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题
在大雄安背景下,着眼于新区城乡空间体系中的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建设,顺应千年大计的时代潮流,以中国特色、世界标准的眼光,对白洋淀地区的淀中圈头乡、临淀赵北口镇、近淀鄚州镇进行规划设计。
在规划整体方案时,我们从环境、产业、空间三失衡的淀镇对立局面出发,以实现人淀共生、淀镇互动和交融的目标为导向,提出了淀-镇生命共同体的发展模式,将“镇”补充进雄安新区总体规划提出的“淀水林田草”生命共同体体系中,从人、产、城有机协同的小城镇发展视角,贯彻生态文明思想。
对于小镇的未来,我们提出燕赵人文、生态淀泊、多元创新与青堂乡韵四个发展目标,采取坚持生态优先、注重人文传承、引领绿色创新的发展策略。淀中水乡——圈头,注重生态修复,突出淀泊人文旅游和文化艺术创意,充分将圈头独特的自然资源与文创、艺术和旅游开发有机结合,使圈头成为白洋淀深处的魅力之乡。邻淀绿镇——赵北口,以生态人文康养为特色吸引点,绿色创新研发为未来产业导向,建设雄安的康养驿站和淀东文化门户,同时设立新兴组团,承接生物科技与绿色能源企业入驻。近淀古镇——鄚州,则充分利用其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有利拓展的离淀生产空间,将历史人文旅游和智慧农业制造作为未来发展的导向。
通过对三镇协同关系的宏观把控,采取三镇退进互补的用地策略,在保证蓝绿空间的基础上,使其充分适应三镇的定位。圈头的建设用地退淀收缩,外围设生态安全绿环,整体形成有机的三叶状形态;赵北口则西部退耕还淀,东部以规划道路为边界,设置新兴功能组团,满足增长需求;鄚州用绿色空间显化方形古城轮廓,并增设两个方城组团,形成三城错落布置、蓝绿环抱的基本格局。
在整体上,淀东三镇共同奏响了淀镇共生的命运交响曲。其中,E大调生态奏鸣曲与C大调文化奏鸣曲交相辉映,由圈头、赵北口和鄚州演绎的淀东组曲则各自成趣。
同济大学团队以“淀镇共生·命运交响”为主题
规划与应对
同济设计小组以淀东三镇为例,以人不离淀、人不损淀、淀镇共生为目标,提出了“淀-镇”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并落实到三镇镇域范围的生态要素梳理整合以及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同时提出了人口、产业、用地的协同布局方案,以实现淀东生态修复与保护、淀镇关系的优化重塑。
我们提出生态优先、绿色创新、人文传承的策略,以生态骨架和文化脉络的叠合结构来引导城镇未来的发展。具体来说,优先梳理、修复现状镇区周边的各个生态要素,提高生态斑块的连通性,形成形态鲜明、具有系统性的生态构架,并植入绿色能源、智慧交通、自然教育、博物游览等功能,以此作为城市设计的“生态骨架”,引动城镇转型发展,奠定城镇未来的空间框架;同时,重视历史文脉与文化基因的提取,结合民俗活动与风貌修复,将文化、习俗、记忆、信仰等文化基因显化到城镇内部街巷网络中,形成另一层级的网络结构,即“文化脉络”,加强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圈头乡鸟瞰图(同济大学方案)
最后,团队就圈头乡和赵北口的生态修复路径、城镇形态、风貌意象、重要节点提出了较为具体的设计方案,将想法与理念落实到了具体设计操作上。该规划方案基本实现了从整体价值观与理念形成、到城市设计方法创新、再到具体设计方案深化的传导式设计模式探索,希望能为生态文明背景下的雄安新区小城镇建设提供可参考的未来样本。
学生:来佳莹 林旭颖 刘卿云 谭逸儒 汪 滢 吴怡颖 姚 瑶
指导教师:匡晓明 刘 冰 肖建莉
本文刊载于《人类居住》杂志
2020年 第 2 期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