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经常关注我们三易生活的相关内容,可能知道我们曾不止一次地撰文解释,当今智能手机市场“旗舰机”与“非旗舰机”之间巨大的性能与功能落差。比如早在今年三月,我们曾就不同使用场景下,中端与旗舰机型主控之间的性能差异进行过探究。而当时得到的结论,是如果仅仅只是日常轻负载使用,那么中端机型与顶级旗舰之间大概有2-3年的性能差,即2020年的中端手机,CPU部分的算力大概只与2018年左右的旗舰机型相当,但如果是在例如游戏这样的重负载场景中,这个差距还会变得更大,甚至有可能达到5年以上。
说实在的,我们知道这样的内容写出来肯定会让部分朋友感到“扎心”,但这就是当时技术条件下的行业真实情况。那么问题就来了,当时间又过去了大半年,当全新设计的5G主控已经普及到中低端产品线,当入门款5G手机的价格都已经降低到千元以下之后,是否会带来一些改变呢?
刚好相反,5G手机的“格差社会”反而更严重了
其实早在2019年底我们三易生活就曾预言,5G必然会给非旗舰级别手机带来性能、显示效果,以及充电体验等方面的变革。这是因为5G网络更快的下载速度本身,就会对数据的I/O吞吐性能造成更大的压力,同时从运营商和软件开发者的角度来说,例如超清多角度直播以及4K HDR在线视频,也是5G初期成本最低、技术实现最容易,同时也最能让用户感受到技术进步的“5G应用”范例。
正因如此,当我们将视线投向当今的入门级5G平台时,会发现它们无一例外都配备了对UFS 2.1闪存的支持,无一例外都为6400万像素或更高级别的主摄做好了ISP方面的支持,也无一例外具备对90Hz、120Hz,甚至144Hz高刷新率屏幕的兼容性。
很显然,更快的闪存、更高像素的主摄、更高分辨率和刷新率的屏幕,再加上更大功率的快充,这些如今中端甚至入门级智能手机产品上出现的新特性,虽然有着“为了满足5G网络需求而不得不配备”的意味在里面,但客观上来说,它们也让消费者可以在更低的价位段上,体验到以往只有中高端产品才有的部分功能。简而言之,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在5G技术的“重压之下”,如今的中端手机、甚至是入门级产品的用户体验和性价比,都确实是比过去有了明显的提升。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与2020年初相比,如今的入门级和中端产品阵营,在用户体验和技术含量上与顶级旗舰机型的差距就会有所缩小呢?很遗憾,至少从近期市面上的新品机型,以及新款5G芯片的架构配置和性能等级来看,这种非旗舰与旗舰之间的技术和体验落差不仅没有变小,甚至还出现了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为什么会这样?在我们三易生活看来,原因至少有三点。即产品成本、半导体技术制约,以及5G技术本身的发展路线使然。
旗舰手机可以更贵更好,但非旗舰却不敢涨价
首先我们不妨来看看产品的成本,如果大家有比对过各大品牌今年顶级5G旗舰机型与前两年同类产品的价格,就会意识到“涨价”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那么为什么旗舰机型要涨价?除了特殊时期所导致的零部件短缺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头部品牌普遍希望借着5G的东风增强产品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关注,同时重塑自身的价格体系。
正因如此,我们可以看到,今年不少国内品牌的旗舰5G机型都用上了顶级的120Hz OLED曲面HDR屏幕,配备了2K甚至以上级别的分辨率,定制了各自专属的超大底、超快对焦,或是超高像素的CMOS,同时也用上了以往难得一见的陶瓷甚至素皮机身材质。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厂商普遍有自信花更多钱去造更高品质的顶级产品了——当然,它们的价格更贵,也自然就不会令人感到意外了。
但是顶级的旗舰产品能够理直气壮地“增配涨价”,同时还能让它们的目标消费群体大呼叫好的情况下,那些两千元以下、甚至一千元以下的机型对于“涨价”却显然并不能如此任性了,毕竟它们所面对的是不同的消费群体。而这也就意味着,相比于可以“任性”花钱研发,顺理成章涨价而且还依旧能够大卖的旗舰机型,中低端产品在5G时代的研发与生产成本其实相比过去来说可能反而更加受限,也更难以做出“越级”的配置。于是此消彼长之下,用户体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也就并不奇怪了。
更新的架构确实更强,可更新的制程实在用不起
其次当我们将视线集中在目前已知的5G芯片方案上时,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即顶级旗舰SoC已经用上了5nm的半导体制程,升级到了全新的Cortex-A78、甚至是更强的Cortex-X1“超大核”处理器架构时。但相比之下,一些2020年秋季刚刚推出的入门级5G芯片,却依然还在使用两年前的Cortex-A76,因此在峰值性能和省电特性上都远远落后于旗舰芯片。
刚刚发布的天玑700,用的还是A76架构的大核
请注意,这并不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回顾历史大家会发现,在4G时代旗舰与非旗舰芯片的性能差异,主要是由大核数量和主频的差异来体现,在架构上反倒并不会有太大差别。比如说,2018年的骁龙845和骁龙710使用的就是相同的Cortex-A75大核,2019年的骁龙855和骁龙730大核也是同样源自Cortex-A76。
但是当时间来到2020年,旗舰5G芯片和非旗舰方案使用不同代架构的现象就突然变得普遍起来。比如高通有骁龙865(A77大核)和骁龙765(A76大核),三星有Exynos1080(A78大核)和Exynos880(A77大核),联发科有天玑1000系列(A77大核)和天玑800/700系列(A76大核)……甚至还出现了非旗舰芯片比旗舰芯片晚发布了将近一年时间,但处理器架构上却依然落后一代的情况。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根本的问题就在于,那些更新的处理器架构,从最初研发的时候就只针对更先进的半导体制程而生。比如Cortex-A78和Cortex-X1虽然的确是性能很强很省电,但它们必须要使用最新的5nm工艺生产线来生产,Cortex-A77必须要使用改进型的7nm生产线制造,而Cortex-A76的“官配”则是早期的7nm制程。
可这样一来问题就出现了,根据乔治敦大学沃尔什外交学院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CSET)在今年9月份发布的报告显示,5nm制程的单片晶圆价格比7nm贵了将近一倍。即便在芯片设计完全不变的前提下,5nm的成本上涨也依然抵消了制程密度上升带来的好处,并最终造成芯片单价的上升。
更何况,由于应用新制程的芯片设计不可能不做改变,于是新制程的新架构芯片,价格大涨也就变成了不可避免的情况。进而使得注重成本的中低端5G芯片方案完全不可能再紧跟最新技术方案,于是乎芯片架构和性能上的差距就这样被拉开了。
5G技术仍在发展进步,老设备难免成为炮灰
当然,当我们说到“5G手机芯片方案”的时候,所指的是那些具备5G网络接入能力的SoC或是芯片。但是“5G”本身却并不是一个已经制定成熟,并且不再变动的通信技术规范。事实上,此前关注过我们三易生活相关文章的朋友可能还记得,完整的5G技术规范3GPP Rel16直到今年才正式通过,而联通方面更是在10月份就做出表态,将于2022年冬奥会前准备好5G毫米波网络。
这就意味着许多2019年发布,只支持NSA单模的5G手机,将再不能连接到2020年才开始逐渐出现的5G SA基站;这意味着一些2020年发布的,基于3GPP Rel15标准的5G基带和5G芯片,将很可能无法支持Rel16规范才真正确立下来的超低延迟、超大连接5G制式;并且这更意味着,直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国内市场所能买到的所有的5G手机,到了2022年的冬奥会期间,都将不能使用当时速率更快、连接数更大的毫米波5G网络。
是的,5G本身还是一个目前仍在不断完善过程中的技术规范,这也就意味着部分早期的5G设备,未来必然不能兼容最新的网络,不能体验到更快的网速、更低的延迟,甚至可能无法支撑起那时候8K在线视频播放,或是沉浸式大型5G网游的需求。而到了那时候,我们前文所述的旗舰机型在产品总体成本,以及半导体技术上的优势就会变得更明显,从而或将进一步扩大对于廉价5G设备在体验上的差异。甚至可能出现在某些地区,更贵的5G手机才能享受更快的网速,才能顺利接入最新的5G基站,感受到5G进步所带来的便利,而中低端5G机型却只能挤在数年前设立的“旧5G基站”里,争抢本就不高带宽的现象。
毕竟,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一分钱一分货。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