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龙泉窑在元代时突然出现了一些露胎器物,它为啥要做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呢?原来是迫不得已。
元代龙泉窑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品种:露胎的器物。这种装饰方式十分特别。今天看起来很奇特,百思不得其解为啥当初要做这么奇怪的东西。
它大概是长这样的:
龙泉窑露胎八方梅瓶|伦敦戴维德基金会藏
龙泉窑青釉露胎模印人物图八方梅瓶,瓶身以八片瓷胎人物贴塑成型,贴塑内容故事性较强,人物造型生动,纹饰清晰,集合龙泉窑众多装饰手法于一身。
器物露胎部分纹饰精细,塑像人物面部神态生动传神,龙泉窑露胎工艺是继龙泉窑青釉工艺之后的有一大创新之举,那么为什么元代的龙泉窑会有这样特殊的露胎器物呢?
元/明·龙泉窑露胎八角杯(带杯托)|玫茵堂藏
简单说吧,龙泉窑是在原有工艺基础上进行露胎、贴塑与上褐釉,在元代是龙泉窑独特的釉面装饰手法。
元/明·龙泉窑露胎八角杯(细节)|玫茵堂藏
龙泉窑露胎贴塑工艺
南宋晚期龙泉窑创造了“露胎贴花”工艺,其制作工艺是将不施釉的素胎模印花沾一点釉浆粘于器物的腹或者其他需要装饰的部位, 烧造时铁成分与窑内的氧气进行二次氧化反应形成了浅红褐色,俗称“火石红”,这一现象恰好增加了龙泉窑器物的质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效果,与原本单一的青瓷釉面形成强烈对比。
这种工艺大约从南宋开始,一直使用到元明。有句话怎么说来着?红配绿,赛狗屁。不会最早的出处就是形容这个龙泉露胎吧?
左:龙泉窑露胎弥勒像|嘉德拍卖
右:龙泉窑露胎 弥勒像|大英博物馆藏
布袋和尚又称大肚弥勒佛,佛典稱五代梁時定應大師布袋和尚。宋代以后,布袋和尚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人物题材,寓意吉祥富裕。这尊造像造型自如,满脸笑容可掬,神态憨朴,身挂串珠,坦胸露乳,形态潇洒。尊像面容、胸腹、手脚均无施釉。与青翠绿釉对比鲜明,其制作精巧,神韵俱在。
龙泉窑在宋元之际,瓷塑工艺日趋成熟,创烧出一批生动精彩的佛道人物造像,观音造像面相丰腴,神态端庄安详,大有慈悲为怀俯瞰众生的气度和胸怀。但这类作品的实用性不大,多作为陈设或供奉使用。在塑造人物、菩萨、神仙等瓷塑时,人物的面部、胸部和手脚部都露胎不施釉,直接入窑烧造。
龙泉窑青釉露胎观音龛|嘉德2020拍卖
这些塑像于现在的意义尤为重大。这些塑像造型采用模印、刻划、捏塑等多种工艺手法塑造而成,又以露胎法烧造,工艺精湛,胎釉上乘,可见难度是极大的,充分展示了宋元时期龙泉窑乃至我国古代瓷塑工艺的水准,也是当时的时代风尚。
总体来说,元代龙泉窑青瓷已经由南宋时那种薄胎厚釉转为胎体厚重、釉层较薄的器型发展。并且更注重运用多样的装饰技法来修饰器物,题材有龙凤、花鸟、游鱼、朵云、瓜果、山石、八仙人物等。
元·龙泉窑青釉露胎贴花云凤纹盘|上海博物馆藏
元代还有一些龙纹的器物,这种装饰性很强。
元·龙泉窑露胎龙纹盘|玫茵堂藏
此件大盘为龙泉窑典型的露胎贴花器物,装饰以龙纹,龙纹模印清晰,装饰感极强,龙纹的姿态经由匠人们长时间肌肉训练,已形成非常精美的造型,恰到好处的把龙的盘踞之势、神异灵动表现出来。
元·龙泉窑青釉露胎龙纹盘|克利夫兰博物馆藏
为何要贴塑?
简单来说,这是龙泉窑面对市场不断缩小的境况的应激反应,是忧患意识压力之下的产物,在面对竞争对手产品不断创新升级而仓皇更新形式的结果,而非根本的自发地创新样式,是一种畸形满足社会需求的方式。
明·龙泉窑青釉褐斑露胎塑贴八仙人物图八棱梅瓶|故宫博物院藏
龙泉青釉好不容易发明出玉质感强的釉面特色,他不舍得放下往日的辉煌,虽然釉面厚度比起宋代时薄了很多,但还是容易掩盖纹饰。
南宋/元·龙泉窑青釉露胎道士像|浙博藏
因此,立足于龙泉窑釉厚的缺点,为了开辟市场,为纹饰留出开发空间,龙泉窑利用控制釉流动效果的技术优势,开发出露胎的创新手法,突出纹样的主体性和人物神态的传神。于是就有了颜色的反差和大对比的视觉效果。 尤其是人物、龙凤纹等强调神情和复杂纹饰的部分。
元·龙泉窑青釉露胎龙纹盘|伦敦戴维德基金会藏
同时,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大范围的增加器物售出的可行性。除了这种露胎与非露胎、红与绿的差别之外,龙泉窑还在满釉的器物上进行点彩,也就是褐釉,日本人管它叫“花生”,又称其为飞青瓷,有“放飞”之意。
元·龙泉窑飞青瓷花生瓶|伦敦戴维德基金会
只是这褐釉点得很拘束,颜色也不是很美观,既没有钧窑大笔一挥的潇洒奔放,也没有鲁山花釉的神秘绚烂质感。看着倒像是玉里面掺了点杂质。
元·龙泉窑青瓷露胎桃花纹褐斑盘|《大元帆影》
说归说,褐斑与露胎贴塑是元代龙泉窑的几大特色之一。日本人最爱的飞青玉壶春和日本国宝花生,都是龙泉青瓷加褐斑的样式。
元·龙泉窑飞青瓷花生瓶|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
就像竹林所说,美的反义词不是丑,而是无趣。我们观察这些奇奇怪怪的“痦子”时,如果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会发现龙泉窑的工匠们广泛的借鉴其他窑口的样品工艺和特征特色,融汇百家所长,使得自己的器物更大程度上满足社会需求。而日本人对它的追捧更让我觉得应该是龙泉青瓷在日本的品牌效应余威。
元龙泉窑这次的工艺创举有用吗?
有用是有用,只是意义不大。
龙泉露胎青瓷的发展是被动改变而非主动创新。
我们可以想像龙泉窑最初的创新所引起的影响:
一是釉的改进,通过加入草木灰后釉的流动性得到控制,胎体更加薄,使得龙泉青瓷的釉面温润如玉,形成独特的风格,迎合了宋代的审美风尚。
二是造型的创新,如在纸槌瓶基础上加上一对“耳朵”创新成为凤耳瓶、贯耳瓶,摩羯耳瓶,玉壶春造型基础上的联环瓶。这都是龙泉窑独有的器物,既时尚又不是古典的礼仪性文化。这些都是龙泉窑在吸收外来文化器物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也因此,龙泉窑走向全世界,美名其曰“雪拉同celadon“。
南宋·“万声”青瓷凤耳瓶| 日本 久保惣记念美术馆藏
而元代龙泉窑的所谓创新呢?
首先,龙泉窑露胎贴塑工艺,只是在工艺技术基础上的复杂叠加,这些复杂的工艺需要的是时间和技术,而非 骨子里的脱胎换骨,这无疑增加了成本。
其次,青釉加褐釉,是在传统釉面基础上加入褐釉,有点类似钧窑在天蓝色釉面上的紫斑现象,算是一种模仿,而非创新。
元·龙泉窑青釉露胎八方梅瓶|塞克勒博物馆藏
而他的竞争对手是怎么做的呢?
同时代的景德镇窑口已经开发出多种釉色,比如元青花和釉里红,且胎质细腻,纹样清晰,生动传神,开发出不同于唐代和宋代风格的器物。
元·釉里红松竹梅纹玉壶春瓶|故宫博物院藏
景德镇那个时候已经成熟运用洁白细腻的高岭土。高岭土更加细腻坚硬易塑形,这就好比是在一张洁白莹润的脸上化妆一样,底子好很重要,景德镇的工人又通过毛笔精心勾绘了各种各样的造型,在成本上,景德镇的手绘纹低于龙泉窑的贴塑。
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伦敦戴维德基金会藏
而龙泉窑由于胎土的质地原因,无法做出特别洁白的器物,因此就不能产生千变万化的器物。由于审美的原因,元代的器物需要更多的装饰效果。龙泉窑擅长的玉质感的装饰,不事装饰的特色,在新的需求面前,尽可能的做一些刻划花的作品,无奈釉色影响了装饰效果,就开始琢磨如何破局。用点彩装饰是尝试之一。用露胎显露纹饰也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南宋/元·龙泉窑青釉露胎何仙姑像|浙江省博物馆藏
只不过,无可奈何花落去,龙泉窑在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中,积极应对,最后终究败于原材料上面。在与景德镇的竞争中最后败下阵来。
关于这个话题,您有何看法,欢迎给我们留言。
- 其他活动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