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桐庐县,位于分水江和富春江交汇之处,四面环山,丘陵错落,优越的地理条件孕育出独具特色的畲族文化。
畲族歌舞
畲族壁画
桐庐畲族世代以农耕为生,常居山间,建筑多为土墙木质瓦房,随着时代变迁,许多老房子已日渐衰颓。
而金恪建筑此次的任务,就是将一栋畲族老泥瓦房,改造成方便旅友的临时落脚点。
改造前
这座老房子坐落在桐庐县莪山,背靠山丘,面向碧水,黄泥墙、土瓦,和木柱构成传统畲族“瓦厝”的建筑特色。
四周环境
勘察中,我们发现,房子虽老,但木质结构完好,且黄泥墙还非常牢固,与其推翻重造,不如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既能致敬传统,也能给老房子带来新面貌。
经过一系列的设计、施工,历时数月的畲族民居改造项目,最终宣告完成。
改造前后
改造之后的房子,宛若新生一般,显示出截然不同的气场,却又与周边民居融为一体,不显得突兀。
大门口两侧的石墩子,都是畲族民居的老物件儿,历史已经无从考证,但上面逐渐模糊的图样,隐隐流露出古老而深远的意味。
走进内部,墙体全部在畲族故居的黄泥墙基础上进行修复和粉刷。现代化的白色背景墙之下,处处保留着传统的古色古香。
竹条拼接的前台,面上空无一物,只在边缘摆放着一尊雕塑,煞有介事地提醒访客这里并非无人招待。
抬头,能越过2层,一眼望到三角状的屋顶内侧,木质结构全部保留畲族老房的原始风貌。
左侧,老房子原有的立柱依然在原地履行职责,由于年代久远,已经略显弯曲。
后边是一节通往二层的楼梯,细看之下还能发现新的木质阶梯下,老旧楼梯板斑驳的影子。
拾阶而上,二楼迎面正对楼梯口的位置,设计师别出心裁的一个窗框,既解决了楼道的采光问题,又将外部风景定格,实在妙哉!
左侧的区域,用于旅友休整,不加修饰的木质屋顶和横梁自由裸露在外,为了加固对屋顶的支撑,我们在屋顶横梁上定点,并立两根钢柱作为支柱,既减少屋顶对原木质结构的压力,又给向外延伸的玻璃阳台一个支持。
考虑到原始老房二层的空间实在有限,我们特地将二层向外延伸出一块区域,打造成玻璃房。
这样既能给室内足够的光照,四面通透的玻璃更能将美丽的外景引入,构成一个绝佳的观景台,给休整中的旅友带来极致的视觉体验。
而透过玻璃一侧,古老的土瓦近在咫尺,上面的青苔低声述说着属于它的岁月留痕。
畲族盖房用的土瓦讲究“蝴蝶瓦”盖法——以大瓦做瓦槽,小瓦做瓦瓴,这样就能避免屋顶雨水渗漏的问题,时至今日,这种建筑方法依然有它的可取之处,所以我们特意保留了原始的屋顶。
土瓦
整个建筑,既有畲族故居的风貌,又将现代元素巧妙融入其中,在周边环境中出挑却不违和,体现出我们对当地历史人文的敬意。
反观近年来爆改之风盛行,不少设计师举着新锐的大旗,与其说是“改”,不如说是推翻重造,丝毫不考虑建筑本身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点,这种剥离,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魔改”。
然而放眼国内外,优质爆改项目,无一不是饱含着设计师对历史人文的尊重和敬畏。
【上海宝山罗泾垃圾发电站,经过改造,保留历史工业风的同时,为建筑注入新活力,成为网红打卡地。】
改造后外部
改造后内部
建筑理念本身没有优劣之分,但是使用建筑的人却有好恶之感,尊重建筑的历史和地域文化,本质上即是对人的尊重,和对人类情感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