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蟒川镇这个村的山花野草被北京来的教授相中了,竟拿来染织?

2020-11-12新闻17

漫山遍野的山菊花,无人收获的山间柿子,洒落一地的板栗壳,弃之不用的石榴皮,这些看似平淡无奇或者被视为垃圾的山野间花花草草,却被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知名教授朱辛伟视若珍宝。11月11日上午,中国美院朱辛伟老师染织研究教学实验基地,在汝州市蟒川镇寺上村挂牌成立。

▲教学实验基地挂牌成立

今年66岁的朱辛伟教授,浙江桐乡人,中国传统防染艺术研究者,退休前一直在中国美术学院染服系从事染织实验教学,担任传统民间印染、丝网印刷等课程教学。先后在中国美术馆、莫斯科等多个展览场馆举办个人作品展览,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文化部等收藏,作品多次在国内国际获奖,著有《解丝成文》等理论专著。退休后一直担任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特聘教授,并由河南省人社厅为其申报建立以朱辛伟命名的校、市、省三级大师工作室,指导高校相关教师传承传统扎染艺术。

一个偶然的机会,朱教授来到寺上村采风,当他了解到地处蟒川镇南部深山区的寺上村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原生态植被茂密、各种植物资源丰富,近年来依托写生基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后,就萌生了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依托当地丰富的原生态植物染料,发展植物染织产业的念头。在当地写生基地负责人赵伟的支持下,经过紧张筹备,一个集染织研究教学、手工染坊、乡村体验旅游为一体的教学实验基地于当日上午挂牌成立。

▲讲解染织传统工艺

“寺上村周围生长着丰富的野菊花、板栗树、枇杷树、石榴树等天然染色植物,这些植物身上蕴藏的染色物质具有原生态、无污染、染后不易退色等优点,同一植物提取的染料在同一类布料上,运用不同的染色工艺,可以染织四种不同的深浅色,而且在不同的布料上呈现不同的染色效果和艺术效果,染织、制作的衣服穿在身上舒适度高、对人体健康有益。作为中国传统染织工艺,染织技术产业链条完备,非常适合用于乡村体验旅游项目发展。”朱辛伟对该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汝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营战 通讯员 马鹏亮)

#退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