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无线充电,这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又痛的、手机科技发展史上一次进步?一次退步?没人说得清,更没人敢下完整的结论。让人爱的是,有了无线充电后,只要将手机轻轻放在充电板上,优雅而潇洒,配合立式无线充电加面部识别,有信息到来轻轻瞟一眼解锁查看信息一气呵成;让人恨的是,每一次的轻拿轻放,不一定能触发无线充电,1毫米的差距,睡前的你觉得睡醒后手机理所应当电量满满,可惜天意弄人手机电量不增反减;让人痛的是,增加了无线充电功能后,手机的重量、厚度进一步提升,让原本就不太够用的口袋难上加难;无线充电的同时手机只能一动不动,伪"无线"论大行其道。
又爱又恨又痛的无线充电,在一些用户的眼中成为了区分旗舰与非旗舰的标准:某某某手机如若配上了无线充电就太完美了绝对是年度Z值得购买旗舰手机云云的言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引起用户的热烈讨论。那无线充电技术,只能止步于此了吗?
答案绝对是否定的,伴随着苹果iPhone12系列的出现,整个无线充电行业出现了全新的转机:旧酒新装的MagSafe无线充电,让整个行业看到了未来的"曙光"。不是吧,阿Sir,极为先进的苹果iPhone12系列,极为先进的MagSafe无线充电,你居然要打引号,有猫病?
对于极为先进的MagSafe无线充电,结论十分明确:真无线充电到来前最成功的失败品。
神秘的无线充电奥秘藏在"初中物理"书上
看似神秘、HighTech的无线充电技术,其实现的原理早在初中物理书上出现:电磁感应。
1831年,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的发现了磁与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关系。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这种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称为电磁感应(Electromagneticinduction),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作为1831年就发现的关系,在当代社会中自然已被熟练运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电磁炉就是运用电磁感应原理的现代产物,构建了从电到磁到电再到热的闭环;而无线充电技术,仅仅使用了从电到磁再到电的转换。
在使用电磁感应为原理的无线充电技术,这是现阶段使用比较广泛的方式。它使用了电磁感应原理,充电基座和设备上都会有一个感应磁铁,当两种靠近时,就可以通过磁通量来实现能量的传递,这个能量其实最终是以电流的形式展现出来的,从而便实现了无线充电功能。
也正是这简单的物理学原理,直接了当点明了无线充电技术的巨大缺陷:充电设备和被充电设备必须保持足够近的距离,甚至说要存在接触的可能;线圈与线圈间必须要"彻底"配对,不然就会出现"假充电"的现象。
最后还有一点是在物理学中无法避免的问题:线圈在相互接触的同时,除了能进行电-磁-电的转化外,更会进行电-磁-热的转化,这是著名的焦耳-楞次定律。电流的热效应计算公式为Q=I^2Rt,只要存在较弱的电流,就能产生足够可怕的热量。
童鞋们,请记住电流的磁效应原理和焦耳-楞次定律,这两道公式会成为论证MagSafe无线充电的重要论据。
极为先进的MagSafe,竟然是旧酒新装
不少用户在看到苹果发布会上MagSafe所描绘的全场景体验,都瞬间gc了:啊,想不到苹果居然对无线充电搞创新,买买买。
醒醒,MagSafe并不是什么全新技术,苹果的创新设计师偷懒啦,Macbook笔记本上旦用难回的磁性充电口、AppleWatch上的无线充电技术,都是MagSafe的原型。
在windows平台超极本还没大放异彩的时代,Macbook的全金属机身、会亮灯的logo、素质极佳的屏幕、还有磁芯充电口成为了Mac用户的优越感:充电不用特意进行插拔,磁性接口的使用使得充电器有"自动GPS"功能。当然,这个设计的后续版本应用到了AppleWatch的无线充电座上,使得AppleWatch摆脱机身"开孔"的命运。
当然啦,AppleWatch作为身材苗条轻便的选手,所需要的磁力并不大;来到iPhone上,这一切都变了。为了满足磁吸的功能,从苹果所给出的配件厂商设计图中,手机套也要拥有一定的磁力,来辅助磁力的维持,使得充电的时候吸得更牢固,线圈也成精了懂得自己寻找最佳的充电体位。
苹果不是重新发明了手机无线充电技术,而是下放老技术,对无线充电进行改良。
当为什么和是什么的问题解决之后,接下来就要诠释成功和失败的内涵了。
MagSafe让无线充电不止充电
诺基亚,让全世界消费者知道,让手机恢复电量除了靠数据接口还能用接触充电(无线充电)的方式进行;华为让全世界的消费者了解到,无线充电除了能给自己充电外,还能帮别的手机充电,甚至说帮耳机、牙刷、手表等智能设备充电;而MagSafe,却让全世界了解到:无线充电不止充电。
丰富的MagSafe玩法
精明的商人库克取消了充电头后和耳机后,通过配件的降价诡异地刺激了Airpods的销量;而推出全新的MagSafe无线充电,库克的意愿当然是不止售卖MagSafe硬件(在目前的配件价格来看MagSafe的售价为329元,作为一款无线充电配件价格不菲),也不是授权第三方MFI设备,最终的目的是促进MagSafe生态配件的销量和利润。
329价格相对较高
从苹果的官网上可以看到,作为MagSafe的官方配件,苹果给出的玩法相当丰富:在原本丰富的官方手机壳配件(透明清水套、皮套)的基础上,加上MagSafe功能,增加了MagSafe的仪式感(当指定颜色的皮套与手机接触时就显示相应颜色的动画);紧跟着,苹果官方还推出了全新的卡套式MagSafe配件,进一步提高磁性配件的使用场景。
价值479元的MagSafe卡包
在不久前,大疆的DJIOM4手机云台就改进了前作的大力夹固定手机的设计,采用了全新的磁芯背贴,配合手机云台磁性吸附,不仅优化了云台的设计逻辑,更有利于提高云台的载重能力。在不久后的现在,苹果iPhone12系列在机身设计上直接安装了MagSafe线圈,让DJIOM4能直接配合使用。
DJIOM4对磁吸功能进行了提前探索
DJIOM4的设计给了其他配件厂商全新的设计灵感:能否借助MagSafe让手机外设配件重获新生呢?例如将目前的苹果官方充电后盖进行重新设计,改进笨重的手机套式,改为无线充电式?不仅能给手机充电,还能为同品牌的其他硬件进行充电?例如AppleWatch?Airpods家族?这样的设想势必会革新配件市场,也给了配件设计厂商全新的设计思路。
又笨又厚又重而且贵的电池背夹
最成功的失败品,说法上并不矛盾
苹果MagSafe无线充电,不少人说它革新了无线充电,不少人说这是无线充电史上的里程碑产品。至于里程碑,是的,最成功的失败品。
第一,看似美好的MagSafe无线充电,进一步提高了苹果在配件方面的利润。充电底座、机身的磁体存在与否,都无法掩盖无线充电的原理均为电磁感应的事实,无法掩盖要实现无线充电必须保持足够近的距离。当用户佩戴手机套的情况下,看似毫厘距离的增加势必会降低充电的功率,会对手机充电时长产生重大的影响。
借用国内权威充电媒体所测得的数据,采用官方具备MagSafe功能的手机套,和第三方厂商推出的无MagSafe功能手机套相比,充满电所耗费的时长差距达50分钟左右(iPhone12裸机时长3小时21分,专用MagSafe保护壳3小时33分,不含磁吸功能透明壳4小时20分)。你品品,你再细品一下。
更为重要的是,在四款苹果iPhone12系列产品上,机身大小存在差异,能容纳的线圈面积略有不同,也对充电的功率产生差异。据首批拿到苹果iPhone12mini的媒体率先实锤:无线充电功率缩水为理想情况下的12W。
第二,焦耳-楞次定律,让无线充电功率的进一步提高阻碍重重。除了电磁感应定律,焦耳-楞次定律伴随着无线充电的整个过程,随着充电进程的深入,所产生的热量会聚集,在保证手机使用安全的情况下,特别是苹果对温控的阈值设置十分保守,机身的温度传感器会十分"严谨"地发出高温预警,进一步降低充电的功率,让整个充电效率越发低下。
在目前,经过不少KOL和专业充电媒体的测试,MagSafe的充电功率曲线不太符合一条标准的充电曲线,由于温度"阈值"的保守设定使得只能在手机低电量、低热量的情况下,握手较高的功率,在温度上升后,手机的功率会瞬间跳崖;所以要实现MagSafe充电功率的稳定,除了使用专业的游戏散热风扇外,冰箱是最好最好的充电场景,身处寒带的小伙伴可以将用户放在户外进行充电。
第三,MagSafe对充电头极度挑剔。目前,越来越多的厂商在原装附赠的充电头中,甚至第三方厂商制作的充电头设备,均支持丰富的快充协议(PD、PPS、主流品牌的私有协议均有涉足),便于用户一头多用实现真正的环保;但对于MagSafe无线充电的磁吸底座而言,经过专业充电媒体的严谨测试,在对测试环境和测试条件不做刻意调教的情况下,仅有官方的20W充电头能触发15W功率;售价更高的原装充电器,甚至第三方充电头,要完成握手,则需要对外部条件进行调整。从另一方面说,MagSafe为日后苹果大规模的官方配件出售提供了条件。
最后,MagSafe"假无线"体验,增加了仪式感,但并不增加实用性。放近,自动磁吸附,整个充电的过程,相较于传统的无线充电更具仪式感;但十分可惜的是,在充满电后,将手机挣脱充电底座的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随意,"牢靠"到用户必须借助双手才能完成该操作,对比起传统的无线充电,在便利性上反而开了倒车。
最后是一个宛如"脱裤子放屁"的设定,磁吸设计让用户在无线充电的过程中能使用手机,但那一根链接磁吸底座的线材着实看着十分碍眼,既然都能忍受磁吸底座的那根线材,那何不使用18W的、更为先进的有线"快充"呢?
结语:期待真无线的未来
iCloud云的发展,让云服务站上舞台,用户了解到了手机备份恢复不再依赖电脑;e-SIM的推出,让用户摆脱物理的SIM卡、卡槽设计对机身设计的影响;Airpods的发展推出,苹果成功把3.5mm耳机接口干掉,引领了真无线耳机的跨越式发展;而MagSafe的到来,苹果不仅仅是想革新无线充电体验,它的目光更加长远:干掉目前手机上唯一一个打孔接口,为更加优秀的手机内部空间设计留下可能。
无论是魅族Zero、vivoAPEX2019,他们都在往机身一体无暇、无开孔的方向设想过、努力过、实践过,但这两款产品终究没有走向量产,他们看到了未来,但可谓生不逢时。而作为行业引领者的苹果,在前沿技术的普及上颇有一呼百应的风范:在苹果iPhone12系列能拍摄、观看、剪接杜比视界HDR视频后的不久,不少软件厂商入局HDR视频(新浪微博已经率先允许个人用户上传HDR视频),迈出了HDR视频普及的第一步。而随着MagSafe技术的不断演进,未来的手机是否会朝着无开孔、一体无暇的方向发展呢?
对于目前的MagSafe概念、硬件设备,更多像是一种半成品,温度、功率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苹果无法在下一代产品中带来巨大的革新,如提高充电功率、将温控阈值提高,在目前越来越快的有线充电目前,MagSafe最终会被大浪淘沙成为时代的弃子,成为有一个叫好不叫作的产品。
在MagSafe看来,更远大的发展目标是实现真无线充电:摆脱线材,甚至说摆脱磁吸底座,将远距离充电接收设备融合在机身内。那时候的用户,不仅仅依赖无线充电,更无法离开无线充电。这,或许就是MagSafe的最终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