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工匠翻修故宫,意外发现“地下宫殿”,六百年前的传言果然是真的

2020-11-11新闻14

熟悉我国朝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我国的著名景点北京故宫其实就是明清时期的皇家宫殿紫禁城。1402年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城,将自己的侄子朱允炆拉下皇位自己登基当上了皇帝。也许是因为自己的封地和班底都在北方,也许是因为元朝余孽还在北方虎视眈眈,朱棣放弃了朱元璋建好的都城应天府(南京),反而花了近20年的时间将明朝都城转移到了顺天府(北京),而顺天府的紫禁城就是以应天府的宫殿为蓝本仿建的。

1644年李自成攻陷明朝京城时放火焚烧了紫禁城,昔日偌大的紫禁城便只剩下了武英殿、英华殿等四殿外加四周的炮台角楼和皇极门。顺治帝将清朝京城定在北京之后,便开始派遣工匠重新修缮紫禁城,这项修补工程耗时50余年,在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在康熙之后紫禁城也一直在不断地扩建整修,这才变成了现在恢弘大气的故宫。

但民间传说其实在明朝朱棣开始修建紫禁城之前,北京城中就已经有了一座气派的皇家宫殿,那便是忽必烈将元朝都城定在大都(北京)之后建立的元朝皇家宫殿。虽然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朝代,而蒙古人并不擅长这种建筑工程,但毕竟是一个朝代的皇宫,肯定也不会太过寒酸。而根据一些典籍中的记载,元朝宫殿似乎还非常华贵。

意大利人旅行商人马可波罗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到访过中国,回到欧洲之后写下的著作《马可波罗游记》引发了整个欧洲的震动,而在书中马可波罗就描述了元朝的宫殿(部分): 皇宫外都是大理石,大殿和房间都是金质的龙,还有各种神奇异兽、神话传说以及战争的壁画。距今600多年前的文学家宋濂也在他主持编纂的《元史》中写明元朝时期的北京就已经有非常恢宏的宫殿,在宫殿中还有元代太液池(北海和中海,南海是明朝时开挖的)

但是因为战乱外加历史比较久远,元朝宫殿早已经不见了踪影,人们也只能在各种野史中寻找元朝宫殿存在的证据。为了让游客体验更佳,2016年文物部门决定对故宫中的一条行道进行翻修,而施工队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现在故宫附近还有一个规模宏大的地下宫殿建筑群。文物部门对此非常重视,特意派遣了很多考古专业的顶尖人员前往现场勘测。

通过对周围土质进行年代检测以及分析宫殿群中出土的布纹瓦、琉璃瓦的工艺特点和艺术特点,考古专家判定这座地下宫殿就是元朝时期的建筑群,而且很有可能就是宋濂在《元史》中提到过的元朝宫殿。随后的考古发现也证实了这个猜测,专家们发现了三叠层,最下面的是元朝的夯土层、中间的是明朝建筑残留,而最上层就是地上建筑群。

这个考古发现被命名为“元明清三朝宫殿叠层式遗址”,只是考古队为了防止地上建筑受到破坏,这个遗迹的发掘工作进行得非常缓慢,不过在未来的某天我们说不定就能看到真实的元朝宫殿。

#考古盗墓#元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