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小即是美”的城镇化

2020-11-15新闻23

向长河(国际问题学者)

这些年,打算到欧洲一游的朋友来咨询,笔者常建议他们若是时间宽裕,一定要到欧洲的乡村去看一看,尤其是阿尔卑斯山地区、莱茵河谷等地方。除了风景美轮美奂之外,散落在其间的一个个整洁清爽又有烟火气的小城镇让人印象深刻。

在欧洲工作时,每逢圣诞时节,笔者喜欢到周边一些小镇转转,因为那时的小镇家家户户装饰各异,分外漂亮。这些小城镇被森林、草地或农田环绕,有的依山傍河,有的在蓝色的湖边。镇子里整洁安静,交通便利,店铺齐全,韵味十足,生活便利度比大城市一点不差。

笔者常好奇,单靠周边的农业收入或是旅游收入,这些小城镇是怎么做到这么富足、滋润呢?笔者在德国做过走访与调研,发现其奥秘是“穷乡僻壤”有企业,这是小城镇发展生生不息的根本。

许多德国大企业不喜欢在大城市里扎堆,依然扎根在其出生地。比如大名鼎鼎的贝塔斯曼集团,总部一直设在一个名为居特斯洛的小镇;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总部在路德维希港,大众、奥迪、欧宝的总部分别在世人不熟悉的沃尔夫斯堡、因戈尔施塔特和吕瑟尔斯海姆。德国排名前100名的大企业,只有3个将总部放在首都柏林。

初到德国的人可能有些失望,这么发达的国家怎么没有上海浦东那样的高楼大厦?的确,除了金融中心法兰克福有些几十层高的大楼外,德国各地很少有光鲜时髦的现代化高楼。但是,笔者不止一次告诉来访者:德国的实力在工厂,而工厂企业均衡分布在全国各地。

德国产业分布平衡,没有一个傲视群雄的经济中心。德国的11个大都市圈分布东南西北各地,各有特色支柱经济,解决了70%人口的就业。比如,西部鲁尔区是著名的重工业区,炼钢、船舶制造、机械制造等,大名鼎鼎的克虏伯就在这里;中西部的法兰克福是金融中心,云集了德交所、欧洲中央银行和全世界的银行分部;西北的不莱梅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转运港,汉堡港是欧洲第二大港,还是德国的“媒体之都”;东部的德累斯顿和莱比锡以光学仪器、精密机械制造出名,中部汉诺威的会展经济举世闻名,更不用提南部的慕尼黑和斯图加特了,那里是宝马和奔驰的根据地。

产业均衡分布,让中小城镇的发展有了产业支撑,也让小城镇和周边居民不离乡土就能拥有稳定的工作和经济来源。在德国,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均衡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梯级带动模式。就拿总人口约1100万的鲁尔工业区来说,区域内既有科隆、多特蒙德等5个人口在50万以上的大城市,也有波恩、波鸿等22个人口介于10万至50万的中小城市,还有一些小镇和乡村。

毫无疑问,产业平衡分布的好处是方便就业,避免就业人群集中于某几个超大城市,实现共同富裕。记得有一次,笔者驱车前往著名的新天鹅堡,夜宿阿尔卑斯山一个偏僻的小村子,邻座喝咖啡的村民告诉笔者,村子周边的牧场属于德国一家有名的大奶制品企业,他就在这个企业的乳品加工厂上班。所以,西欧小城镇上的居民,绝大部分人的工作不是干农活,而是在企业公司里上班。

从历史上看,德意志土地上曾经大小城邦林立,城镇化均衡发展有其历史基础。二战后德国重建时,城镇化曾走过一段“摊大饼”的弯路,后来又回归发展中小城镇的思路,提倡“小即是美”。目前,德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约96%,七成城镇人口生活在2000~10000人的小型城镇里。

完备的交通、电信、排污等公共基础设施,让小城镇生活舒适方便。在德国,品牌连锁超市遍布小城镇,快捷的公交,让小镇居民轻松到附近小城市或工业区上班。近几十年来,“莱茵-美茵”都市圈人口逐步向5大城市之外的小城镇和乡村腹地转移,导致法兰克福等城市中心的常住人口长期处于流失状态。

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城乡差别,保障了劳动力在不同地区的自由流动。小城镇居民与大城市居民在选举、教育、就医就业等方面权利和机会平等,住在哪里都一样。而清新干净的环境,更让小城镇的生活质量超过大城市。在几乎所有德国小城镇中,森林和花园的总面积都能占到三分之一以上。

与德国相比,法国的情形稍微有些不同,巴黎是一家独大。尽管如此,法国对小城镇的发展也情有独钟,人口在10万以下的小城镇密布全国。法国还通过立法、财政经济手段鼓励小城镇的发展。1978年颁布《城市规划法》以来,法国在众多小城镇建设现代化医院、高校、剧院、商场等公共设施,给地方中小企业以财政支持,甚至给私人建房者免费供地,吸引人们到小城镇居住。

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就应该鼓励“小即是美”,努力实现让镇上的生活比城里好。城镇化要以人为核心、有产业支撑,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镇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共同进步。

漫画/陈彬

#就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