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北宋灭亡时,杨家将在干什么,为何不出来救国,难道是伤心欲绝

2020-11-12新闻13

杨家将的前仆后继、忠心报国的伟大精神,是千百年来中国人面对外族侵扰和西方列强欺凌,反抗侵略、保家卫国、追求和平美好希望的一种寄托。为了追求这种希望,杨老令公战死了,杨六郎、杨宗保、杨文广(宗保之子)继承遗志继续战斗;男人牺牲了,佘太君、穆桂英等女人继承遗志继续战斗;主人战死了,杨排风等家丁、丫环也要继承遗志继续战斗。在中国历史上,凝聚着这种忠烈家风的事例绝非杨家将一家。仅在山西,还有薛仁贵、薛丁山、樊梨花的薛家将和呼延赞、呼延庆的呼家将。这些家将的传说和故事,相互辉映,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闪耀着璀璨的理想主义光芒。

很多人听过杨家将都以为杨六郎行六,其实并非如此。 史书上清楚的记载,杨业有七子:延朗,延玉,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延彬。 老大延朗就是杨六郎。契丹对杨延朗又敬又怕,六郎是契丹对他的尊称。南斗六星主兵机,北斗六星主燕。燕当时即为契丹所掌。杨延朗镇守三关,正针对于契丹。契丹以为延朗即镇摄本国的大星降临,故称其为六郎。时日既久,辗转相传,朗也就变成了郎,杨延朗也就变成人们传说的杨六郎了。

宋史记载,文广系杨延昭之子。“以班行讨贼张海有功,授殿直官。”曾被范仲淹收为部下,后跟狄青南征,最后官至定州路副都总管,迁步军都虞侯。所谓的“杨门女将”,正史中一点影子都找不到。宋史杨业传中只收录杨业及其子延昭等七人,和其孙文广一人,无一字提及杨门妇女。而且专收妇女的北宋“烈女传”中有四十名奇女子也没有一人出之杨门。可见小说演义与真实的史实有相当的差距。北宋灭亡时,杨家将在干什么,为何不出来救国呢,难道是伤心欲绝了?

杨家世代精忠报国,没有忘记收复幽燕,杨文广还披挂上阵奋勇杀敌,不过再也没有杨家将当初的风采了。宋朝长期的打压武将,所以历经三代,崇尚文官的风气早就形成了,光靠杨家是没有办法力挽狂澜的。杨家将坚守在天波府,继续的为宋朝尽忠职守,在开封被打下来之后,杨家将就撤离了天波府,他们的祠堂就再没人供奉了,祖先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就这么付之一炬了,这是可惜啊!

金人对杨家将还是敬重的,所以杨家将撤离了开封,但是金人却阻止了部下杀戮他们。后来,杨家将搬到了临安一代,还有一部分进入了山东、山西,成了普通的农民,虽然没能光宗耀祖,但毕竟大势已去。

宋太宗继位后统一全国,宋真宗与辽国缔结澶渊之盟后逐渐步入治世。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绍兴和议后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1234年联蒙灭金,1235年爆发宋元战争,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

所以,在宋朝灭亡的时候,杨家早已没落到不知多少代了。或许他们也想向前人那样带兵打仗,奈何却不懂如何带兵。故事始终是故事,历史也永远是历史,二者不可混肴一谈。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杨家将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杨家将的火种没有熄灭,杨家将的精神没有熄灭。在杨家将曾经驻守过的天津地区,东北地区,雁门关地区,甚至湖南都有杨家的后人。值得一提的就是杨家将的后代,杨继业笫35代孙杨凤鸣,清末在黑龙江抗俄,杨家阵亡14人,朝庭追授光禄大夫一品建威将军,偿白银四万两。杨家将并没有消失,现在依然还有,杨家将精神更是与世长存、荣立不朽。

#辽宋夏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