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主办方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赵徐州 曾江 通讯员 李涛)11月13日,辽宁省社科联在沈阳建筑大学举办辽宁省第二届青年社科工作者学术沙龙。青年社科工作者学术沙龙是辽宁省社科联为青年社科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服务辽宁振兴的重要平台。本届沙龙聚焦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服务辽宁省“十四五”发展建言献策。辽宁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石坚出席会议并讲话。沈阳建筑大学党委书记董玉宽出席会议并致辞。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主持会议。
辽宁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石坚讲话 主办方供图
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主持会议 主办方供图
与会领导与青年学者互动交流 主办方供图
与会者听取学术报告 主办方供图
石坚指出,党的第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时召开的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战略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我党发出的足底气坚信心、观大势谋全局、向现代化迈进的动员令。全省广大社科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社科青年工作者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坚力量,更要在“学、思、践、悟”上下功夫、在创新理论研究上下功夫、在服务中心工作上下功夫。辽宁振兴发展已迈入新阶段,广大社科青年工作者要自觉融入振兴发展大局中,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深入基层倾听民意,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将学问写在辽宁大地上,为辽宁“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届学术沙龙紧紧围绕青年学者展望“十四五”这一主题而展开,来自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的7名青年学者代表做了发言。
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合作及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基地副研究员李少林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响了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带来冲击。中日韩在全球范围内率先遏制住疫情,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迅速回暖,为新发展格局下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重要支撑与难得机遇,科学研判新冠肺炎疫情对辽宁省与日韩产业合作的冲击与影响,前瞻性准确定位现代产业合作重点领域和方向,是“十四五”时期加快提振辽宁省与日韩现代产业合作层级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辽宁省要把握与日韩产业合作的深厚基础,把握机遇,深入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折射出的辽宁省与日韩产业合作存在的问题,并在后疫情时代加快提振辽宁省与日韩现代产业合作层级。
辽宁大学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基地讲师何地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加快推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等多链融合对于全面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地方政府如何通过“多链融合”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是地方政府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十四五”时期,辽宁省科技发展要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机遇,直面疫情后全球技术产业链重构、大国博弈等挑战,深入谋划,做好顶层设计,从多链融合角度探索科技创新发展新思路。
辽宁大学辽宁省财政研究基地司亚伟博士认为,受疫情影响,现阶段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弱复苏、补短板、蓄能量的特殊时期。新时期设定好五年规划的目标,明确好未来五年的奋斗方向,对于辽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开好局、起好步,意义十分重大。他通过对辽宁省情、财政治理状况、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国务院重大政策落实情况等进行综合考量,提出“十四五”时期辽宁要进行顶层设计、理性考量、统筹规划,积极谋求中长期可持续发展。
辽宁大学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基地张紫薇博士认为,面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辽宁产业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将传统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融合互动,提高核心竞争力。面对全球投资贸易规则动态调整、发达国家重振制造业、发展中国家(地区)加速工业化等多方竞争和多重“挤压”,“十四五”期间辽宁省亟需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着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立足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对标其他省份产业发展规划,基于自身产业发展基础,预测辽宁省“十四五”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任务。
沈阳工业大学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讲师李丹认为,中央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既为辽宁当前继续做好“六稳”工作、实现“六保”任务指明了方向,又为辽宁在不确定的国际国内环境中谋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辽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增强信心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深入分析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多措并举构建辽宁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沈阳建筑大学辽宁省文化旅游产业研究基地副教授侯微认为,特色小镇是架构在大中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发挥上联城市、下带农村的重要作用,发展“特色小镇”也是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中科学推动小城镇建设、实现大中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十四五”时期大力推进辽宁省特色小镇建设对推动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统筹、振兴乡村发展及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沈阳体育学院辽宁省体育产业发展研究基地邵凯博士认为,体育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门类,对联动经济社会发展作用巨大。“十三五”时期辽宁省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体育产业产值增速高于经济增速、体育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体育消费文化正在形成。但应该看到,辽宁省体育产业发展仍存在起步晚、体量小、结构失衡、政策引导不足等突出问题。“十四五”时期,辽宁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将体育产业打造为战略突破口与核心增长极,丰富产业内涵,培育立体化产业空间,优化产业发展能级,推动体育产业“量质同升”,为实现健康辽宁目标和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助力。
此外,还有来自渤海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大学、沈阳工程学院、沈阳工学院、辽宁警察学院、辽宁科技大学、辽宁省信用协会等30余个研究基地的50余名青年社科工作者参加了学术沙龙并进行了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