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不只是“猪脚面线”,古早出嫁女儿的回家“小确幸”!

2020-11-14新闻22

导读:不只是“猪脚面线”,古早出嫁女儿的回家“小确幸”!

为什么要吃猪脚?问来问去,没有人可以回答,我想大概是因为猪脚很好吃又富含胶质,吃了以后心情会很好,所以就会身体勇健?

今年有闰四月,婆婆特别提醒我,买猪脚面线回娘家给父母「添福寿」。

我:蛤?

现代人不照农历生活,记事簿也不会告诉我今天初几,完全没注意到今年是闰年,于是我上网一查,原来传说闰年是不吉利年,因为有13个月,多一个月变成单数,不符传统成双的吉数,所以是「歹年冬」,要给父母趋吉避凶。

另一说是因为这一年多了一个月,等于既定岁数中少活了一个月,所以要给父母添寿,传统上,出嫁女儿要给娘家送猪脚面线或包红包,更有什者,要去城隍庙拜拜,为父母添岁寿。

为什么是猪脚面线?有一说法是猪脚增勇健、面线添寿,传统过生日都是吃猪脚面线,遇到大劫大难,也是吃猪脚面线去晦气。

面线造型绵长,期许吃了长长的面线,生命也能绵长、顺遂,就交感魔术(Sympathetic magic)的角度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为什么要吃猪脚?问来问去,没有人可以回答,我想大概是因为猪脚很好吃又富含胶质,吃了以后心情会很好,所以就会身体勇健?

身为「芋头番薯」的我,父亲是外省第二代,母亲则是本省人,从小我过的是西式生日,生日爸妈会买蛋糕,也会上西餐厅吃牛排。

过生日要吃面线这种事,是结婚后才知道的。

婆婆手艺极佳,第一次吃到猪脚面线,我震惊不已,美味到觉得锅子里真的有龙飞出来,还有那个甜咸酱汁啊,裹着面线咕溜咕溜的可以连吃三碗,这么美味的食物根本可以天天吃,但是婆婆只有在家人生日时才会煮猪脚面线,猪脚面线不是食物,是一种庄重的象征。

那回过头来,为什么是出嫁女儿要买面线回娘家?常见的说法就有点伤心了:「因为出嫁的女儿要孝顺公婆,孝顺娘家是多出来的孝心,闰月是多出来的月份,所以就由出嫁的女儿来送(反正就是多出来的)。」

看到这边我觉得好悲哀,当然不是为自己悲哀,现代女性与娘家的关系不若古时一刀两断,住得近的一天到晚还是跑回去骚扰自己的爸爸妈妈。

但是上一辈的女性出嫁后,就真的与原生家庭彻底切割了,对她们而言,结婚并不单纯是「建立自己的新家庭」,而是「进入夫家,成为其中的一员」。

婚姻造就文化的交换与迁徙,出身望族的美食作家黄婉玲女士,就曾经写到她出嫁时,家中女眷讨论的并非她的嫁妆要带什么珠宝(因为珠宝早就准备好啦不劳新娘费心,真不愧是望族),而是她要带什么家传菜的食谱过去,让夫家惊叹锅子里有龙飞出来、不对,其实是要炫耀娘家吃食真是大户人家,私房菜实在太厉害。

等生孩子以后再把夫家与娘家的食谱,分传给自己的女儿媳妇,代代相传的食谱才是女性的祖谱。

扯远了,所以闰年给娘家送猪脚面线添福寿的习俗,在我看来,那更有一层「想空想缝」(siūnn-khang-siūnn-phāng)找借口回娘家的小确幸。

早期出嫁女子常回娘家会遭非议,邻居会揣测是否夫家混得不好,女儿才会一天到晚回娘家。

为了顾及双方长辈的颜面,媳妇不能随便跑回去,所以才有这种闰年送猪脚的习俗,确保女儿可以回娘家走一走。

如果没有闰年,那也没关系,还有「谷雨补老母,立夏补老父」的习俗,一样可以带猪脚面线,以及初夏盛产的瓠瓜回家孝敬爸妈。

想到老一辈女性对自己亲生父母的爱,必须这样小心翼翼地表示,实在是太可怜了啊!

总之,对猪脚面线的习俗探讨告一段落,我打电话问老妈:「欸我要炖猪脚面线带回去欸,你们要吃红烧的还是清炖的?」

老妈说,随便啦,我高兴就好。

我问老妈以前她有没有买猪脚给外公外婆,老妈说有啊,每逢闰年都买,我说那我怎么都不知道(那我怎么都没吃到)?我妈说,我们都在读书啊。

好吧,体制内的认真读书,真的让我错过很多家族的文化史。总之,我上菜市场买猪脚,摊贩问我:「妳要前脚还是后脚?」

我说:「蛤?差在哪?!」

连脚的部位都有分?我怎么知道要买前脚还是后脚?当天买猪脚的顾客人山人海,猪脚却只有少少几只,排在队伍后面的主妇们都露出虎视眈眈的眼神,我当机立断:「后脚肉比较多对吧?买两只后脚!」

回家一查,又买错了,父母健在要买一前脚、一后脚,不然就是买两只前脚(啊那同志家庭要买前脚还是后脚)(不对啊同志家庭根本不用回娘家)(权力结构不能再探讨下去了会疯掉)。遵循传统的孝之道路怎么这么坎坷啊!

好吧,总之猪脚炖了,大家都吃得很高兴,清炖猪脚蘸蒜头酱油好吃,红烧猪脚加卤蛋也好吃,至于我的孩子,以后还是带我上馆子吃牛排吧,吃完饭不用洗碗我觉得比较重要,或者买一台洗碗机。

#吃货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