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无论什么时节,只要你走进唐山市迁西县旅游,都有一个应时的靓丽景观、一席美味的生态餐饮、一台地方的文艺展演亮相在你的眼前,让你一品北国边塞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大餐。
栗林花海。王爱军 摄
现在虽然已经进入初冬季节,每天到迁西县观光采摘和垂钓的游人都近三万人,旅游产品“淡季热销”成为这个刚刚获得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最美喝彩。对此,迁西县文旅局党组书记李铁东说:全县农耕文化+生态旅游模式,让今年下半年数次“游客爆棚”,基本补回了上半年疫情造成的影响,今年全县文旅产业各项主要指标稳步上涨。
着力建设全县生态大盆景,让文化有一个纯净的大舞台
迁西县2016年被确定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之后,没有把简单打造几个景区、修几条旅游大道作为主要目标,而是以生态建设为根本,将全县的林业、农业、渔业等传统农耕产业做大做美,整体向观光产业和文化园区推进,让生态和文化联袂出镜,神形兼备。
经过四年努力,现在迁西县以湖面、林果为主,蓝绿国土空间占比达到90%。其余10%面积的村庄和道路,经过集中攻坚,也都实现了“家园变游园”、“街道变成林荫道”,2020年迁西县不仅荣获了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也通过了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正在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此,他们以改天换地的精神实施了百亿非生态产业大转移和乡村环境综合治理行动,不仅消除了各类污染源,让全县四方重新见到了碧水蓝天绿地,而且腾出土地十万多亩,建设高质量的生态精品园区。
栗香湖的春天。王爱军 摄
一片生态净土孕育出文化雅趣。如随着时令的更替,全县风景也成魔幻般的变化,如春分时节一场小雨,全县霎时呈现出一方青翠;夏至时节一天暖阳,东西南北顿时满眼雪白,八十万亩板栗花竞相开放;霜降时节一夜薄霜,山山岭岭层层叠叠红叶翻飞;大寒季节一场飞雪,又让五彩斑斓的千万只雉鸡纷纷跑到村庄里走街串巷和乡亲们讨食吃。每到这些时节,每天都有10万以上的游客进入迁西观光揽胜,并且有大批诗人、画家、音乐家前来采风创作,“诗意山水、画境栗乡”每每让大家流连忘返。
顺势打造全县文化新产品,让生态旅游有精神内涵
二十四节气既是传统,又是科学。迁西县本着“对内培养现代农民,对外传播优秀文化”的出发点和“不违农时、不违农愿、不违农用”的“三不原则”,按照各个时节适宜“干什么、吃什么、游什么、购什么”的基本取向,在全县确定了历史文化旅游线、长城文化旅游线、滦河文化旅游线、生态文化旅游线、红色文化旅游线等12条精品线路,每条线路各个时节做到六有:即生态宿营地、农耕参与地、民俗体验地、美食品尝地、文化娱乐地、特产购物地。
桃园夏日晨景。王爱军 摄
——迁西县南部地区的东莲花院乡是远近闻名的花果之乡,一年四季绿意盎然,同时又是《红楼梦》中“方言土语、风俗文化、食品药品、家什物件”等农耕文化的发源地,为此他们把这里建成红楼文化体验园,设立了谷雨前后的梨花节、立夏前后的牡丹节、小雪前后的赏菊节,国家有关部门非常欣赏,投资支持将这里建成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项目,让传统的农业乡一跃成为文旅重点镇。
——迁西县政府投入巨资将原来矿业集中的长河两岸改造成百鸟云集、鱼翔浅底的湿地公园后,这里成了立春立花中、立夏立泉中、立秋立果中、立冬立鸟中的“中国北方气象图画”,各个时节游人不断,摄影作品多次被国家权威媒体播发。
——马家沟村是全国著名的国学文化村,他们在每年除夕举办“中国年大联欢”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地民俗很好地融合起来,每年都吸引众多的国际友人参加盛大的团圆晚宴,小山村走向了国际大市场。
目前,迁西县已将多年来国家授予的24块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奖牌,全部对口打造成有主题、有内涵、有典型、有形象、有时节的文化旅游景点,让国家生态品牌有更加靓丽的形象展示和文化底蕴。
全力构筑文旅融合大格局,让全县农民普遍受益
迁西依托本县丰厚的历史文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创造性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建成了3家4A级景区和3家3A级景区,国家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省市县三级旅游经营场所达430多家,生态文化旅游基本覆盖了全县每个乡村社区,从业达到1.6万户31000人,年综合产值近百亿元,真正成为了全县的支柱产业,文化贡献率达到60%。其中,四大文化体系发挥了中坚作用。
滦水湾秋色。王爱军 摄
——横越东西的长城文化。迁西境内拥有长城106公里,内含长城名关四座,多数都成为远近闻名的风景区。1933年3月掀起的喜峰口长城抗战,作为中华民族血性抗战的发端,一役杀敌5000多人,驰名中外的文化精品《大刀进行曲》由此诞生。迁西县民营企业家张国华将此地建成国家红色旅游景区,让这里成了世界华人清明节期间共同缅怀祭奠抗日英雄的圣地,影响巨大,效益广泛。
——纵跨南北的滦河文化。滦河迁西段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引滦入津重点工程建设的主战场,这里凝聚着世世代代改天换地、无私奉献的迁西精神。他们在将潘家口、大黑汀库区建设成为全国水利名胜风景区后,又在下游建成了大型湿地公园。每年全国自行车锦标赛、钓鱼大赛都在这里举行,“塞上漓江”、“华北水乡”声名远扬。
——遍布全域的板栗文化。迁西发挥传统优势,将板栗栽植数量、产品质量都提升到世界领先水平,据此他们将迁西建成了世界板栗生产、加工、销售、科研、繁育中心,连年在端午和中秋时节举办栗花节和板栗节,云天漫步、归巢部落、水墨山庄等一批林海民宿会客厅震撼业界,栗林花海成为游人森林旅游的新天地,让栗农从一年一个秋收变成天天有收入。
——群星璀璨的民族文化。迁西县地处北国要冲,历来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交汇融合的边关重地,民族众多,文化多元。根据这一优势,他们打造出了十二个民族特色旅游文化品牌,系统展示各个民族的服装、婚俗、饮食、语言、艺术,带动了十二个乡镇的旅游产业呈一乡一品牌、一族一奇葩方向发展。
冬日小景。王爱军 摄
四大文化体系的构建,既让整个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有了深度融合和无缝对接,又让二十四节气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中得到多维的呈现和贯通,成为迁西县招商引资的新热点,去年以来共吸纳项目投资近200亿元,直接促进了全县农村生产、生活、生态质量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