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象征着中华大地,也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人们眼中的天下。九州这一名词,最早出现于先秦典籍《尚书·禹贡》之中。
据《贡禹》记载,“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 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大概是说,大禹划分九州土地,依山疏通河流,砍削树木作为路标,以高山大河奠定界域)”。
《尚书》中九州顺序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记载九州的典籍当然不仅《尚书》,而且,不同典籍关于九州,也有不同的记载。目前,关于九州主要有四种记载,除了《尚书》,另外三种不同的记载出现在《尔雅》、《周礼》和《吕氏春秋》中。
《尔雅》是战国时期的典籍,被誉为“中国第一部词典”。据《尔雅》记载,天下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豫州、雍州、扬州、荆州、徐州、营州、幽州,与《尚书》九州相比,没有青州和梁州,但有幽州和营州。
《周礼》传说为周公所著,是古代华夏礼乐文化的理论典籍。据《周礼》记载,“殷因于夏,亡所变改。周既克殷,监于二代而损益之,定官分职,改禹徐、梁二州合之于雍、青,分冀州之地以为幽、并”。
意思是说,殷商灭夏后,没有改变九州的划分,而武王灭殷商之后,将徐州合并入青州,将梁州合并入雍州,以冀州之地分出并州和幽州,所以与《尚书》九州相比,没有梁、徐二州,而有幽、并二州。
故而《周礼》记载的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豫州、雍州、扬州、荆州、并州、青州、幽州。
《吕氏春秋》乃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据《吕氏春秋》记载,天下九州为冀州、兖州、豫州、雍州、扬州、荆州、徐州、青州和幽州。
以上四种有关九州的记载,究竟哪种更符合历史事实,现在已经无法考证,或者九州本身就只是个笼统的说法,并没有十分具体的地域与之对应。
但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哪种关于九州的记载,都出现了“冀州、兖州、豫州、雍州、扬州和荆州”这六大州。
统计四种关于九州的记载,总共出现的州一共有十二个,即《贡禹》所记载的九州,加上并州、幽州和营州,所以古代也有天下十二州的说法。
那么,有个问题大家想必很好奇,这种记载中的九州,或者说天下十二州都位于今天什么地方?
很遗憾,它的具体位置今天已无法考证,但是,我们可以根据最早设立州牧制度的汉代行政区划划分,推测其大概位置。
冀州:作为九州之首,面积非常庞大,包括现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北部、及辽宁省与内蒙部分地区。
兖州:虽然是“老牌州”,但它的面积不大,在今山东西部与山东河北交界处,在古黄河与古济水之间,包括菏泽市、济宁市、商丘市、淮北市、宿州市、亳州市。
豫州:主要位于今河南省,有一部分位于安徽省,包括郑州市、开封市、漯河市、洛阳市、南阳市、商丘市、新乡市、信阳市、许昌市、周口市、平顶山市、三门峡市、驻马店市、阜阳市。
青州:大体指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东半岛的一片区域,包括济南市、青岛市、东营市、潍坊市、烟台市、威海市、淄博市、莱芜市。
徐州:范围在淮河以北、泰山以南、黄海以西,涉及山东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包括徐州市、宿迁市、泰安市、枣庄市、临沂市、日照市、连云港市。
扬州:范围相当于淮河以南、长江流域及岭南地区,包括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安徽部分地区等省市。
荆州:范围大概在今湖北湖南二省全境和广西部分地区,由荆山一带直到衡山之南,包括湖南省、湖北省、桂林市等地。
梁州:范围大概在四川盆地和汉中地区,包括重庆,贵州、云南部分地区,以及四川汉中市、安康市;成都市、绵阳市、广元市、南充市、巴中市等大部分地区。
雍州:范围大概在今陕西、宁夏全境及青海、甘肃、宁夏、新疆部分、内蒙部分,包括陕西、宁夏、包头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等省、自治区、市。
并州:作为从冀州分出来的州,并州的面积比较小,包括今山西太原、大同和河北保定一带地区。
幽州:范围大概在今河北中、北部及辽宁和内蒙古部分地区,包括承德市、沧州市、涿州市、唐山市、赤峰市、秦皇岛市、朝阳市、锦州市、张家口市等地。
营州:范围大概在今辽东地区,包括大连、丹东、营口、辽阳等市。在汉代,辽东再东也属营州,比如玄菟郡(位于朝鲜咸镜南道、咸镜北道以及中国辽宁东部、吉林东部等地)。
继九州和十二州后,汉代又有天下十三州之说,这十三州分别是:司州,豫州,兖州,徐州,青州,凉州,并州,冀州,幽州,扬州,荆州,益州,交州,加上西域都护府管辖的今新疆地带,构成了中华版图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