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决定未来品牌生死的“净推荐率”

2020-11-12新闻8

决定未来品牌生死地"净推荐率"

今天想和各位讲讲我身边发生地故事,而之所以选择这个话题,正好也是最近看到地一篇文章,结合我经历的事,有感而发。

9月27日我从北京车展回来,第二天上午我照常下楼去停车场取车准备上班,结果当我靠近威马EX5的时候,门把手没有自动弹开。

我当时心里还骂了一句,怎么又感应不到了呢?因为我把钥匙放在背包里,有时候的确会感应不到,只要我转个身,背包靠近车门就好了。

于是,我原地转了个圈,门把手还是没反应。我骂骂咧咧地从背包里拿出车钥匙靠近车门,还是没反应。我突然有种不祥的预感,我按下钥匙上的解锁键,仍然没有反应,我基本可以断定,这台威马的小电瓶肯定又没电了。

为什么说又呢,因为今年3月份由于疫情,我的车停在停车场十几天没有开,结果小电瓶没电了,当时我以为是件很简单的事,找一台车过来泵电不就可以了吗?正好旁边就停车我的奔驰C级,泵电线就在后备箱。

于是我自信满满的把两台车头对头停着,准备泵电,结果发现威马EX5的小电瓶上方有塑料盖板覆盖,于是找来起子准备下螺丝。

相信有人看过我的微博,真的是从白天一直折腾到黑夜啊,一共7、8颗螺丝怎么都拧不下来,后来别人告诉我,这不是螺丝而是卡扣,用平口起子直接起出来即可,我真是醉了。

不过我跟4s店报备那次电瓶亏电之后,没过多久威马4s店就来人给我换了一块新电瓶。

我当时还很惊讶,毕竟一块小电瓶也要6、7百块啊,就亏电一次上门就给换了?我当时还有些感动。

现在是9月份底,才换的新电瓶,停车6天没开,又没电了。

我试着再次联系威马4s店,问问该怎么处理?

对方告诉我,厂家在今年下半年有规定,要换新的电瓶和传感器来解决小电瓶亏电问题,因为我的车今年一直没来保养,所以正好可以趁这个机会连保养和更换一起做了。

我那天急着上班,问他们能否上门取车?他们说可以上门取送车,于是我就把车钥匙放在了轮子上面,盖了几片树叶伪装了一下,然后就去上班了,因为传感器要订货,所以10.1假期我就把车停在售后,等8号上班前一天再让他们送回来,不耽误9号上班。

在我遇到问题的过程中,微信群成了我第一时间交流的渠道。

我在群里提问,然后@售后的几位负责人,只要有人看到了就会在群里解答,还有车友们也会帮忙给建议。虽然我当时有些不爽,但群里交流的氛围我觉得非常不错,而且因为有群众的监督,这就让商家对于服务的每个环节都不敢有偏差,回复也及时,解释也详细。

不吹不黑,对比我的那个奔驰的售后服务,那简直就是服务为零,除非有店里促销活动,或者要你来续保,赚你钱的时候才想到联系你,如果我平时遇到问题,想第一时间得到他们回应都很困难。

聊到这里,就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净推荐率"了。

推荐率大家都知道,就是老客户向新客户推荐的概率,那么净推荐率是什么概念呢?实际上,净推荐率=推荐者%-贬损者%,也就是说,这个净推荐率加入了贬损者这个负数。

为什么要加入贬损者呢?要知道,当下信息化社会,贬损的权重比可能比推荐的权重比还要高。

就比如说,身边有三个车主推荐你买丰田凯美瑞,但是第四个凯美瑞车主跟你说,这车千万别买,十分垃圾,上次轻轻一碰,发动机就移位了,修理好多钱,内饰也是异味,特别难闻,这么多年了都消不掉。请问,这时候你更在意的是前三位的推荐,还是第四位的贬损?

现如今,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渐渐成为了存量市场,存量之争的关键是留住自身的老客户,所以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新车上市,都在加大置换补贴的力度。但是,留住老客户仅仅是存量市场竞争的第一步,且转化率非常低,特别是一些价位较低的入门品牌,客户的忠诚度不到10%,所以现如今所有的汽车品牌,特别是中低端品牌想要做的,就是怎么能实现让客户发自内心的推荐自身品牌,只有这样才能在存量市场里活下去,用自己的存量发展增量,抢夺竞品的市场份额。

在存量竞争中有一家标杆企业,虽然烧钱的负面新闻不断,但是服务口碑一直非常的好,这就是蔚来汽车,如果你身边有开蔚来汽车的朋友,你可以问问他是否推荐买这款车。

其实,电动车本身差异化并不大,我觉得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服务,虽然极致的服务很烧钱。

2020年前8个月,蔚来净推荐率高达53.64%,真的是因为蔚来的车有多好吗?

其实我觉得并不是,从蔚来ES8到ES6我全都试驾过,跟我现在开的威马EX5比,续航的确是多一点,内饰稍微精致一点,加速快一点,但价格翻了好几倍啊。

不过,最明显的差别并不在这里,而在于对品牌的认同感,这种感觉加价和降价都创造不出来,得从产品创新、渠道创新、营销创新、服务升级等等各个方面,全方位无死角的让客户觉得"哇塞",他就会放弃其他品牌,投奔你的怀抱,最后还到处跟人宣传你的好。

在存量市场里,无论网络怎么黑这个品牌,只要现实社会中,真实车主的净推荐值这一个指标居高不下,这个品牌未来的路就肯定会越走越宽。

类似的情况,还有特斯拉,特斯拉1-8月的净推荐值仅次于蔚来,高达52.07%。

有人可能觉得奇怪,特斯拉据说今年卖的非常好,Modle 3的月销量都过万了,怎么净推荐值还干不过蔚来汽车呢?

其实,这个净推荐值不是直接影响销量的参考值,短时间内得出来的净推荐值数据,也不具备什么参考意义,一个品牌只有长时间净推荐值居高不下,他未来爆发的能量才会十分巨大。

提到特斯拉,正好想起前段时间我遇到的一件事儿,我在饭局上认识的一位大姐,她早年在美国留学工作,回国后创业做顶级别墅设计,最近她儿子要换车,想买特斯拉Model X,家里人都很开明,觉得特斯拉也不错,那就买呗。

谁知道Model X提回来第一天,就发现右侧两个摄像头不起作用,满肚子抱怨的开到特斯拉售后,对方轻描淡写地说,有问题那就换呗,用大姐的话说,感觉他们都见怪不怪了。

我只能好言安慰她,特斯拉在电池、电控、电机方面的确很牛,您儿子选择买这款车没错的,但是实际上特斯拉的造车经验只是小学生水平,各种被吐槽,大家都稀松平常了,而且特斯拉都是直营店,我想帮他找人打个招呼都无从下口。

最后,想到我一个朋友在特斯拉售后工作,就让他侧面打听了一下,这台车还有没有检查出来其他问题,检查之后再安抚一下客户,也只能做到这点了。

特斯拉在中国对媒体舆论的把控一向不太在意,对客户的关怀和社群的运作也从不关心,但是特斯拉团队有埋头搞技术的大牛,也有天不怕地不怕敢搞事情的马斯克,这个品牌就是全球超级大流量IP,在国内Model 3国产后的定价已经低于很多人的预期了,所以卖的非常好,净推荐率也很高。

但我并不认为后期特斯拉Model 3再官降,他的净推荐率就能再创新高,因为直营模式下,官方应该对降价行为做好充分沟通和铺垫,大规模的降价会对高端用户伤害非常大,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奥迪、凯迪拉克、捷豹、阿尔法罗密欧等品牌中屡见不鲜。

其实,如今的消费者越是高端用户,就越能接受新技术,对新服务的诉求也越强烈,他们认同与分享的意愿也更高涨。

这就好比一位买了奥拓的客户,他不会对4s店提太多服务方面的要求,也不会想跟他人分享自己有了奥拓之后的感受,但是买了奥迪的客户,他可能对服务的要求就完全不一样了,他要有上帝的感觉,要有人伺候他才觉得理所应当,他也更愿意跟人分享自己开奥迪的感受。

你可以说这是虚荣心作祟,但是品牌在存量市场里竞争,就应该把握这种心理,怎么能让开奥拓的客户,不觉得自己的车廉价,能尽可能的把服务做好,让他也愿意去分享自己的感受,让身边更多开不起车的人,可以加入买奥拓的行列。

不要觉得这不可能,前几天我家里的苹果数据线坏了,我本来都准备在某宝下单购买,毕竟9.9元包邮我已经觉得够低了。忽然想到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说拼XX上面9毛9都能包邮,我就突发奇想去拼XX看看,结果打开一看,还真的有2.5元包邮的苹果数据线,我一咬牙一跺脚,就算这是一次性的我也买一根试试,反正才2.5元,掉地上都不一定有人捡。

结果,这根线买回来用了快1个月还没坏,这就是超出了我的预期,让我觉得很"哇塞",今后10元以下的东西,我基本上是离不开拼XX了,身边如果有人要买小东西,我多数也会推荐他上拼XX看一看。

净推荐率排名第三的是丰田,高达50.51%。

可能大家还是不太清楚这到底有多高,我们拉出他的竞品一起比较一下。

本田是最接近丰田的,也高达32.99%,马自达24.16%,日产16.94%,而再往下大众只有10.38%,然后别克-9.59%就比较惨了,现代更惨只有-13.58%的数据。

最近两年,大家应该也发现了,日系品牌后劲十足,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消费日系车,且日系车的优惠幅度还普遍比其他品牌少很多,要说性价比并不高。

其实,这反应的就是目前中国车市在快速进入存量时代,消费群体加速中年化,消费理念越来越理性。

有人可能不解,现在车企不是都说要抓90后的心,造型越来越年轻吗?

实际上,传播的节奏肯定是要顺应当下的环境,60多岁老大爷一样喜欢抱着手机刷美女,对不对?但是整个大的经济环境并没有前几年那么好,所以经济下行的时候,大家就更愿意相信自己相信的品牌,那么日系品牌常年积累下来的优点:油耗低、返修率低、维修保养便宜等等,都切中了大家的痛点,日系品牌的净推荐率高达34.24%,远远高于行业平均值。

净推荐值在豪华品牌里也是不容忽视的要素,品牌固然重要,但是产品,价格,服务等等都会影响客户最终的选择。

BBA虽然目前在豪华品牌中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但是日系品牌和特斯拉这类新能源品牌,都很有可能会蚕食这份市场,如果在品牌层面能够照顾车主的面子,剩下的保养、维修和日常使用层面,能够大幅降低使用者的成本,还能提供随叫随到的服务,撕开BBA寡头垄断的豪车市场,并不是没有可能。

要知道,在BBA当中净推荐值最高的宝马也才41.47%,奔驰只有13.53%,奥迪最惨,只有-4.76%,所以只要能给消费者一个不买他们的理由,投入其他品牌的怀抱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再回头看一眼咱们国产品牌,净推荐率最高的是哪个,能猜到吗?是哈弗17.63%。

其实,SUV的净推荐率普遍较高,可以达到24.92%,比MPV的12.07%和轿车的8.42%,高出了2-3倍,哈弗全系都是suv车型,这个品牌就非常沾光。

但是哈弗和其他品牌一样,面临的问题就是无法突破"国产车卖不过15万"的魔咒,大家对于国产品牌还是要追求绝对的性价比,需要在各个方面明显优于合资品牌,才能勉勉强强的投怀送抱。

哈弗品牌应该是现如今最看重净推荐率的,因为有神车H6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如今300多万的基盘用户,后续增购换购还能够在留长城品牌里,这是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所以大家今年看到的坦克300、大狗、欧拉好猫这些车,很明显是长城在尝试,用创新来打通品牌的横向路径,但这条路任重道远,短时间要改变国产车廉价的形象,不是一个品牌一朝一夕能干成的事。

在研究净推荐率这个概念的时候,我还看到一个很有趣的数据,那就是拥有一台车5-10年和10年以上的用户,对品牌的净推荐率差别很大。

比如在日系品牌中,拥有一台车超过10年的用户,对丰田、本田、日产的认可都比较高,本田和日产的净推荐率都超过了50%,丰田甚至高达80%,而拥有一台车5-10年的用户,近几年来净推荐率下滑比较严重,可能这也是跟丰田、本田机油增多事件、日产CVT变速箱问题的负面报道,导致的客户信心动摇,老客户推荐率不高,贬损率上升的根本原因。

但是丰田、本田最近两年又加速了技术革新和产品换代,净推荐率开始触底反弹,而日产就明显反弹效果不佳,这也是由于日产对于成本控制比较严苛、技术更新速度比较慢有一定关系。

在国产品牌中,吉利的净推荐率达到16.93%,仅次于哈弗的17.63%。

吉利车型覆盖面非常广,其实从综合实力上看是超过哈弗的,但也正是车型较多,导致不同车型的槽点也各不相同,有的车机系统慢、有的油耗高、有的胎噪大……

吉利的产品线价格区间跨度也是越来越大,从6、7万的帝豪,到将近20多万的星越,消费者对于吉利的贬损与推荐存在明显的错位现象。

这次北京车展打出"超级母体"概念的CMA架构下的星瑞,可以说是战略性产品,这款车如果能大幅提升吉利品牌的口碑的话,后期最理想的局面就可以实现,也就是"吉利推着领克走,而不是领克拉着吉利走"的战略思维。

等到今后用户不再因为吉利是否便宜而买吉利,而是选择吉利就是因为他是吉利,这才是最牛逼的时刻。

不过,让我比较大跌眼镜的是五菱和宝骏,他们的净推荐率有着天壤之别,仔细读了一下分析,觉得很有道理。

宝骏的净推荐率达到16.29%看似还不低,但其实核心推荐理由就是价格,而贬损的因素却有很多,包括质量、安全和动力等等。

五菱的净推荐率更是低到只有-4.65%,其中贬损的最核心原因竟然是"品牌",这就是早年为了刷量,造成的遗留问题。

五菱宏光是2010年开始强势崛起的,但是这十多年,五菱宏光名声太大,几乎报出前两个字五菱,后面就得接上宏光,五菱等于面包车,面包车等于五菱,这就是最大的问题。2014-2015年,宝骏又吃了一波红利,730和560两款产品集中发力,走得还是又大又便宜的面包车路线,短时间内名震江湖,但后劲明显不足,别说跟现在的哈弗、吉利竞争,就是跟比亚迪、长安和奇瑞对比,也差了一个档次。

所以,基盘客户保有量比哈弗还要大的五菱和宝骏,到底怎么盘活手中这盘棋,也是值得我们后期关注的。

关于"净推荐率"的所有内容,能坚持看到最后的都是好同学,下一届的班长就从你们当中选拔了,哈哈。

闲暇时间看看文章放松放松,还能学到个新词,以后跟人聊买车的时候,也能用得上,那我这篇文章就没白看,你说对吧?

#5-10万#微型车#吉利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