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张万萍:在贵州离天空最近的地方种蔬菜

2020-11-11新闻7

“看见李桂莲老师的时候我在想,谁会是李桂莲第二。看见张万萍老师的时候,我在想,她会不会是李桂莲第二? ”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胡继承最近在朋友圈这样分享他眼中的张万萍老师。

张万萍在威宁县双龙镇高山村的蔬菜基地中。

张万萍是谁?老百姓们称她为“蔬菜女神”,而她自己却笑称自己是“张蔬菜”。她是贵州大学农学院教授,1992年从贵州大学农学院(原贵州农学院)毕业后,便一直从事蔬菜栽培、育种相关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她也是贵州省蔬菜专班副班长、贵州省“萝卜小分队”队长、贵州大学蔬菜产业团队队长......从这些众多头衔就知道——张万萍和贵州蔬菜产业发展密不可分。

张万萍(左三)在威宁县麻乍镇嘎利村的蔬菜试验基地中查看试种蔬菜情况。

11月初冬,夕阳西下,站在海拔2600米的威宁县双龙镇高山村最高点远望,一片绿油油,横成排竖成行的蔬菜映入眼帘,绿油油的芹菜生长茂盛,成熟期的松花菜为了保证好品相用皮筋把叶子包扎起来保护好果实。这里是她称为贵州离天空最近的蔬菜基地。

张万萍感概:“一年前,没有人相信可以在这个地方种成蔬菜。”

之前,位于威宁县双龙镇和黑石镇之间的高坡村、高山村和凉山村一代村庄稀疏、人烟稀少,农民多种植马铃薯、玉米和荞麦等经济效益低下的农作物,周围更是缺水严重,跑到十几公里外去拉水吃,生活用水的难题都无法解决,更别说产业用水。大多数村民不得不外出打工,家里留下的大多是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

高山村蔬菜基地。

2019年4月,张万萍代表贵州大学蔬菜产业团队签署“贵州大学助力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选择“贵州小西藏”之称的国家深度贫困县威宁县作为贵州大学脱贫攻坚技术服务主战场,开启她的威宁蔬菜之旅。

“压力很大的,怕自己做不好这件事。”张万萍再回忆当初签署责任书时的心情时说,但行动上她丝毫不怵。她立即整合贵州大学来自园艺、植保、精细化工、资源环境、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等专业的骨干教师和学生,组建了蔬菜全产业链技术服务“博士团队”,扎根威宁县基层,为威宁的高山冷凉蔬菜产业注入了科技力量,补齐科技扶贫短板。

在生活用水困难、产业用水更难的条件下,张万萍和团队不断对土壤进行改良,清洁田园、使用国家标准地膜、进行尾菜发酵,严格管控农药使用,认真选种选品……幸福的是,与此同时,缺水问题得到了解决。贵州省水利厅在威宁统筹调度达101个产业水项目工程的陆续实施,以及威宁自行组织10个水项目工程的实施,在现代化灌溉设施的支撑下,双龙镇以及其他各个蔬菜种植基地的缺水困境逐渐得以解决。

这里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周围建起了连山连片整齐、银绿交替的蔬菜基地,周边村民外出务工的少了,或成为蔬菜种植户,或在周边蔬菜基地里务工。

当地村民正在背采收的松花菜上车。

“这一年来,你会发现周边村民的精神面貌完全不一样了。”她说。

截止目前,今年双龙镇高坡、凉山、高山这3个村的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面积达1.1万亩,可使3个村集体经济增收117万元,农民流转土地固定分红660万元,带动当地农户600余户3000多人务工分红达3168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548人。此外,张万萍和团队还在威宁县麻乍镇和草海镇等乡镇建立蔬菜示范基地。

张万萍查看试验白菜品种长势。

今年受疫情影响,9月前学生没有返校上学,张万萍干脆”扎根“威宁。“早上七点出门,晚上十一二点才回驻点,一边指导蔬菜种植,一边给学生上网课......”这是她在威宁的工作常态。她还经常在车辆行驶颠簸的路上完成课件制作、资料汇编等工作。“常常在车上晕晕乎乎的,但一到蔬菜地里看到这些蔬菜我立刻就精神饱满了。”张万萍站在高山村观景台上看着成片的蔬菜说。

张万萍(右)在草海镇白岩村萝卜实验基地内选种。

“我放不下威宁呀!”是张万萍常挂在嘴边的话。9月返校后,她依旧挂念着威宁,随时打电话询问双龙镇蔬菜基地负责人秦天彪关于蔬菜的情况,一个月再抽三至四天回威宁实地指导。秦天彪见到张万萍第一句话是:”张老师,你这次来得太及时了!”一到威宁,张万萍就马不停蹄前往各个种子育苗基地,在百余个试验中挑选出最适合明年威宁县各地种植的品种。

今年的教学课程即将接近尾声,“只要课程一结束,我就继续回威宁常驻。”张万萍说。(记者 程丹)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