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下午,正在江苏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展陈,了解张謇兴办实业救国、发展教育、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情况。习近平指出,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张謇的事迹很有教育意义,要把这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更多人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受到教育,坚定“四个自信”。(11月13日新华社)
张謇,字季直,号啬庵。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通州海门长乐镇。光绪二十年(1894年)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张謇主张“实业救国”,是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今天,我们学习张謇,鼓励做“张謇式”的民营企业家,很有现实意义。
学习张謇的爱国精神。民国4年(1915年),因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部分要求,张謇愤然辞职。民国7年(1918年)10月23日,与熊希龄、蔡元培等人发起组织了“和平期成会”。爱国精神贯穿张謇一生,无论是为官,还是办实业,搞教育,发展公益事业,彰显了爱国担当精神,是一代爱国楷模,激励后人学习、借鉴。“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爱国是近代以来我国优秀企业家的光荣传统。从清末民初的张謇,到抗战时期的卢作孚、陈嘉庚,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荣毅仁、王光英,等等,都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为国担当、为国分忧,爱国精神当成民营企业家的精神硬核。
学习张謇兴办实业的精神。甲午战争后,张謇弃政从商,他鲜明地提出了“实业救国”的主张,他从筹办南通大生纱厂始,陆续兴办了数十个企业,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实业家。他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今天,我们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我们应该学习他致力于创办实业的精神,要勇于开拓,勇于创新,敢于创造第一。新征程路上,企业家要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勇于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做创新的弄潮儿。
学习张謇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的精神。社会是企业家施展才华的舞台。筹划在通州自立师范,这是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它的建设标志着中国专设师范教育机关的开端;创办了复旦公学,这就是复旦大学的前身;创办了农业学校和女子师范学校,倡建通海五属公立中学(即今南通中学);创办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上海海事大学前身;在老西门创办江苏省立水产学校,今上海海洋大学的前身;创办医学专门学校和纺织专门学校,创办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河海大学前身;并陆续兴办一批小学和中学。此外,他还陆续创办了图书馆、盲哑学校等。张謇为中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给民营企业家一个重要启迪,发展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是应该的责任担当。
张謇的时代,中国贫困落后,他劈荆斩棘,为国担当,为民造福,让人敬仰,他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财富,激励我们今天。今天,我们正昂首阔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的伟大征程上,新的天地要开拓,新的征程要开启,张謇的爱国担当、创新精神、开拓品质,实干作风,弥足珍贵,我们应该好好传承发扬,成为我们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