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济远”舰前双主炮最后的归宿
迈进高悬着“海军公所”匾额的朱漆正门,是画栋雕梁、青瓦飞檐的三进院落。穿廊过巷,曲折回转,到了海军公所的后院,一溜长长的高台廊棚下,陈列着中日甲午战争的历史文物:船锚、炮弹、鱼雷,长长的“济远”舰桅杆,铁骨铮铮,锈迹斑驳。居中位置是座石砌的圆形炮台,炮台上,雄居两门巨炮,炮口高扬,它们就是“济远”舰前双主炮,也是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摄影:吕涛
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
去了解这两门巨炮背后的故事
沉睡海底82年
“济远”舰属于穹甲巡洋舰,是北洋海军的主力战舰之一。由德国伏尔铿船厂建造,1883年12月1日下水,1885年8月完工,同年10月驶抵大沽口加入北洋水师。
“济远”舰曾经历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和9月17日黄海大战。1895年2月17日,“济远”舰被日军俘获,编入日本联合舰队。日俄战争中,“济远”舰与同是甲午被俘的中国军舰“平远”一起,参加了旅顺口之战,1904年11月30日,在炮火支援日本陆军进攻旅顺203高地时触水雷沉没。
日军虏获“济远”舰后,海军士兵在操作 “济远”舰210mm主炮(资料图)
历经坎坷终回刘公岛
1986年和1988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济远”舰实施两次打捞,共计打捞“济远”舰物品300多件,文物中体量最大的就是克虏伯前双主炮。
正在吊装的“济远”舰主炮(资料图)
然而,“济远”舰前双主炮还险些离开山东流往海外。第一次是1990年,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提出以30万元价格购买。后来,这两门大炮的制造方ー一德国克虏伯公司又开出每门300万美元的高价。
面对这些国内外的竞争者,甲午战争博物馆与文物部门积极联络、据理力争,烟台救捞局被甲午战争博物馆的诚心和恒心打动,最终答应济远”舰前双主炮以40万成交。
就这样,经过六年的艰辛努力和多轮的磋商,“济远”舰前双主炮终于花落刘公岛,这也是它最好的归宿。
1500多米走了45天
1992年7月25日,是“济远”舰前双主炮回归的日子,也是甲午丰岛海战爆发98周年纪念日。尽管“济远”舰前双主炮到了刘公岛铁码头,但要把这两门分别重达20多吨的大炮运到海军公所后院并非易事,尽管这段路仅有1500多米,但刘公岛上路窄、坡陡、弯多,大型机械根本无法正常使用。
采用“滚木法”运送大炮的情景(资料片)
最终,靠着“滚木法”以及驻岛部队战士帮忙,从7月25日一直到9月初,1500多米的路程,花了40多天时间,才终于将两门大炮安置在海军公所后院。这两门克虏伯前双主炮犹如庞然大物,特別引人注目。炮身长7.35米,有效射程5千米,最大射程1万米,是目前国内打捞出水的口径最大的舰炮,被鉴定为国家近现代一级文物,堪称博物馆“镇馆之宝”。
安放于海军公所后院的“济远”舰前双主炮
时至今日
“济远”舰前双主炮仍是我国目前
海底打捞出水吨位最大的舰炮
它是120多年前中日甲午战争的历史见证
对研究北洋海军、甲午战争、军事科技
19世纪世界兵器制造及快速发展
等诸多方面
都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END
编辑:钟春燕
文字:综合自《坐马扎听故事》、大连晚报
校对:孙美玲 于雨晴
审稿:滕腾 于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