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不仅仅是笑到最后的秦国并没有在周初成为诸侯国,就是在战国时期形成战国七雄局势的七个诸侯国中也就只有燕国是周初就成为诸侯国的。韩赵魏三家把老牌晋国给瓜分了,而齐国也从姜姓吕氏变成了妫姓田氏,秦国、楚国都是后期被分封的诸侯国,而只有燕国是周初召公的封地,一直坚持到了战国末期被秦国灭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燕国算是整个周朝寿命最长的诸侯国。
周武王灭商立周后,为了更好的统治天下,遂封邦建国,其对象主要就是三类,一类就是周王室成员,周天子的叔叔们、兄弟们、儿子们;还有一类就是功勋卓著的功臣,比如太公望;第三类就是古国的后裔,夏朝后裔、殷商后裔等。在周初的大型封建中,像鲁国、齐国、卫国、燕国等诸侯国纷纷建国,成为最有名望的一批诸侯国,紧紧围绕在周天子周围。
而在这次封建中,秦国、楚国这样的战国时期的大国都不曾成为诸侯国。周文王和周武王在克商的过程中,楚国的先祖鬻熊曾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但是一直到了周成王时期,楚国才正式被封为诸侯国,而且还是子爵,是最低等的一个诸侯国。在周天子召见诸侯的时候,楚子是没有资格和同为诸侯的其他人平起平坐的, 相反的楚子一般就是做服务员的工作,实际上楚国在周天子和诸侯们眼中就是一个蛮夷国家,根本不被承认。但这并不妨碍楚国在一代代楚子的带领下筚路蓝缕,终于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大国,从建国时的五十里地到后来顶峰时期的诸侯国疆域最大。
而秦国的发展则更加曲折一些,秦国的先人一直在西部地区与西戎对抗争夺土地,直到周孝王时期,秦人才被封在秦地,但是这个时期的秦国并算是诸侯国,而只是周王朝的一个附庸,为周王朝养马并且对抗西戎。后来到了周幽王时期,在决定西周生死存亡的那场大战中,秦襄公带领秦军勤王并护送周平王东迁,因此被周平王正式封为一个诸侯国,也就是说秦国到了春秋时期才真正建国,这比活跃在春秋舞台上的大部分诸侯国都要年轻。
与秦楚的艰难建国相比,齐燕晋则容易的多,齐国是太公望的封地,太公望跟随周文王和周武王,在克商过程中立下了大功,而且太公望又是周武王的岳父,周朝建立后,太公望就有了齐国这个诸侯国,而燕国则是召公的封地,召公是周武王和周公的弟弟,是周武王留给周成王的辅政大臣之一,和周公一起守卫周王朝。而晋国则是周武王儿子唐叔虞的封地,也是老牌诸侯国,这几个诸侯国建国都比较容易,但是后续的发展却不尽相同。
齐国率先在春秋时期称霸,齐桓公尊王攘夷,成为周天子承认的霸主,但是齐桓公一去世,齐国内乱,霸主地位随之被夺走,之后的齐国发展不尽人意。到了春秋末期,从陈国跑来的田完的后代终于篡夺了齐国的国政,齐国改姓换氏,原先的太公望的后代不复存在,而代之以田完的后代。晋国则更加彻底,晋国曾经在春秋时期是最强悍的霸主,但是到了春秋末期,却不可避免的被卿族折腾的四分五裂,最终韩赵魏三家卿族除掉了智氏卿族而瓜分了晋国,晋国从此分为韩赵魏三国。
只有燕国自始至终坚持了下来,但燕国在战国时期曾有一个子之之乱,燕国差一点也改姓换氏,好在后来有别国的干涉,再加上赵武灵王派人护送燕昭王回国继位,燕国才终于强盛起来。战国七雄说到底,就只有燕国是周初就被封邦建国,并且一直坚持到战国末期的诸侯国,其他的都算不上。
那么这些诸侯国尤其是秦国为甚能够成为战国时期最强悍的存在,甚至秦国亲手结束了这乱世呢?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在国家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变法图强,在这几个国家中,都存在变法的情况,虽然程度不同,时间不同,但是确实都带来了国家的强盛。
而秦国之所以能笑到最后,自然与商鞅变法脱不了干系,再就是秦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它的东进之路虽然坎坷,但这同样是它的保护石,函谷关不是那么好进的,这也是东方六国一直拿秦国没办法的一个重要原因。再就是秦国没有昏聩的国君,自秦国建国开始,每一位国君都是了不起的,没有出现过不合格的国君。而且很多时候国君在位的时间特别长,这有效地保证了一项政令的施行能够深入人心,最鲜明的对比就是商鞅变法和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前者秦孝公支持了二十年才倒下,使得商鞅变法在秦国深入人心,而吴起变法不过才进行了五年左右,楚悼王就去世了,随着楚悼王的去世,吴起也被射杀,吴起变法更是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