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为什么南方人吃火锅比北方人还早?海昏侯国博物馆有正解!

2020-11-11新闻22

中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典型汉代列侯国都城聚落遗址——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已正式开园,出土文物陆续在遗址博物馆存放和展示。出土文物中,最令人关注的莫过于那尊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青铜火锅!

这尊文物表明,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在江西就已经“吃火锅”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火锅文化的源远流长!

“史上最早的火锅”出现在江西南昌

“海昏侯国,是刘贺于汉宣帝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在海昏县建立的侯国。海昏侯墓室中出土的青铜火锅,距今有2000多年。”被誉为“海昏侯国博物馆考古队第一人”的考古专家杨军教授介绍,海昏侯墓室里出土的青铜火锅,已和现代人使用的火锅非常相似,上部为食物器皿部分、下部为一个炭火盘。

杨军教授详细介绍到,这个火锅是个三足器,支撑比较稳定。上端是一个肚大口小的容器,便于盖上盖子,下端连接着一个炭盘,之间并没有连通。这尊火锅的发掘,最能体现海昏侯做为皇室贵胄豪华的宴饮排场,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火锅。

“这是个实用型火锅,因为它有被用过的痕迹,炭盘里有炭迹,锅内也有使用过的迹象,甚至还有板栗等残留物。”曾参与海昏侯墓发掘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仲立认为,通过有使用痕迹这点判断,这尊铜火锅很有可能是墓主生前使用过的物品,这说明墓主人生前可能喜欢吃火锅。

吃着火锅蘸着酱 江西古人也爱这种美食

值得一提的是,在海昏侯墓中,和这口青铜火锅一齐出土的还有古人吃火锅的另一项重要食具——染炉。

染炉,是一个吃火锅时的专用蘸料器皿,用炭火温热染杯中的调料,将肉食染味后再食用,染炉侧面反映了汉代贵族风雅的饮食生活文化。

杨军介绍,染炉是西汉时期的一种饮食器具,当时人们使用分餐制,一人一案,宴饮时一人一套,“染炉下面是个炉子,上面有个铜耳杯,是成套使用的器具。”

“西汉实行分餐制,吃饭时每个人面前放有一个小桌子,又称为案,案上摆放染炉。食材从铜火锅中取出后再通过染炉蘸取调料、酱汁后食用。”杨军教授说到,染炉的设计,符合汉代人的分餐饮食,宴饮时一人一套,随吃随饮,现代人享用火锅的方式已初见雏形。

正如《论语·乡党篇第十》中记载,孔子对饮食非常讲究,其中由著名的一句“不得其酱,不食”,说明酱对于饮食的重要性,已经提的非常高了。由此可见,吃着火锅蘸着酱,这种现代人享用火锅的生活方式,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就已在江西初见雏形。

火锅文化已有2000多年历史

火锅如今是闻名全球的美食。不少人认为,川渝火锅历史久远。实际上,根据考证,目前市面上的四川火锅,大约是在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1)才出现。

在海昏侯墓中的铜火锅被发掘前,学界普遍认为,火锅起源一种说法是起源于三国或者魏文帝时代,因那时已出现“铜鼎”,另外一种说法是起源于东汉,因在考古出土的文物中有火锅器皿“斗”。海昏侯墓铜火锅的出现,则将中国火锅历史再向前推进了200年!

杨军教授说:“海昏侯国遗址被评为中国社科院‘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和国家文物局‘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从出土的古火锅来看,我们还有一个新发现,就是原来早在2000多年前,咱们江西这片土地上早就开始吃火锅了。“从海昏侯时代算起,火锅在中国饮食文化地图上,已是独具特色风味和历史积淀,江西人吃火锅的历史文化,更加源远流长!

香辣热烈的江西“火锅文化”将更加闪亮

江西人吃火锅,从古代一直火到现代。

在江西,南至赣州、北至九江,从瓷都到铜都,从鄱阳湖到井冈山,老百姓都广泛喜爱吃火锅。其实江西百姓都跟海昏侯一样,独爱那一盆热气腾腾的火锅,延续着2000多年的独特口味和文化。

“北有兵马俑,南有海昏侯”。海昏侯国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典型汉代侯国都城聚落遗址。随着遗址公园的正式开放,众多古代人饮食器具和其它生活文物的发现,掀开了一幅江西人传统文化追求的精美画卷!

以后,当我们提及江西,则不仅仅是“景德镇陶瓷”,“南昌海昏侯”也将成为历史文化载体的城市名片。

#文物收藏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