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创业绩,深稽博考革新章
——访莆田市坚强缝制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秀椿
“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器械不备也。有山海之货而民不足于财者,商工不备也”。汉代大学者桓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清醒的认识到了“器械”、“商工”对民之“食”、“财”的重要性。
两千年后,还是在这片土地上,“器械”、“商工”皆备而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还是这些炎黄子孙为备而求进的“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的呼声响彻九州。不论哪个时代,为民之“食”、“财”而大力发展“器械”、“商工”,进而谋求创新发展都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实业可以兴邦,创新可以救国,发展才能创造出一个伟大的时代。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催生出了许许多多敢为天下先的实干创新者,他们迈着坚实的大步、怀揣着坚强的信仰汇入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洪流,谱写了一篇篇实干创新者的昂扬凯歌。
在福建莆田,一家叫做莆田市坚强缝制设备有限公司的企业就在这股时代洪流中唱响了自己的最强音,也许正如这个企业名字的内涵一样,它的创立者林秀椿给了“坚强”不一样的诠释。
从艰难逐步成长
1968年,林秀椿出生在一个裁缝家庭,从小聪慧的他受到了父亲的影响,早早就接触到了各类缝纫机械。那时的中国普通家庭有一台缝纫机就算是一个大件了,缝纫机的零部件非常多,结构也很复杂。从小林秀椿就对这些缝纫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时在父亲的指导下也能够对缝纫机进行简单的维修,12岁时便从小跟班成为了父亲的得力助手,同时也练就了一双灵巧的手和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
20岁时,林秀椿为补贴家用和对机械维修的热爱来到了一家服装厂做起了专业机修师傅。面对复杂程度远超家里缝纫机的各种服装机械,林秀椿并没有感觉到迷惘,反而异常的兴奋。他夜以继日地投身到对各种机械的钻研之中,慢慢的他的维修技艺变得越来越成熟,一台台发生故障服装机械,在他手里摆弄几下毛病就解决了,工友们都夸这小伙子聪明、有前途,更是得到了老板的赏识。
但这个小伙子并没有满足于修得好,他还要对机械进行优化改进。在平时的工作中,他发现老式切带机由于结构的不合理很容易就损坏了,维修成本也很高,更为重要的是相比维修的材料成本,由于停工造成的拖慢整个的生产进程的损失那就更无法估量了。而且,老式切带机功能过于单一,应付直线切穿勉强为之,对那些种类繁多的弧形切穿就没有好的办法了,只能切穿成直线后,再依靠人工修剪,这无形中又加大的生产成本。
这让林秀椿萌生了设计制造弧形切带机的念头。他大胆尝试,经过反复推敲钻研终于研发出了第一代弧形切带机,投入使用后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成本,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2002 年,在服装维修行业浸淫十余年的林秀椿,根据自己多年的机修经验独自编写了一本《针车修理说明书》,在书中介绍了11种针车维修的尖端技术,并先后帮助企业培训出几十名缝制设备的专业维修技术人员。把平时教徒弟的口语变成能写在说明书里的书面语言并表述清楚,这对于一个没上过几年学的机修师傅来说并不容易,但林秀椿做到了。
至此,林秀椿完成了从一个普通的维修师傅向一个技术研发者和传播者的蜕变,由一名蓝领工人迅速上位到了一名白领技术员兼维修“大拿”。
从创新走向创业
有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或是流连于眼前的美景而驻足,或是被眼前的大江大河阻住了前路而裹足,或是忘情于已经攀登的土坡而不思进取,但有的人却从来只有勇往直前的坚强、坚定的信念,林秀椿就是后者。
2007 年,为了顺应服装行业发展对服装机械的进一步需求,林秀椿萌发了生产更先进圆角切带机的想法。经过三年多的技术攻关,反复尝试了无数种方案,终于设计出第一代圆角切带机,并成功申请了专利,成为中国圆角切带机创新发明领域的先行者。2010年,凭借着发明专利和多年的积累,已经收获了人生第一桶金的林秀椿怀揣着梦想回到了家乡开启了创业之旅,创办了坚强缝制设备有限公司。
林秀椿没有什么背靠大树的强大人脉,也没有什么花哨的经营理念,除了一腔建功立业的创业激情和踏实守信的做人准则,还有的就是那句:“做企业,就要想别人没有考虑过的问题”,这句话看似平淡,实则充溢着企业经营的大智慧。但要做到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轻松。在市场竞争越演越烈的大背景下,你想先人一步掌握头部资源,没有点看家的本领是不行的。
要获得这种优势,林秀椿选择了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深入到全国各地的服装加工厂——切带机最直接的应用客户中,进行广泛的调研,虚心听取客户的心声,收集服装加工厂第一手的机械数据,并进行认真的研究,对市场需求进行汇总分析,找出产品的“痛点”。
一个农村小厂,名不见经传,创业初期的困难可想而知,市场占有率什么的更是谈不上。但林秀椿仅凭借着一股韧劲,一个服装厂接着一个服装厂的推广、一家企业接着一家企业的沟通、研究产品需求,克服了重重困难,凭借着坚强的韧性,硬是让他在切带机这个小众市场上开辟出了自己的一块蓝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林秀椿带领他的坚强缝制公司靠着过硬的产品、诚信的经营和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其产品渐渐的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多年来,这家看似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连续获评福建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称号。目前,又有新型超声波切带机、超声波模具花轮、快速抽条机等 10 余项专利提交申请。林秀椿领导的坚强缝制公司已成功走出一条小企业的“创业、创新、创造”的发展之路。
创新没有尽头
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林秀椿在研发中除了注重机械操作的便利化和功能多元化也非常重视机械的安全性。在林秀椿看来再好的改良如果是以牺牲设备的安全性为代价都是水中花、镜中月,没有任何实际价值。安全高效的圆角切带机的发明无疑是林秀椿对传统老式切带机的一次技术性颠覆,那么在此基础上,不断的进行创新改良就是他在切带机这个行业中的不懈追求。
虽然第一代圆角切带机已经受到了市场的广泛欢迎,销量直线攀升,供不应求。但是林秀椿并没有因此松懈下来满足于已有的成功,多年的磨练使得他明白了做企业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第二代产品的研发已刻不容缓。
在研发过程中,林秀椿带领团队试验了几个月,最终把第二代切带机的裁剪误差降到了3%左右,但一向对自己和团队的严格要求的林秀椿并没有因此满足,他提出要把裁剪误差控制在1%左右。学习一项技能掌握到百分之八十经过努力可以办到,掌握到百分之九十以上那就难上加难了。但“坚强”是一股刻在家族骨子里的韧劲,是坚强缝制公司开宗之本,何谈轻易放弃?!
成功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历经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和无数次的失败,林秀椿和他的团队终于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他们把第一代切带机通用的链条驱动改为先进的同步带轮驱动,减小了机械由于链条震动而带来的系统性误差,完美的解决了裁剪误差偏高的弊端,成功的控制在了1% 左右。采用同步带轮驱动的第二代切带机切割更加精准,大大减少了用料的报损量。这对于鞋服制造业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林秀椿和他的坚强公司除了切带机的研发,还对裁切刀进行了改良和研发,根据切割款式的不同申报了几十种裁切刀专利,企业也从单一的切带机生产转变为集切带机和刀具于一体的多种产品结构模式。在2011 年的福州 618 展会上,首次露面的坚强缝制设备第二代切带机凭借其出色的性能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展会当天就卖出了十几台。
接下来林秀椿和他的团队又研发了第三代、第四代切带机,在前两代产品的基础上融入了智能化元素,采用电脑自动化控制面板、机电一体化设计、运用传感、智能控制等技术手段,提高了机械的使用效率并实现了个性化生产。这期间,林秀椿又针对义乌一带蕾丝船袜厂的市场需求开发出了滚切花边机械。
如今林秀椿的坚强公司又开始了第五代切带机的研发,第五代切带机相比第四代更加智能化,更加安全可靠,增强了对员工手的保护,增加了更多的提示功能。更为领先的卖点是智能化的设计可以让一名员工可以同时轮值多台机器,这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人工成本。
“做研发就是要善于从失败中找到成功的机会”。在坚强公司不断创新和成长过程中,林秀椿也总结出了自己的研发心得。多年来的深耕细作使得林秀椿和他的企业硕果累累,共有 35项授权专利收入囊中,其中有 8 项发明专利,12 项实用型专利和 15 项外观设计专利,此外还有 6项专利已经提交待审。
随着国际分工的细化和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的崛起,国内的鞋服加工企业早已成为了世界最大的鞋服产业集群,对切带机的质量要求自然也水涨船高,但切带机这个行业却没有通行的国家标准,更没有检测的指标数据。2014年 3 月,林秀椿的坚强公司对自己率先研究制定的企业标准做进一步修订,并将该标准在省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备案,以此来为切带机行业提供了一个可供指导的标准化的指标数据。林秀椿和他的坚强缝制公司成为了整个切带机行业的领头人和先行者,更是践行了企业服务社会的理念,成为业内的一个传奇标杆。
坚强公司的企业宗旨质朴而明确: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坚强”为社会进步发展贡献力量!
林秀椿是一个创业明星,一路走来,凭借着聪慧、坚韧和踏实诚信的处世态度,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今天,在奋进中无论取得怎样的成功,他和他的公司始终保存着一份初业者的初心,不骄、不燥,不因眼前的成功所迷茫,居安思危、坚强守成。
而今的坚强公司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农村小厂了,但如果你走入坚强公司,你很快就会注意到与整洁宽敞的现代化厂房对比反差巨大的,楼前停放的那辆锈迹斑斑的皮卡车,虽然历经沧桑老旧到不能使用了,但林秀椿却仍舍不得将其丢弃。因为在他看来,老皮卡车也是一名坚强公司创业的“功臣”,它承载着当年推广创业之路的艰难记忆,公司能够有今天的辉煌,这辆老皮卡车功不可没。对于坚强公司来说,似乎矗立在那里的这辆老皮卡不只是一辆车,它俨然就是一座叫做“坚强”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