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山日报
栏目:文棚
祥音从世界屋脊飘来
袅袅的梵音从酥油灯的捻子升腾,在莲花座开放。
浩瀚的藏风,吹开佛的唇隙,丝丝缕缕的梵音祥和了菩提树上的每片叶子,塔尔寺的每块砖瓦。
低沉的长云散开了,雪山的黯淡明丽了。
梵音牵着佛光,照亮了朝圣者匍匐的雪径,驱散了祈愿旅途的黑暗,化解拥塞心扉的疑团。
塔尔寺驻着多少佛?菩提树挂着多少愿?
冥冥中,佛与众的对白在秘境、在寺院檐角的铃声中
默契成香火的微笑。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谛听唐人的叹息和纠结,佛的肩膀多了一份普度的担当,将争斗、杀伐度向修睦、和处,将促狭、偏激度向平静、包容。透过无数双合十的菩提,我们看到了“青海无传箭,天山早挂弓”的祈愿,看到了“青海阵云莫再匝,黑山兵气不复冲”的祝福。
从塔尔寺,从世界的第三极飘飘而下,祥音梵语熏染、覆盖的地域人心,不啻青海、中国,还有更为广大的亚细亚洲、欧罗巴洲、阿非利加洲和亚美利加洲……
循着东方第一缕阳光染白的曲径,我由低往高弓背而行。一个庄严的仪式、一种入心的纪念,以晒大佛的形式将在寺院的山坡展开。
喇嘛们抬着巨大的佛像,沿山路直往山顶,巨大的“宗喀巴”堆绣佛像从山坡上一直铺展到山脚。
瞻仰佛像,沐浴佛恩。
万千信徒僧众面像驻足,双手合十,匍匐跪拜。传递着心灵深处对佛的虔敬,在与佛零距离的接触中默念着期盼、心愿。
存在即合理。
向善向爱与人俱在,
附体的臻美精神,存在了何止千年万年。
佛——
象征天和、地和、人和的佛,自有存在的原委。
在青海:
塔尔寺与善与爱凝固在一体,
与和与谐的感悟嫁接在一起,
与手捧酥油茶的高原女人、纵马如风的高原汉子在一起。
缥缈的苍穹下,格桑花趁着月光静静开放;
冰雪褪隐的祁连山,水草恬然地返青;
山腰的小路上,怀抱信念的朝圣者匍匐弓挪;
草原莽莽,河谷碧翠,牛羊如珠,炊烟如岚。
这一切,想必都与佛相关,与佛为邻。
镀金的塔是矗立人心的精神依靠,
供佛的寺是嵌入高原的精神道场。
悉心打量嵌入塔身的明朝的琉璃砖,粼粼的佛光后面浮出了梵文的秘语;抹去千年的尘埃,一块突兀着吉祥赫然着圆满的砖体,承载着一种宗教的玄秘。
塔而寺,从明朝启唇,吟诵着来自世界屋脊的梵语祥音, 一路飘绕、一路熏陶。
温暖了明清,温暖了春秋,温暖了人心。
到今日,还将更远……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蓝运良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