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我国慢性疼痛患者超过3亿呈快速增长低龄化 学科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2020-11-12新闻10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11月12日报道:疼痛是人体受到损害或疾病侵袭的预警性信号,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而慢性疼痛是一种独立的疾病。目前,疼痛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健康问题。疼痛不仅使患者痛苦,还常常造成心理应激和情绪障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严重甚至不能独立生活,出现自杀行为。

近日,首部中国疼痛防控与健康促进战略蓝皮书《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报告(2020)》在“有V?无痛”中国疼痛战略发启动会上发布,“疼痛防治基层行”项目正式启动。项目旨在打造我国特色疼痛诊疗之路,为疼痛学科及多学科协作系统性规划,开启疼痛医学新篇章,助力实现无痛中国梦。

据统计,我国慢性疼痛患者超过3亿人,且每年以1000-2000万的速度快速增长,呈现出快速增?和低龄化趋势,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身心负担。

数据显示,对于慢性疼痛,我国患者的知晓率仅为14.3%,就诊率不足60%,经过治疗后,完全缓解率不足20%,。在我国,大众的镇痛观念相对落后,对疼痛认知存在诸多误区,70%百姓对待疼痛选择忍耐;加之慢性疼痛患者较为分散,各专科对疼痛关注度不足,未形成相应的协作机制,且医生的疼痛诊疗水平有待提高,用药不规范普遍存在。特别是对于基层的疼痛患者,受医疗服务条件限制,无法及时诊疗导致病情加重,使得中国慢性疼痛诊治现状极不乐观。

《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报告(2020)》集结了国内政策、临床、公卫权威专家共同制定,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面向政策决策者、临床医护工作者、患者与大众,融合疼痛学科国家政策与临床现状的洞察解析,对疼痛领域作出了全方位的总结与解读。

疾控领域专业人士介绍,疼痛蓝皮书总结了疼痛学科领域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精华,从疼痛认知、疾病负担、诊断与临床评估、疼痛治疗等多方面做出了全面的阐释,尤其强调了机制镇痛和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疼痛综合管理,有助于推动疼痛科普宣传工作,促进全民对疼痛的正确认知。同时,蓝皮书为疼痛政策制定与战略实施提供理论保障,为我国疼痛领域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填补医学科学发展史上有关疼痛政策研究的空白。

“当前我国疼痛领域学科的发展仍面临诸多短板与挑战,存在治疗现状不乐观、供给需求不平衡、技术规范不足、人才配备不均衡等问题,这些都对疼痛领域的发展提出了更紧迫要求。” 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会长、中日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表示:“此次中国疼痛战略规划的发布,从国家、学科临床、医生、患者、大众五大维度发力,第一阶段重点建设稳固基础,融合发展创新利远,将学科建设与学科协作互融互动,两者协同发展推动政策融动;同时制定临床规范,优化诊疗工具,让疼痛治疗更加可行可及,并且要向大众讲好‘疼痛故事’,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公众疼痛防治意识,多个层面积极采取措施,阻止和减少慢性疼痛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为了规范基层疼痛诊疗,提高大众疼痛防治能力,“疼痛防治基层行”项目的启动将优质医疗下沉到基层,扩大医疗卫生服务覆盖面,以惠及更多疼痛患者。该项目以线上+线下结合模式进行,通过举办线下多学科交流会、疼痛相关疾病诊疗线上培训会及疼痛相关技术规范巡讲会、示范中心短期培训班、公众健康科普宣教、患者教育等一系列活动。预计覆盖约200个县、500家医院,参与医生4200人次,受益公众及患者13000人次。

樊碧发教授表示:“随着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持续释放,以及新医改、分级诊疗制度的不断推动,疼痛学科发展重心下沉渐成趋势。此次疼痛防治基层行的开展将有助于切实提高基层医生和县级医院对骨关节及疼痛相关疾病的识别及诊治水平,提高公众和患者对于骨关节疾病的认知水平与防治保健技能,对于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基层卫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