。1948年底,北平和平解放前夕,被特赦后返回渭南老家。1954年在老家车雷村病故。车雷村有关雷多寿的传闻很多,其中最据传奇色彩的有三件事:一是酒后摔杯砸王爷,雷家险些被抄家;二是兰州救灾支大锅,车雷村扬名金城;三是十万大洋入股南洋烟草,泥牛入海。据传,酒后摔杯砸王爷发生在1905年秋。据说雷多寿当年刚入职户部不久,在参加北监厅一次晚宴时,与一位满洲世家子不期而遇。这位世家子可不是一般人,凭借祖上的阴功以王爷自居。此人平时一贯目中无人,妄自尊大,说话总是盛气凌人。席间,酒过三巡后,他就开始胡言乱语,他竟当着雷多寿的面质问:"你们陕西渭南还能出人才?一家能考出两个进士来?莫不是走的旁门左道吧?(指科场舞弊)"雷多寿当时年轻气盛,一听此言肺都要气炸了,回敬道:"你才知道我们陕西出人才!我们陕西不仅出进士,还出李自成和秦始皇!"说完,他顺手端起酒杯,向王爷脸上泼去,然后,把酒杯砸在地上扬长而去。一贯骄横的王爷被眼前这一幕惊呆了,他立即命人找来太监向皇上告御状,弹劾新科进士雷多寿犯上作乱,妄言失仪,以乱臣贼子和大不敬治罪。当时光绪皇上已被软禁多年,慈禧太后行使皇上权力。她闻听后立即下令罢黜雷多寿主事职务,同时查抄雷家。据说,查抄圣旨下发后,朝廷派出的快马送信差官已抵达山西,雷家人闻讯后纷纷逃离车雷村。一言不慎,百年雷家面临灭顶之灾。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多亏雷延寿急忙找关系从中斡旋,朝廷才收回成命,雷家人也因此虚惊一场。这次冲动,差点闯了大祸,也给雷多寿的仕途蒙上阴影。在哥哥雷延寿的关照下,一年之后他才官复原职。1915年,甘肃遭遇大旱,原本就靠天吃饭的陇地百姓,更是雪上加霜。这是雷多寿赴任甘肃财政厅长的第二个年头。看到兰州街头流离失所的讨饭人群越聚越多,有的老弱病残甚至饿死街头无人过问。为官一方的雷多寿心里不是滋味。为救灾民于水火,他率先以渭南车雷村的名义在兰州街头支起了舍饭大锅。据说,前去吃舍饭(免费救济饭)的穷苦百姓每天有几百人。兰州街头曾流传"渭南车雷舍饭锅里能回犁",说的就是雷多寿支起的舍饭大锅,可见当年的舍饭锅有多大。据说,灾情过后,兰州有些商人路过骆驼梁时,还慕名拜访车雷村,对车雷人的救命之恩多年不忘。雷多寿在甘肃为官三年多,干了不少实事,在兰州人心目中留下了好口碑。虽然后期在军阀张广建的排挤下离开了甘肃,但他救民于水火的善举,永远留在了甘肃人民的心中。北洋政府执政后,贪官污吏多如蝗虫,官场趋炎附势、卖身求荣的奸佞小人和投机分子更是充斥于权力中心。鉴于官场生态的日渐恶化,雷多寿1926年之后离开官场,返回陕西在西安从事烟草生意。由于他人脉广,善经营,资本雄厚,没几年,他就积累了一大笔财富。据传,他曾把十万大委托给妻弟卢某(苏州人)在香港投资入股南洋烟草。据说卢某在香港投资烟草收益丰厚,但去香港后与雷多寿失去联系。直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卢某才返回渭南想回报雷多寿,但此时雷多寿已去世多年,他的夫人卢氏也早已去世。卢某返港后再无消息,从此,雷多寿这笔不菲的投资也就泥牛入海了。雷知勤就这几个传闻的真实性,给我讲了他所知道的一些真实情况;对村上流传的一些有关雷多寿的传闻,他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他实话实说:有的传闻他也搞不清楚,也是听人家说的。他说,他爷爷在世时,很少给家人说起他的经历,很多传闻有不实之处。传闻和虚构常常划等号,会误导公众以及会妖魔化一个人。有关雷多寿的传闻当然也不例外。纵观雷多寿的一生,他考中进士后,为清王朝服务了八年。据有关史料鉴证,他在度支部曾主管钱币铸造,得到上司赏识,清帝退位时,他已升至四品大员,距赏戴红顶子一步之遥。解放后他回到车雷村时,曾多次给亲族人讲:"要不是孙文(孙中山)闹革命,我早已戴上了红顶子。"北洋政府执政初期,他被任命为甘肃省财政厅长(1914年5月7日至1917年11月20日)。上任三年多,他干了不少实事,有据可查的有以下几件:1914年9月,雷多寿以甘肃官银号监理官的名义,推行官银币制改革,先后在凉州、宁夏、天水、平凉、西宁等五地成立官银分局,发行一两、二两、五两、十两银票以及五百文、壹仟元两种制钱票流通于市。据甘肃省财政厅文史资料记载,民国三年,甘肃官银号在外流通银票达十八万两,钱票十三万余申,信用很好,流通尚嫌供不应求。1915年12月,雷多寿向北洋政府财政部建议,将甘肃查获的烟土定章变价,以六成归公进行处理,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与此同时,他还以"地方贫瘠,风气闭塞,川邻滇匪滋扰以及冰雹灾害,"请求中央政府为甘肃省减免公债及田赋十万元。这些政绩都被民国史官记录在案,成为雷多寿仕途上闪光的亮点。关于雷多寿被汪伪政府派往"满州国"任临时代办一事,历史文献没有记载,国民政府审查后也无公开结论,雷氏族人对此事讳莫如深。笔者就这段历史向雷知勤求证时,他表示,对他爷爷这段历史并不知情,不能妄下结论。公正的来说,一位清末进士,几十年之内历经了三次改朝换代,身处那样一个风云变幻、国家前途和政局都波诡云谲的时代背景下,雷多寿还能有什么样的选择?作为进士,他被朝廷称为忠臣;作为民国政要,他被当局视为清官、能吏;作为商人,他被同行当成榜样,十万大洋投资南洋烟草,彰显他目光远大、大手笔扶持民族工业发展的气魄和胆识,这样一位有追求有建树的清末进士,理应受到家乡人的敬重和敬佩。(谢新发于2020年立冬日撰文)

【作者简介】谢新发,男,1959年9月18日生,陕西蒲城人。1984年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曾长期在政法机关从事政策研究和法律文书写作,期间有多篇学术论文在国内法律刊物公开发表。2000年后转为媒体从业人员,曾任陕西省文化经济交流协会科教部主任、西安《古都文萃》杂志社副主编等。近年来热心村史、家史、家谱写作,已公开出版多部村史及人物传记,为地方文化建设贡献绵薄之力。《渭南文坛》特约作者。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