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乳山市:“5+N”模式破题乡村文化振兴

2020-11-15新闻48

11月5日,全市乡村文化振兴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融合发展工作座谈会召开,会议要求各区市要查找短板不足,分析问题原因,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实现新突破。接下来,文明威海微信公众号将会关注威海各区市会后的反响落实,以及下一步做法,报道一些区市好的典型做法,推出系列报道。

乳山市

乳山市以文明实践为抓手,以红色文化为底色,坚持因地制宜、挖掘特色,按照“5+N”模式(“5”即打造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乡村记忆馆、传承家风家训示范村、群众性评比活动、文化旅游线路,“N”即特色文化产业项目或文化品牌节庆活动)精心谋划,不断破题,重点突出乡村治理、红色文化、文旅融合等主题分片打造,力争全市样板片区“一区一品牌、一片一特色”。

聚焦思想铸魂,

整合平台提升党的理论武装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乳山市通过四种形式,为实施思想铸魂工程创设了有形无形相贯通、线上线下相叠加的传播网络。

平台“用起来”。开发乳山市文明实践智慧云平台,由镇级延伸到所有村,平台围绕讲、评、帮、乐、庆,设置6大版块30个栏目,群众可以随时看直播或点播,让学习宣讲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文明实践智慧云平台

喇叭“响起来”。全市601个村全覆盖设立农村远程大喇叭,采取支部书记“喊话”+音频播放+巡回宣传的形式,市镇两级定时推送新理论、新政策、新技能,让群众在茶余饭后、田地头了解到身边的精准扶贫政策、疫情防控知识,切实提高老百姓的知晓率。

利用云平台开展巾帼大宣讲

阵地“活起来”。打造市——镇——村三级宣讲阵地600多处,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团,以讲堂、板凳课堂、舞前十分钟等固定阵地和流动阵地相结合的方式,走进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广泛宣传。开展“中国梦·新时代·话小康”感动乳山百姓宣讲活动,组织25个部门单位开展“三下乡”面对面宣讲。

“理响乳山”

品牌“树起来”。打造“理响乳山”宣讲品牌,全市通过组建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团、社科理论骨干专家宣讲团、红色乳山宣讲团等6支专业宣讲队伍,广泛开展“理响乳山”理论大众化普及活动,培训干部群众3.2万余人。

聚焦文明实践,

三步齐走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乳山市立足实际,采取三项举措,保障试点工作谋好篇、开好局,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基层落地生根。

制度先行,做好顶层设计。将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紧密结合,在市级层面构建“1+4”制度体系,制定下发《乳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配套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党员干部带头参加志愿服务、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文明实践·即时送暖”四项制度,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制度化、规范化。围绕疫情防控、乡村振兴、文明城创建等中心工作,大张旗鼓开展了“疫不容辞·志愿同行”“乡村振兴党旗红”等志愿服务活动1.6万余次,发挥加油助力作用。开展了300多次的“即时送暖”活动,发动爱心商家设立30多处“爱心驿站”,向户外工作者提供即时帮扶,将温暖第一时间送到群众身边。

爱心驿站

“夏送清凉”关爱环卫工活动

组织带动,构建四梁八柱。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市委书记担任文明实践中心主任、志愿服务总队长,各单位“一把手”担任志愿服务分队长。市级层面构建“8+N”志愿服务体系,机关党员干部100%注册志愿者;镇级层面,构建“4+N”志愿服务体系,村村建有志愿服务队;社会层面,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孵化器作用,培育10支志愿服务骨干队伍。全市已注册志愿服务队伍795支,注册志愿者达9万余名。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授旗仪式

阵地覆盖,搭建服务平台。高标准建设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601个村和29个城市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并延伸至企业、学校、公共文化场所,构建起15分钟服务圈。村级实行“工分银行”,开办“信用超市”,把志愿服务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抓手,将文明实践纳入基层网格化治理范畴,与积分奖励、村级福利挂钩,注入志愿服务理念,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社会治理。

信用超市积分兑换活动

聚焦红色文化,

四措并举撬动乡村振兴新引擎

文化既是软实力,更是硬支撑。近年来,乳山因势利导,不断探索,让红色文化成为助力乡村振兴新动能。

以红色文化引领德治教育。高标准建设马石山和胶东育儿所2处红色教育基地,建设了“红色密营下石硼”“大爱无疆田家”等一批红色主题美丽乡村,打造了覆盖46个沿线村的红色文化片区,形成了一条百余公里的环形红色旅游线路,成为红色文化展示和红色教育重要载体,为德治乳山建设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依托冯德英旧居等60多处历史文化展览馆、乡村记忆馆,广泛开展全民爱国主义教育,每年接受教育干部群众达10万人次。组织开设“红色教育板凳讲堂”等活动500余场,让红色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红动齐鲁”省第二届红色故事讲解大赛启动仪式

把乳娘精神融入城市血脉。以300多名乳娘、保育员养育1223名革命后代为历史背景,在潜移默化中传播乳娘精神,在交流互动中弘扬母爱文化,大型红色舞剧《乳娘》搬上国家大剧院、省会大剧院等舞台,联合拍摄纪录片《乳娘》,荣获休斯顿国际电影节故事类金奖,举办纪录片《胶东乳娘》观礼暨学术研讨会、“回乳娘家乡看看”系列活动,作为分会场承办了“红动齐鲁”山东省第二届红色故事讲解大赛启动仪式,唱响了母爱城市品牌,“学乳娘当先锋”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胶东公学历史陈列馆

抓好红色印迹抢救保护。深入贯彻落实“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的指示要求,围绕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建设总体布局,统筹推进红色印迹抢救保护工作,深入挖掘革命遗址资源,修缮保护了中共胶东特委诞生地、胶东公学历史陈列馆等118处红色印迹,30余万名党员干部群众接受红色革命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浓厚氛围。

红色研学游

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印制乳山红色旅游地图,围绕“三花”故里等红色资源和“红色密营”下石硼村等具有影响力的传统村落,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民俗研学游线路;打造了以徐家塂村一泊书院高端民宿为代表的乡村休闲游。分不同时节整合景区、美丽乡村等,打造北方小三峡等24个文旅融合的网红“打卡地”。

聚焦文明培育,

三个结合提升群众文明素养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乡村文化振兴就是要让优秀文化深深扎根乡村沃土,为发展凝聚强大力量。

文化惠民与群众首创相结合,提升基层群众精气神。着力在“创、送、种”三个字上下功夫,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已建成4处城市书房,打造15处文化馆、图书馆分馆,完善提升628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在全省首批实施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举办一村一年五场戏、农民丰收节等文化活动3100余场,发挥各村“草根”文艺队的首创精神,围绕抗击疫情等主题创作了“三句半”、快板、说唱等文艺作品850余个,组织举办消夏文化展演、“我要上春晚”暨歌手大赛等活动,激发了群众参与文明实践的积极性,赢得了群众的真心点赞。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验馆手工课

评选活动与文明创建相结合,激活基层文明创建活力。立足“评的出”、注重“传的开”、力求“叫的响”,通过“集训、议训、展训、传训”等四种方式开展“千户家风家训示范工程,通过“立、评、展、讲”等方式,在“精致农家”示范户中培育1000户家风家训示范户。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市、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深化身边好人、“最美家庭”等各具特色的评比活动,让文明新风由“一家带多家、最终连成片”。

培育好家风 传承好家训活动

道德教化和行为养成相结合,推进移风易俗高质长效。念好“三”字真经,助推移风易俗。建章立制“育”文明,全市601个村全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选取了一批德高望重的乡贤进入红白理事会,通过言传身教大力倡树科学、文明的新风习俗。文化墙上“画”文明,以“文明一条街”建设为抓手,在全市582个村居设计打造乡村文明街、文化墙2万多处,实现镇街、村庄宣传载体全覆盖。宣讲活动“话”文明,创新性地通过宣传委员登讲台、妇女代表进庭院、专业讲师下基层、志愿服务进村庄等方式,深入村居开展宣传活动400余场次,举办移风易俗等新农村新生活教育培训36万多人次。

#新冠肺炎_社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