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山东:320余名第一书记奔忙在齐鲁乡村

2020-11-11新闻24

关键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检察机关把选派第一书记作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选出一批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突出、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精兵强将下沉到脱贫攻坚一线,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拔穷根、摘穷帽、谋发展,全面服务保障齐鲁乡村振兴。截至今年9月,山东省检察机关仍有320余名第一书记在岗。第一书记们,继续加油!

村两委终于拧成一股绳

【淄博市检察院】

淄博市检察院派驻博山镇石泉村第一书记邹方磊,至今仍记得驻村第一天焦虑紧张的气氛。

“我的入党申请书都交了十几年了,为什么不发展我入党?”

“我在村委干了快两年了,一分钱工资没见着,钱都哪去了?”

……

2019年6月,邹方磊刚在办公室坐下,村里干部群众就给他来了个“下马威”。好在,军转干部邹方磊在部队养出了一股韧劲,如此阵势,更加激发起他打硬仗的决心。

石泉村是典型的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村两委班子成员间相互掣肘,内耗严重。“一个村子,如果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两委班子,其他一切都是空谈。”为发挥好党支部这个主心骨、领头雁的作用,邹方磊逐一做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的思想工作,厘清矛盾症结所在,开诚布公解决问题。通过建立党建微信工作群,组织全体党员走进淄博市检察院党建基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办法,他把对党员干部的管理教育延伸到田间地头,过去松散的村两委终于拧成一股绳。

“石泉村要想发展,必须把基础设施和集体经济搞上去。”这是邹方磊在驻村后首次村民代表大会上说的话。他多次到市区农业部门汇报情况,为村里争取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建蓄水池、铺设灌溉系统、硬化村里道路,彻底解决了全村70%农田靠天吃水的难题,为村民生产生活创造了极大便利。

猕猴桃是石泉村的特色产业,也是村民重要经济来源。2019年以来,猕猴桃价格持续走低,滞销严重,农户们一年的辛苦眼看打了水漂。邹方磊组织开展“第一书记爱心购助”活动,充分发动同事同学、亲朋好友、爱心企业、商场超市等,帮助销售猕猴桃1.2万余斤,为农户带来直接经济收入6万余元,受到村民一致点赞。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猕猴桃产业,邹方磊探索建立了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成立生态农业开发公司,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目前正在与客商洽谈饮用水厂和猕猴桃深加工项目。

新冠疫情发生后,邹方磊第一时间组织村民落实防控措施,费尽周折采购了一批防疫物资分发给村民,并挨家挨户查看防疫情况。

“虽然我只在石泉村担任两年的第一书记,但是和石泉村群众结下的却是一生的情谊。驻村工作还有一年时间,我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我会竭尽所能,让石泉村变得更加美丽富裕。”邹方磊说。

(本报通讯员张亚楠)

解决老毛病?蹚出新路子

【济南市莱芜区检察院】

济南市莱芜区检察院驻村第一书记李刚(右)在田间与村民庆祝丰收。

金秋时节,走进济南市莱芜区苗山镇南柳子村,田间地头满是忙碌的身影,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雨水好,你看这地瓜个头大、品相好,肯定能卖个好价钱。”9月29日一大早,在村民赵学臣的地瓜田里,驻村第一书记李刚指着刚出土的地瓜,跟赵学臣熟络地攀谈起来。

2019年10月,莱芜区检察院干警李刚被选派到南柳子村担任第一书记。当时就有村民质疑:这个“城里干部”在农村能干好吗?李刚很快用实际行动说服了大家。从入村第一天起,他就卷起裤腿开始入户调查,一口气访遍全村265户708人。边访边记边思考,随手带的工作日志密密麻麻记了三大本,村情民情很快被他掌握得一清二楚。

李刚深知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上任伊始,他就对村党支部班子进行调整,把真正想干事、愿干事、能干事的致富带头人选出来并吸纳进支部班子,通过组织外出学习、聊聊“家乡话”等形式抓实主题党日活动,让两委班子彻底摘掉了软弱涣散的“旧帽子”。

一个个承诺需要用一次次行动去兑现。南柳子村自来水管网年久失修已经无法正常使用,村民生产生活用水受到严重影响。为把吃水难变成吃水甜,2019年底,李刚向镇政府申请补贴资金90多万元,对全村自来水管网进行全面改造。克服疫情影响,今年8月22日,南柳子村村民终于喝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从今往后,俺再也不用去挑水吃了,咱这李书记真不孬!”贫困户王桂兰看到清澈的自来水通到自家院子里,高兴得不得了。

“既要留得住乡愁,也要让法治扎得住根。”李刚这个干过反贪、派驻过基层检察室的第一书记,对如何运用法治思维进行基层社会治理别有洞察。2018年,某承包商承包了70户村民54.8亩土地,承包款却迟迟没有到账,村民多次到镇里上访。在多次与承包商协商、追要承包款未果的情况下,李刚积极搜集证据,通过诉讼程序帮村民依法维权。今年7月16日,南柳子村举行村民土地承包款发放仪式,拖欠三年之久的14.7万余元承包款终于如数发到村民手中。

解决了村里的“老毛病”,李刚又盘算起怎么充实村民的钱袋子。眼下单一的生产经营方式只能保证自给自足,要想改变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就必须蹚出一条新路子。他把目光瞄准综合农业项目,积极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整合土地以后,村民可以入股拿分红,还能田园劳作打工,多方面提高收入。”谈到村里下一步的工作,李刚的话里透出对村民深深的感情。

(本报通讯员张丙栋)

村民们挽留他再干一轮

【淄博市博山区检察院】

淄博市博山区检察院驻村第一书记王良军(右)与村民拉家常。

“真没想到在家门口还能赚钱养家,再也不用每天起早贪黑去城里揽活了。这都是检察官书记让俺村变了样。”近日,笔者在淄博市博山区聂家峪村乡村旅游区见到了村民聂长林。他正在为景区的篝火音乐会作准备,因为早上刚领了上个月2000多元钱的工资,他说话时满是喜悦。而他口中的检察官书记,就是博山区检察院选派该村第一书记的王良军。

“太穷了!”这是王良军2014年刚到聂家峪村上任时的第一印象。聂家峪是个藏在山坳里的小村庄,全村3600亩土地中,山地就有3200亩,贫困户占了全村人口的近一半,是当地数一数二的“穷村”,外村的姑娘都不愿嫁过来。

脱贫突破口在哪里,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迈出驻村工作“第一脚”?王良军首先想到向“娘家人”求助。在他的争取下,2015年初,博山区检察院从办公经费中挤出10万元帮助聂家峪村完成硬化路面工程,建起村民文化广场。当村内主干道建成通车、文化广场投入使用时,村民们纷纷议论:“这个干部像是来干实事的。”

“输血”容易“造血”难。经过几番论证,王良军决定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聂家峪村“突出重围”的首选。2016年,他经过多次争取,推动聂家峪村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成为博山区实施精准扶贫的重点扶持项目。此后,在项目资金扶持下,曾经的构想一步步变为现实:利用103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建设农家乐;利用150万元农业开发项目资金打机井,建设塘坝、山顶蓄水池、林地灌溉水网。不久,聂家峪村注册成立了山东农缘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吸纳贫困户、村集体、村民等为股东,有条件的村民以土地、果树作价及现金等方式入股,贫困户将扶贫资金以股金形式注入公司作为扶贫股参与分红。

2017年6月,王良军作为第一书记任期届满,聂家峪村村民们纷纷挽留他再干一轮,王良军也放心不下山坳里的群众,通过向组织反映,当年7月,博山区委组织部决定由王良军继续担任第二轮聂家峪村第一书记。

为做大做强乡村旅游,王良军带领村两委决定主打森林生态品牌。如今,聂家峪不仅定期接待旅行团,还与返乡大学生创办的奇遇农业公司联合打造集社交、旅游于一体的网上村落,举办了陶艺讲堂、篝火晚会、山谷音乐会等40多场活动,引来3万多游客。2019年以来,聂家峪村旅游收入150余万元,先后两次发放产业分红共计90余万元,全村贫困户由2015年的87户171人,减少到如今的24户33人。

(本报通讯员王文斌)

昔日“小香港”焕发新生机

【蒙阴县检察院】

“他刚来俺们村的时候,俺们都以为是来走过场的。没想到他一来就给俺村修路、安灯、上灌溉工程,这个第一书记还真不简单咧!”9月22日,在临沂市蒙阴县坦埠镇鑫中山村,当笔者问起村里这两年的发展变化,村民们纷纷对蒙阴县检察院选派的第一书记龚敬国竖起大拇指。

龚敬国的老家与鑫中山村相邻,在他儿时的印象里,鑫中山村有一家几千人的光明军工厂,最早通电、通自来水、铺沥青路,是当地有名的“小香港”。可在2018年,他到鑫中山村任职第一书记时,看到的却是村两委班子软弱,村集体没有收入,村民致富无门,“小香港”已成过往云烟。

“进了鑫中山村的门,就是鑫中山村的人,从任职第一天起我就下定决心要让鑫中山村变个样。”龚敬国从狠抓村两委班子建设做起,多次带领村干部外出考察学习,确定了“蜜桃+旅游”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蜜桃产业,辅以蜜桃主题的果乡采摘游、生态观光游,全力促进村集体和村民增收。

规划好发展思路后,龚敬国马不停蹄地开始跑项目,干工程。一年多时间里,他先后为村里争取项目资金80余万元,整修办公场所,完成覆盖全村的水利灌溉工程,安装路灯60余盏,硬化水泥路3000多米,实现水泥路户户通,鑫中山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以前我这片地因为浇不上水,只能靠天吃饭,收入很少。自打村里修了灌溉工程,我就栽上了桃树,现在保守说一年也能卖个上万块钱。”说起灌溉工程的好处,村民公维忠笑得很开心。解决了水的问题,鑫中山村的蜜桃种植面积由原来的10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近300亩,村民收入有了根本性保障,村里的5户贫困户也因此提前脱贫,再也没有返贫。昔日“小香港”正在重新焕发生机。

作为检察机关选派的第一书记,龚敬国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业务专长。2019年,两位村民因为承包土地发生纠纷,差点打起官司。龚敬国得知后,多次上门做工作,最终促使两家化干戈为玉帛。此外,他还多次向院领导争取,组织院里干警进村开展法律知识宣讲。现在的鑫中山村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村集体强了,村民富了,邻里关系和睦了,村民过上了新生活,这真要感谢龚书记。”鑫中山村村干部公维叶由衷地说。

对于接下来的工作,龚敬国有自己的想法:“我准备让鑫中山村的蜜桃生产走品牌化道路,借助农村电商这个东风,让鑫中山的桃子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为村民带来更多收入。”

(本报通讯员徐魁)

现在我信啦?我们全村都信啦

【邹城市检察院】

“老邢,刚来的时候你就说能带我们增收致富,现在我信啦,我们全村都信啦!”8月28日,孔傅庄村第12座大棚建设完工,村党支部书记靖学锋与邹城市检察院驻村第一书记邢庆红并排站在那里,看着眼前一字排开的香菇大棚,脸上都是喜悦。

2019年7月,邢庆红到邹城市大束镇孔傅庄村任第一书记。“你来当第一书记,能给我们村弄点啥致富项目?”邢庆红刚到村里报到,群众就把问题摆在他面前。如何带领老百姓走出一条因地制宜的致富路,成了邢庆红心头的第一个挂念。

经过一段时间与群众拉家常,又和村干部座谈分析,邢庆红和大伙都认为要借大束镇建设“蘑菇小镇”的东风,以建设蘑菇大棚为抓手,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持续增收致富。

在邹城市检察院帮扶下,孔傅村投入第一书记项目资金20万元,建成村里第一座香菇大棚。通过主动作为,又争取到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0余万元,增建11座香菇大棚。目前,12座香菇大棚已全部建成,预计每年能吸纳劳动力50人左右,增加村集体收入20万元。

“邢叔,我上个学年的学费已经免了,8000块钱刚刚打到我银行卡上,您放心吧!”今年7月,贫困大学生孔超打电话向邢庆红报喜。原来,之前孔超对大学生资助政策了解不细致,入学时没有及时递交免除学费申请,结果没有享受到免学费政策。接手扶贫工作后,邢庆红在摸底调查时发现这一问题,立即与相关部门对接协调,由教育部门向孔超所在学校发函。学校经核实,按政策免除了孔超的学费。

每周,邢庆红都要实地入户走访一遍贫困户,了解他们的生活,问问有什么难事,同时查看各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目前,该村的贫困户9户15人均已脱贫。

渐渐的,村民们和邢庆红熟络起来,对他的称呼也由“领导”“邢书记”变成了如今的“老邢”。从一名检察官到第一书记,邢庆红的角色变了,称谓变了,但为人民服务的情怀始终没变。“行百里者半九十,现在还没到总结成绩的时候。我会继续做好工作,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贡献检察力量。”“老刑”说。

(本报通讯员安东)

十个鸡蛋表心意

【胶州市检察院】

“我刚到村里不久,发生的一件事就让我觉得农村工作不简单。”胶州市检察院派驻铺集镇河西庄村第一书记盛旭辉回忆说。

“不好了,小盛书记,打起来了,你快去看看!”2019年12月的一个晚上,盛旭辉刚忙完手头工作,就听到外面有人喊。原来,村里两伙人为了争娱乐场地动起手来,法律科班出身的盛旭辉到达现场后很快平息了纠纷。事情处理完已是半夜,盛旭辉感到村里的情况远比想象中要复杂,作为新选派的第一书记,怎样打开工作局面?

在村里走访了一段时间后,盛旭辉把要解决的问题都一一摸清记在小本子上。反复斟酌后,他决定将解决吃水问题作为突破口。因多年干旱,加之前期打井未经科学勘探,导致河西庄村守着胶河却没水吃。盛旭辉忙前忙后,先是向镇里争取到10万元打井资金,又专门请省内地质专家进行专业勘探和科学选址。当钻井成功,汩汩的井水涌出地面时,村民们放起礼花鞭炮,像过年一样热烈欢呼。

河西村靠近胶河有90多亩良田,多年前被一家公司承包。由于各种原因,承包款一直拖欠着。今年6月初,盛旭辉搜集齐证据后,向对方发送了律师函和催款通知,并多次前往协调。起初,对方任你磨破嘴皮就是不给钱。“我可是学法出身的,承包款再不还上,咱们法庭上见吧。”对方一看盛旭辉来真格的,过了一个月,就将5年的承包费36万元一次性缴清,并终止了原合同。

一番努力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他们渐渐喜欢上这个外来的“小盛书记”。村里有个孩子小杰(化名),两岁时父亲意外身亡,母亲远嫁他乡,小杰和奶奶相依为命。由于母亲是法定监护人,农村低保、帮扶等政策小杰均无法享受,老少二人生活十分困难。盛旭辉建议通过诉讼途径将抚养权变更到奶奶名下,小杰奶奶有些犹豫。

“孩子妈妈从没回来看过孩子,也不抚养,起诉她是必须走的法律程序。咱们只有变更抚养权才能享受政策福利,日子才能好过些啊。”盛旭辉多次上门劝说,老人家终于同意了。

“小盛书记,多亏你帮忙,现在我和孩子每月有了1000多元的收入。俺也没啥拿得出的,你别嫌弃,今早上煮了10个鸡蛋给你表示下心意。”法院判决变更抚养权的第二天,小杰奶奶专程来看盛旭辉。

看着这10个沉甸甸的鸡蛋,“小盛书记”更加坚定了为群众干实事、办好事的决心。

(本报通讯员丰建平)

脚下沾泥土?心中有真情

【东营市垦利区检察院】

“村民们,为了你和他人的安全,请待在家中,不串门不相互拜年……”今年大年初六,天刚蒙蒙亮,东营市垦利区检察院派驻郝家镇吴杨村第一书记尚新成的声音准时响起,这是他在村广播里“发声”告诫村民别串门。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为打赢“抗疫”阻击战,尚新成每天穿梭于吴杨村的大街小巷,劝导、排查、告诫。一户不落、一人不放,从村民的“贴心人”变成了“抗疫”的领头人。

2019年9月30日,是尚新成正式任职吴杨村第一书记的日子。屁股还没坐热,他就开始在村里到处“溜达”。因为他很明白,只有全面了解村情村貌,才能迅速找准工作发力点。

经过近一个月的调查走访摸排,尚新成对村里情况已是如数家珍:全村共323户,916人,党员32人,有贫困户13户,精准扶贫户9户。吴杨村虽然地理位置优越,村集体收入较高,但由于村基层组织较为薄弱,村两委班子涣散,凝聚力向心力不强,加之村里信访问题比较复杂,因个人恩怨和宗族矛盾造成信访事件频发,严重影响吴杨村集体的和谐稳定。

核心问题找到了,尚新成开始对症下药抓治理。从整顿村两委班子着手,他把每月的主题党日活动搬进田间地头,通过现场学习、现场办公等形式让组织生活生动起来,党员干部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针对信访问题比较突出的实际,他带领两委班子入户开展调研,找准问题源头,精准制定化解措施,仅仅半年时间,大部分信访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走访调查中,尚新成向村民发放第一书记联系卡,建立走访台账和群众需求反映事项台账,真正方便群众畅通诉求渠道,并为困难群众、孤寡老人送上慰问品,积极协调医疗部门为村民定期进行义诊。今年5月,他还成功调解了一起发生在村民之间的民事纠纷。

脚下沾泥土,心中有真情,这样的干部群众哪有不爱的。驻村工作没几个月,村民们对尚新成的称呼就由“尚检察官”变成了亲切的“小尚”。

“驻村帮扶,就要带着真心真情。作为党和群众沟通的桥梁,我有责任把党的政策、信息准确畅通地传达给人民群众!”尚新成说。

除了检察官、第一书记,尚新成还有一个身份,就是转业军人。但不管是在哪个岗位上,扮演哪个角色,他从来都没有忘记一心为民的初心。

(本报通讯员王艳青?张珊珊)

#新冠肺炎_社会#扶贫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