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大龙开发区: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变化”

2020-11-14新闻28

原标题:大龙开发区: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变化”

工业稳,则经济稳;工业强,则经济强。

“十三五”期间,经济下行压力席卷国内外。正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重要阶段的大龙开发区通过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战略,走工业化、园区化发展道路,形成新能源材料产业集群化、循环环保产业高端化、劳动密集型轻工产业提级化的良好发展局面,经济增速越来越稳,工业经济越来越强,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取得了园区开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明显成效。

北部工业园区

截至今年9月底,开发区园区共有工业企业260家,是2015年的1.5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家,比2015年增加10家。培育省级创新型领军企业2家,以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为主导的企业全部建成投产。预计年底,将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5亿元,是2015年的1.6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亿元,是2015年的1.7倍。

汇成新材料:立足主业做强做大

“新项目一期工程于去年11月建成后试生产,本月底可以完成调试正式投产。”园区汇成新材料副总经理刘先荣介绍。

汇成新材料新项目

汇成新材料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集新型动力电池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专注于高纯细无机功能材料领域的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产品有电池用硫酸锰、电池用四氧化三锰、电池用代汞缓蚀剂等,去年产能、产值同比增长25%。落户8年时间,公司经历了从“十二五”规划期间的选址、建厂、投产,到“十三五”期间的进一步做强做大。

汇成新材料航拍

当前,汇成新材料生产的电池用硫酸锰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电池用四氧化三锰产能国内第一,电池用代汞缓蚀剂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85%,在细分市场具有突出优势。陆续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质检总局“中国出口质量安全示范企业”、科技部“国家火炬铜仁锰产业特色基地示范企业”和贵州省“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拥有国家专利36项,其中23项已获得授权。

公司一角

“公司立足主业,发展蒸蒸日上,喜人成绩不断,我们为此也有了更多的考量。”刘先荣说:“怎样促进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同时带动利益最大化?既增益经济又增益环保?‘吃干榨净,变废为宝’成了公司进一步壮大的首选方向。”

实验室

依托自身优势,汇成新材料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研发力度,经过2年多的技术攻关,顺利启动新项目建设。现在新项目一期工程共有职工70多人,日产能达70吨;二期工程也正同步推进建设中,全面建成投产后年产电池用硫酸锰70000吨、年产活性锰10000吨、年产电池基础材料5000吨,补链、延链、强链园区新型功能产业集群集聚。

电池用硫酸锰产品

“公司将全力加大工作力度,一边抓生产经营一边抓项目建设,力争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挂牌上市。”刘先荣说道。

中伟新材料:三次转型走向全世界

中伟新材料所在的大龙开发区毗邻湖南怀化,从1999年正式成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后,陆续涌进不少湖南籍企业。2004年,中伟集团总部也紧随这股西部开发热潮,来到大龙寻找发展机遇。

中伟新材料大门

那时的中伟集团和开发区一样,都在不断探寻着发展的方向。其中,中伟集团在大龙就有三次产业转型,期间历经十年。

“中伟在大龙的发展是从煤化工起步的,之后企业又利用焦炉富余煤气生产玻璃器皿。”中伟新材料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道,在做这类能耗高、效益低的产业过程中,中伟也在不断思索,要如何转型升级,如何找准市场切入点。

企业一角

在中伟决策层用了两年时间充分调研后,于2014年在大龙正式组建了中伟新材料有限公司。

“转型后的企业主要生产锂电池正极材料三元前驱体(氢氧化镍钴锰),这是在立足于铜仁丰富的锰矿资源基础上,又考虑到开发区内锰精深加工已有一定产业根基,尤其是具备已成雏形的以镍钴锰酸锂动力电池前驱体材料为核心的上下游产业链,才最终做出的决定。”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中伟新材料实验室

前驱体材料被誉为锂电池的“中枢神经”,中伟的第三次转型成功地抓住市场核心产品,谋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为开发区锂电池产业集群发展打了强心剂,定了主心骨。

短短六年,扎根大龙的中伟新材料发展得风生水起,依托铜仁丰富的锰矿资源,中伟新材料有限公司入驻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并吸引关联企业汇聚,使一系列以锂电动力电池材料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企业扎根黔东,深耕锰系深加工产业,把贵州省镍钴锰三元等新材料技术推上国内领先水平。

中伟新材料展示厅

目前,中伟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镍钴锰三元前驱体材料作为锂电池的核心部件,目前已居市场领先地位,高端产品已走出国门,在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供应链上占据一席之地,成为贵州省基础材料产业的先锋企业。

百思特:扎根冲刺预期目标

距离汇成新材料不远的百思特,是一家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动车、数码产品、移动电源等电池领域,远销浙江、广东、山东、江苏等省份的各大电池厂。

百思特

作为“十三五”规划期间落户到大龙开发区的新军,百思特在地方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第一条生产线于2018年9月顺利建成投产,而后持续加足马力,边生产边相继建设第二条、第三条生产线,并于次年迅速达产,实现4500吨年产能。

有序运转的生产线

“开发区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周边锰资源丰富,园区新能源新材料企业集群集聚,能降低生产成本;同行业企业就近交流产业发展最新动态,有助于更好地契合市场、调整发展方向。”百思特总经理路杰介绍:“基于各种利好因素考量,公司选择落户开发区,壮大园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同时,大家抱团发展、互利共赢。”

整齐摆放的产品

当下,百思特所用的原材料,不出园区就能从能矿锰业、红星锰业等相关企业就近采购。除此之外,开发区其他企业也同百思特一样依靠少跑腿、省时间的有力因素,正奋力冲刺四季度目标。

忙碌的工人

走进百思特生产车间,引入眼帘的是半自动化机械设备有序运作,工人们忙着维持生产线运转以及产品的包装、搬运的紧张生产场景。仅用3年时间,公司便完成从洽谈合作到开工建设到投产发展再到实现设计产能的系列环节,立足新能源材料市场,在开发区站稳脚跟。

二期项目现场

相比去年,百思特今年同期产量增加30%,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发展状态。面对市场的强烈需求,该公司在“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启动日产15吨的二期项目建设,预计明年3月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6000吨、年产值2亿元的预期目标。

东亿电气:小小打火机展现大作为

一支支小小的打火机在大龙开发区贵州东亿电气有限公司走完注塑、焊接、面阀、充气、翻板、质检、贴标、包装等多道工序后,被装到集装箱统一发往浙江或广东等地港口,乘船走入世界各地。

东亿电气大门

贵州东亿电气于2013年底落户大龙开发区,2014年正式投产,是一家集打火机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主要生产点火枪、打火机、电子防风机、砂轮机、多功能机5大系列80余种产品,远销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占全球打火机销售市场25%的份额。

企业生产车间

立足经营效益良好实际,东亿电气在原有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再投资3.5亿元扩建二期厂房,进一步扩大产能,应对需求增大、订单增多的市场行情。2017年8月,二期厂房正式建成投用,日产能从200万支激增到500万支。经过5年发展,东亿电气年产值已在原有基础上翻了一倍。

远销世界各地的产品

“今年受疫情影响,公司复工复产时间比原计划晚了约半个月。在确保防控措施有效的前提下,我们想办法维持正常生产运营。”东亿电气总经理欧阳俊杰说:“不以赚钱为目的、以求稳为宗旨,主动出击,把产品运到国外安全区存放、通过第三方国家客户转到欧洲,再把产品发给优质老客户销售。同时,开拓国内销售市场,在市场还不理想时,做库存等待时机。在得到相应融资支持下,我们公司的业务没受影响,还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6%的销售额。”

车间一角

东亿电气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实现自身经营发展的同时,也助力着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并为当地及周边劳动力提供了众多就业岗位。目前,该企业有1400余名工人,员工平均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园区整条打火机产业链带动就业群众约3000人。

产品展示厅

商海拼搏,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东亿电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今年8月底,防风打火机车间开始试运营,目前已经完成500万支订单的生产任务,正巩固基础和细节,争取明年正式运营后,创造出更大效益。

园区企业一角

厚植发展沃土,大龙开发区一个个企业共同书写黔东生态工业新城发展新篇章。

下步,开发区将积极抢抓“十四五”时期的战略机遇,立足发展实际,继续抓好产业发展,全力做好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迈向中断水平,切实巩固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努力开启新的建设征程。(姚婷)

编辑:岳 霞 校对:文丹凤 龙启武 审核:潘桂仙 任恩多

#就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