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土炕文化:北方人把自家炕刨开以后,发现了老祖宗藏在里面的财宝

2020-11-13新闻17

土炕记忆

说到炕,想必大多人都会想到《乡村爱情》里,东北的大火炕,那家伙,冬天老暖和了。实际上,在我国北方的大多数地区,自己家的炕并不是那么的干净,那么的温暖,或者,那么的大!因为地域的差异性,窑洞里的炕和平房里的炕就不太一样了。

在我国的古老文化中,我们常常说,南拳北腿,南米北面,南床北炕,这里说到的炕,其实就是土炕。在北方的大多数地区,尤其是在21世纪之前,北方的炕已经是司空见惯了。在我的记忆中,我们村里几乎每一家都是炕,每当到了黄昏,每家每户都会冒出一缕青烟,远远望去,祥和安静。

小时候起床的时候,常常会闻到一股子的土味,加上父亲正在地上点火烧炕,那些灰尘飞在空中久久不能散去,每当此时,总会打开窗户,让这些漏在家里的烟跑出去,可是一阵阵的冷风吹进来,让我不得已又钻进去暖和的被窝。

直到前几年,我家的土炕因为翻盖房子才被挖开,里面除了尘封了几十年的黑油外,还有老鼠的盗洞以及老人藏在里面的古书,尽管如此,这炕还是被淘汰了,随着北方人家暖气的普及,炕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温暖的归属,毕竟比起来干净卫生的床和暖气,炕终究是不适用了。

土炕结构

很多城市的人可能都没有见过炕,纵然是见过,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结构,实际上,土炕的结构非常简单,古代的劳动人们认为,土可以吸热,并且可以保持热量不被快速散去。所以在古老的土炕中,会有厚厚的一层土铺在下面,并用工具夯实,在上面用砖头铺上类似迷宫的过道。

这是为了让热量沿着通道走,然后烟通过烟囱排出。在砖的上面,通常会铺上一大块的石板,用来当“炕面”,平整稳重,毕竟在以前,一个大炕是可以让一家人睡觉的。炕面铺好以后,就在炕的最外面做上“炕沿”,类似于我们的“床头”,看起来非常地实用,最后在炕的里面,画上“炕围”。

这些做完以后,土炕就做好了,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其实还应该有一个方桌,放在炕的正中间,这是冬天就餐的标配。如此看来,炕其实是类似于“锅”一样的原理,下面是火的热气,然后将炕加热,所以在我国北方大多数农村都有说法,炕不能烧得太热,太热了烫身体,也不能太凉,太凉了没感觉。

土炕文化

炕的文化源远流长,说起来炕,想必每一个老人都记忆犹新。炕是孩子们趴在上面做作业的地方,炕是老母鸡孵小鸡的地方,炕是母亲蒸馒头发面的地方,炕是洗完衣服晾干衣服的地方,炕是孩子们烤土豆的地方,炕是过年围着打扑克的地方。

在老人的眼里,炕是几辈子的人从出生到终老的地方,所以它所承载的含义往往更加深刻,在农村,往往有一个画匠,专门给村里的石楼画壁面,谁家盘炕了,就给画炕围画,谁家死人了,就去画棺材画,二十四孝图,四郎探母,鹤鹿齐鸣等等,栩栩如生。在这些默默付出的石匠眼里,炕代表了古老人们对炕的一种寄托,辛苦忙碌了一天,疲惫的身体和疲惫的心灵,可能只有温暖的炕才能理解。

炕更是团圆的象征,在我国古代,特别是东北地区,每当过年或者团聚的时候,往往会在上面摆着一个小方桌,母亲和归家的孩子们聊聊天,讲讲在外受的委屈,讲讲人间的苦辣酸甜,等吃完饭,母亲就在灯下给孩子织一件御寒的衣服,这样一个大炕足以一家人睡觉,那是孩子和家人最近的时候。

土炕来源

相传早在2000多年前,古代西汉时期就出现了这种冬暖夏凉的土炕,根据史料,这些最早睡大炕的被称为肃慎人,实际上是满族人的祖先一辈。那时候的人们饱经风霜,经常感受到变化莫测的天气带来的种种困难,为了保持身体不出状况,这种火炕应运而生。

《新唐书·高丽传》中曾记载了这样一段:冬月皆作长炕,下燃温火。所以很多人猜测土炕是高丽人发明的,但经过学者证实,这种说法不可靠,炕是汉族人民发明的。

很久以前,我国的南北方气候差异太大,人们的生活习惯更是不同,在南方很多人都睡在竹床上,而北方人睡在竹床上,会很潮湿,所以为了改变这种困境,土炕的发明避免了古代大量人口南迁。

土炕历史

《三朝北盟会编》中就记录道:“其俗依山谷而居,联木为栅,屋高数尺,无瓦覆以木板,或以桦皮,或以草覆之。墙垣篱壁,率皆以木,门皆东向”当时候的肃慎人居住在草屋里,要知道这种屋子在冬天是最不御寒的,为了保证在冬天可以安心睡觉,他们“环屋为土床,炽火其下与寝食起居其上,谓之炕,以取其暖。”可见,当时候发明的炕已经三面靠墙,其实用性还是非常了不起的。

土炕一直流传到了明清时期,都还在沿用。在诸多影视剧中我们大多都可以看到炕的存在,而且“土坯砌平房,火炕小方桌”,是最惬意的存在。

到了近代,在东北一带,延伸出来东北冬天的“四大法宝”,因为在凛冽的冬天,东北足有零下40度,所以不仅有火炕,还有“火盆”“火墙”“火炉”,最著名的莫过于火墙。其实和火炕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地上建一堵墙,墙里面实际上也掏空,让热气在里面行走,类似于现在的“暖气”。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土炕已不再流行,毕竟尘土不散,不易收拾。后来到了21世纪初,吊炕的出现取代了土炕,当时候大量的农村开始“换炕”,以至于有的人在炕里发现了不少宝物,大多都是老人藏进去的。

所谓吊炕,就是将里面的土去除,下面用石头支起来,外面再贴上瓷板,比起土炕,显得非常干净,而且建造起来也简单。

尽管“吊炕”的出现改变了土炕“笨重”“脏乱”的缺点,但是当今社会已经普遍用暖气了,暖气的出现改善了整个屋子的温暖,炕也就逐渐被替代。

土炕好处

近代医学家发现,炕对人有诸多好处。首先可以舒筋活络,改善血液流通。古代的人们干完一天活在炕上睡一觉,第二天照样精神百倍。实际上是炕的温度让人体的各种机能得到了活跃。

还可以祛除寒湿,治疗关节炎。很多农村的老人往往近乎九旬依然风度翩翩,这要归于热炕,因为炕传给人体的温度是持续的,也是全面的,所以很多老人身上的寒气会随之蒸发。

医学家还发现有益于睡眠的功效,不管怎样,炕都类似于现在的桑拿房,怪不得有诸多好处。

炕传承

炕已然消失,虽然在很多乡村影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的身影,但实际上,随着农村城镇化,很多平房都已经被拆迁,随着而来的遍地高楼,楼房里都铺设了地暖,干净卫生方便,冬日里更加的温暖。

其实,地暖也是在炕的基础上发明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取暖工具走入千家万户,在电气化时代,谁还会回忆起,古代的劳动人们在冬天都睡大炕呢。现在的孩子们,大多数都没有这份珍贵的童年经历了,不过他们生在新时代,也是一种幸福。

#民俗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