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管理和指导30多个绣娘做工艺品,自己更要多学新技术,才能教会大家更多绣法。”彭阳县建茹巾帼扶贫车间主任张韩芳说。
一刺一提,银色绣花针在丝绸上下翩然穿梭,不一会儿一朵娇艳的花就绣好了,仿佛微风拂过枝叶轻摇一缕花香。
曾经,张韩芳和丈夫是彭阳县的一对菜农夫妻,每每下地干活回来都出一身汗,衣服、鞋沾着泥土,她想像过能在干净整洁的办公室工作。但是看看周围村里的媳妇们,大家都是这样下地干活操持家务。
4年前,张韩芳听说彭阳县白岔村走出去的刘茹在县里创办了文创公司正在招工,不仅免费教刺绣技艺,每月还能领到1000元补助,便立即报名。
缝缝补补都会做,但绣花是门真功夫。刚到公司里,熟悉的针线在张韩芳手里变得不听使唤。公司从甘肃庆阳请来当地有名的绣娘从最基本的技艺教起,渐渐地,她绣出了一朵花、一个传统纹样、一条金鱼……因为学得快、绣得好,张韩芳成为公司正式员工,从此,她拿起绣花针,远离泥土地。
看着明亮的工作室、精巧的缝纫机、绚烂多彩的绣线和型号不同的绣花针,坐在建茹文化产品创意有限公司的扶贫生产车间里正式上班的那天,让张韩芳觉得梦想实现了。在建茹,3000多名像张韩芳一样的妇女学习刺绣、缝纫、编织等专业技术,走上了创业、就业道路,用自己的巧手,编制山桃核挂件、制作刺绣枕头、钩编拖鞋等带有“幸福温度”的家居产品。在这支“绣娘团”的努力下,公司先后被自治区、市、县各级妇联评为“巾帼扶贫车间”和自治区“扶贫就业示范基地”。
“我们结合妇女善于刺绣的天赋和就业实际,发展千家万户炕头经济,这些工艺品生产工序、工作强度小,简单易学,可在家独立完成,能让妇女宅家不停产,手工保增收。”宁夏建茹文化产品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茹说。
作为“彭阳女儿”,无论走到哪里,刘茹都眷恋着家乡的山水人情。创业至今,她紧跟政策导向,抓住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域旅游发展的机遇,立足彭阳生态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在村民家门口搭建起扶贫车间,创办了“茹河桃艺”和“茹家之绣”两个品牌,推出了百余种文化旅游产品。通过线上线下营销,每年有17万件产品销往福建、上海、四川、海南、北京、陕西等地,年收入300万元左右,带领乡亲们探索出了一条以家具销售和家纺加工为产业支撑,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导向,以农民工技能培训为桥梁,以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为目的的致富之路。
今年,绣功好负责任的张韩芳被任命为彭阳县建茹巾帼扶贫车间主任。
“我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也能成为管理层,每月工资涨到3500元,公司每天安排小轿车接送我和另外两个姐妹上下班,这样的待遇让我们觉得日子充满希望,大家挺知足了。”张韩芳说。
疫情期间,刘茹联系彭阳县中医医院,将藿香、艾叶、冰片、肉桂、苍术、苏合香 6 味中药材作为香囊配方,张韩芳领着车间的绣娘按照配方做成一个个精美的中药材香囊,为抗疫一线的“战士”们送去一片暖心呵护。
“我不仅是妇女创业带头人,也是彭阳县科技特派员。下一步,我要继续带领妇女同胞学技术,把彭绣品牌打造出来,一起用我们手中的针线,绣出山绿、民富、文化兴的好光景。”刘茹说。
刘茹(左)指导张韩芳练习“彭绣”新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