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是什么意思? 三心不可得 皆由妄想执着生

2020-07-22知识13

心无所住是怎样的境界,有谁能说一说? 这个问题的关键点不是“住”与“不住”的问题,更谈不上什么境界与不境界,问题的关键在于您是否真正的,刻骨铭心的,明白了什么是“心”!你把第六识(意识心)当作心?还是把第七识(方便说为灵魂)当作心?还是把第九识(真如自性)当成心?你的“心”在什么地方?是在你的体内,还是在你体外?你的“心”有多大,能不能遍一切时,能不能遍一切法?你的“心”是动,还是静?你的“心”是空,还是有?等等…?如果你还不能真实,准确的回答出这些最最基本的问题,说明你根本就不懂佛法;也算不上一个真正的佛子;更算不上一位“明心见性”的觉者!充其量,你是一个好人,你的知见还是以“善”为佛的“凡夫”知见,只能修点人天福报而已,还在轮回之中,你的轮回根本无法停止!真实说:尽虚空,遍法界,只有一颗心;一颗心随缘展现为十方三世的十二类众生,十八届万法;随缘展现为一切有情,无情;随缘展现为时间,空间,万事万物,万法万相,三千大千世界;没有什么东西不是“心”,一切都是“心”的随缘变现。万法当下还是那颗“心”!佛陀在《楞严经》卷一讲到:“万法因心而有体!在《法华经》讲到“十如是”,“如”就是“心”,“如”是(相,体,用,力,作,因,缘,。“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妄想已经参悟到了,执着似懂非懂,请解释一下? 尔时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须真胝。白胜天王言。如来为大王授记乎。胜天王答善思惟菩萨言。善男子。我授…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是什么意思?重点还有如是的意思 “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出自后秦时期鸠摩罗什所翻译的《金刚经》,直译是:应当象这样去安住,去降伏自己的心。如是,意为如此,这样。事物的本来面目。“实事求是”一。请问佛菩提树下悟道说的这句话:“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原句在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一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二原文:『奇哉!奇哉!此诸众生云何具有如来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见?我当教以圣道,令其永离妄想执著,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佛教说的妄想分别执著是什么 【妄想】(术语)不当于实曰妄,妄为分别而取种种之相曰妄想。注维摩三:‘生曰:妄想妄分别之想也。大乘义章三本曰:‘凡夫迷实之心,起诸法相。执相施名,依名取相。。佛教中说的话妄想分别执着是什么? 净空法师-妄想是什么?起心动念。净空法师-什么是妄想,分别,执着?1 妄想是什么?妄想就是业障,妄想就是轮回业。2 凡夫一天到晚想东想西、想过去想未来,全是打妄想。3。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是什么意思 【注】摘自《永嘉大师证道歌浅释》‘梦里明明有六趣’:梦,本来是一种虚幻的妄想所现,可是也有真的,有的是鬼神预先来启示你的梦,所以梦也可说是假的,也可说是真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是什么意思。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2113不可得5261,未来心不可得的意思是过去的心4102你得不1653到,现在的心你也得不到,未来的心你更是得不到。出处:《金刚经》:“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译文:告诉须菩提和众生:“过去的心你得不到,现在的心你也得不到,未来的心你更是得不到啊!(提醒人们要去体证无常法印,要看到心都是刹那无常生灭变化的,它是一直在不常不断的流动变化之中。扩展资料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的寓意: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的含义并不是什么没有。而是讲述的一种状态。即使是凡夫,各种心念都会起导各种作用。只是凡夫的各种心念,都会在时间的流逝下,转眼消散,抓不住、留不得。人们不光要认识到它的“不可得”,还要真正做到不去执着于它,一开始可能比较困难,随着工夫的日渐加深,真正做到,也只是个时间问题。印光祖师的名句\ 一、敦伦尽份敦是敬重,相应,符合的意思。伦是伦理道德,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尽是恪守义务,尽职尽责的意思。份是指自己的位置、身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其中一切有为法,泛指一切有作为、有造作的因缘所生法。即包含一切事物、物质、精神,以及所有现象的存在。原意作“由因缘而起的存在者”。有为法是无常之法。“作如是观”是一个成语,读音是zuò rú shì guān,泛指对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这是佛学术语,出自于《金刚经》(鸠摩罗什译)偈子。扩展资料:如是观,见《金刚经》结尾“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意思是说,佛教徒应持这样的观点:所有事物现象,都是空幻的,生灭无常的。“如是”是指示代词,犹言如此,是这样。在佛经中,“如是”往往特指佛说的教义。过去注经者或谓当理为“如”,无非为“是”;或谓“真空”为“如”,“妙有”为“是”。应作如是观,教化于人,对于世间的一切事物,都要以如同梦幻和闪电一样虚幻和短暂的来看待。不要执着它实有而紧握不放,不要渴望它永远不会变动。要这样想才可以解脱,没有痛苦。这是持诵《金刚经》的最高境界)的。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