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中国自贸区的版图,从2013年上海自贸区一枝独秀,到湖南成为“自贸试验区大家庭”的新成员,现在全国已有21个自贸区,包括几十个片区,可谓已经形成星星之火燎原之势,实现了发自沿海省份的自贸区的全覆盖。
自贸区越来越多,它到底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首先,自然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主动地位。
随着全球再平衡进程的不断深入,一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内部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面对中美博弈的大格局,如何能够“出奇制胜”,关键还是在实力之争与制度之争,以及制度背后的“市场之争”。另一方面,主要发达国家推动全球经贸规则重构的进程还在持续推进,这使得中国当前的对外开放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挑战。当前,加速扩容自由贸易试验区,为的就是更好辨识和适应国际环境中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
此外,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各方对发展合作的需求会更趋强烈。加速自贸区的建设,就是要在前期基础上,聚焦部分难点问题和个别重点区域,进一步探索自主开放及合作发展的新模式,以应对全球经贸规则重构趋势的新变化及我国面临的各种挑战。
我们必须看到,现在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开放。但同时,我国的开放仍存在短板:金融业、服务贸易、教育卫生文化等政府公共服务和数字贸易开放还不到位。我国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核心目标就是着力解决这四个问题,而自贸区恰恰是中国开放新高度、新深度、新广度的一个重要探索。
其次,就是拉动所在城市和地区的产业与空间转型,营造更为丰富的城市活力,让民众尽享开放红利。
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开放度已经很高了,但是新的高度、深度、广度在哪里?就是在金融业开放、服务贸易开放、公共服务开放和数字经济开放。这样的任务交给谁呢?自由贸易试验区。
以广东省自贸区为例,自挂牌以来,广东省在自贸区制度创新方面取得了385项成果,其中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33项,在全省复制推广102项。再拿湖南自贸区来说,长沙、岳阳、郴州三个片区,分别突出临空经济、临港经济、湘港澳直通,这将在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创新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发出一片新天地,使这个“中西部桥头堡”对周边区域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这种发展优势的背后,是开放红利对普通民众生活的深刻影响。譬如自贸区内,包括公共事务、消费方式等在内的领域都将与国际接轨,如依托自贸区政策,通过国际人才引进、劳工制度、工资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推行具有国际通则的社会公共事务系统,这就会补足社会现存的一些公共事务“短板”,提供更公平合理的规则和保障,以此激发社会产生更大的活力。
同时,对于消费者来说,目前的高品质消费需求已经呈现爆发式增长,如何使高品质消费得以持续,仅靠“跨境电商”的“海淘”模式显然是不够的,自贸区的增设,不仅可以让海外商品的“海淘”更加畅通,价格有望降低,同时还实现了“进口商品直销”,进口商品增多,价格又更有优势,则能助推国内消费结构升级,让老百姓购物的选择余地更大。如上海自贸区内就已经出现了消费热潮。
目前,全方位辐射型的中国对外开放布局已经跃然纸上,在新的历史起点,用好用活“开放红利”,释放更多的“改革红利”,共享更大的“发展红利”,煌煌中国,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