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盐铁论》桑弘羊提出了军事第一问,这个问题至今无解

2020-11-13新闻22

代表民间的儒生在西汉时期的“盐铁会议”上,率先发难。认为造成当时西汉经济措施,是与民争利,导致了此时“朝廷注重奢华的表面工作,百姓人人为了财利而奔波,最终影响到社会风俗,形成了攀比奢靡等贪婪卑劣的风气”。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进本退末,广利农业”。认为农业是根本,工商业是服务于百姓需求和生活而已。朝廷不应该直接介入物品的买卖及流通,更不应该施行专卖、垄断等经济政策。

汉武帝雕像

民间提出了意见,朝廷必须给个解释”。其根本目的就是充盈国库。为何要充盈国库呢,是因为要支持汉武帝的军事行动。我们知道,自古战争就是烧钱的事,拼的是国力,任何战争都需要经济财政,告诉人们为何会实行“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财经政策作为保证。当时的情况是匈奴曾归附汉朝,但之后又数次侵犯大汉边境。大汉必须采取应对措施,如果备兵,必然使士兵劳苦,耗费钱资;如果不备,匈奴的侵犯总是不停。

抗击匈奴大将霍去病·影视图片

御史大夫桑弘羊的说法是:面对边境的状况,汉武帝怜悯边境百姓的遭遇。为了避免百姓遭遇匈奴的祸害和掠夺,只能修建边境防御设置,同时戍边备武,以应对匈奴。这样一来,边防费用不足,国库财政不够,才实行了以上经济措施。目的是为了朝廷“敛财”,去充实边防军费开支。抬出了汉武帝,桑弘羊接着就用大棒压人,当然也是问题的根本,这就是著名的“桑弘羊之问”——帝国运转需要强大的财利支持,单纯的农业等基本税赋根本不够,如果不施行相关的垄断、专卖等经济制度,国家的钱从何来?原文: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今议者欲罢之,内空府库之藏,外乏执备之用,使备塞乘城之士饥寒于边,将何以赡之?罢之,不便也。

汉昭帝剧照

桑弘羊提出的这个问题,千百年来都无解?那就是中央集权下,收拢经济,补充财政,以面对突如其来的战争、灾荒等紧急事务是必须要做的。同时在古代还存在另一个威胁朝廷的因素,就是地方政权(诸侯王和封地)。朝廷如果不实行中央集权下的国家财政控制,一旦地方势力膨胀,且拥有足够的资财,将直接威胁到朝廷的政权稳定。所以结合以上因素来看,以桑弘羊为首的大臣,辅佐汉武帝以政事,制定这些经济措施的可行性无可厚非,是实用治国方式。这就是“藏富于国”。

桑弘羊剧照

御史大夫桑弘羊面对儒生的发难,率先从帝国军事需求出发,给予了反驳,认为取消以上的经济措施不行。但儒生并未就纠结这个经济问题,而是直接谈到“大国用兵”的治国之道上来。对汉武帝“穷兵黩武”的可行性提出意见。但提出的观点,仍是儒家的那套——“施以仁政,不战而屈人之兵”,认为一切“教化可行——以德服人”。原文:文学曰:“孔子曰:‘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故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丧。畜仁义以风之,广德行以怀之。是以近者亲附而远者悦服。故善克者不战,善战者不师,善师者不阵。修之于庙堂,而折冲还师。王者行仁政,无敌于天下,恶用费哉?”

这是很理想化的观点,且又非常正确。御史大夫能争辩的就只能是——你们说的那一套,对付匈奴不起作用。匈奴凶悍骄横、叛逆作乱图没不轨,早就应该讨伐了。接下来桑弘羊的话就说得很刺耳了:“陛下恩惠有心,既不忍心百姓生活不幸福,也不希望看到士兵暴露在原野之中受苦,同时更不想大汉被异族侵犯,让本朝的士大夫等无国可依。可是你们这些人呢?很难有披甲扛刀去北面抗击匈奴的勇气;又在这里想废除这些战时经济政策。你们纯粹是破坏边防军费供用,损害朝廷战略计划,没有一点边境安危忧患意识。你们刚才说那些话,有什么意义?”原文:大夫曰:“匈奴桀黠,擅恣入塞,犯厉中国,杀伐郡、县、朔方都尉,甚悖逆不轨,宜诛讨之日久矣。陛下垂大惠,哀元元之未赡,不忍暴士大夫于原野;纵难被坚执锐,有北面复匈奴之志,又欲罢盐、铁、均输,扰边用,损武略,无忧边之心,于其义未便也。”

盐铁会议

朝野之间第一轮交锋,御史大夫(官方)率先占据气势,贤良文学(民间)一方暂时作了让步说以上经济政策至少是“非长策”。意思就是现在汉武帝已经死了,汉昭帝即位,这个政策可以取消了吧。即认可当时的战时经济措施,但你们说的大环境已变,这个政策为什么还不取消。这把问题又上升到治国政策即市场发展上来。辩论进入了这一论题的白热化阶段。是“导民以德”,还是“示民以利”的争辩。

以上是《盐铁论》第2讲。可关注,评论区进行讨论!

#楚汉#君王皇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