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贵阳11月11日电 (高华)11月10日,由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人大代表及贵阳市、区(市、县)、乡(镇)人大代表共24人组成的视察组,对南明河综合治理情况进行专题视察,此次视察工作从位于南明河上游的青山污水处理厂开始,途径六广门、新庄污水处理厂,全方位对南明河综合治理情况进行了走访调研。
从“手挖淤泥”到科学、依法治理
南明河的污染治理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南明河部分水域实现了“水清、岸绿、景美”,但因受限于当时的认知和治理条件,2012年以前,南明河任然存在水质状况出现反复、需要定期清淤的恶性循环。
代表们在甲秀楼南明河岸边走访调研。高华 摄
2012年以来,贵阳市政府引入系统治理思路,从“治标”向“治本”转变,提出“截污治污为先,内源污染消除为保障,两岸环境质量提升为补充,生态自净能力恢复为根本”治理方案,启动实施“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陆续攻克困扰南明河久治但难以长清的历史顽疾,强力推进南明河流域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代表们在南明河岸边视察水体情况。高华 摄
“不管你企业有多大,只要在环保上出任何问题,一票否决。”全国人大代表、玉蝶控股集团董事长、府葆控股集团董事长罗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作为企业负责人,深感依法、科学治理南明河的重要性。罗鹏的一个工厂位于南明河上游,从工厂的建设到投产,环保部门对于污水排放都有严格的要求,就是要将“治本”理念贯彻到位。
从地上“钻”到了地下
六广门和贵医再生水厂是属于南明河支流贯城河上的两座污水处理厂,有别于传统建在地面上的污水处理厂,这2座都是全地埋式再生水厂,其中贵医再生水厂埋深约31米,六广门再生水厂埋深约30米。
代表们正在视察青山污水处理厂及水环境科普馆运行情况。高华 摄
“以前但凡听说要建污水处理厂,老百姓是一万个不愿意,怕破坏景观。”贵阳中节能水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文宇在介绍时说,六广门和贵医再生水厂打破了原有模式,将处理污水的车间搬到了地下,地上建设商业综合体和停车场,这样不仅解决了污水处理的问题,同时还兼顾了民众对于环境的需求。
据悉,六广门和贵医再生水厂2个项目创造了“全国最深全埋式水厂”的纪录,同时也是全国首例与商业综合体相结合的污水处理厂,2座水厂已于今年6月30日正式投入使用,日处理污水量达17万吨,同时,水厂生产的新生水还能为南明河补充生态水,恢复贯城河两岸自然生态。
经过治理后的南明河一隅。高华 摄
“目前18座再生水厂已全部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其中有9座已建成投用。”贵阳市人大代表、贵阳北控水务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贵阳监测站工程师张崇蓉说,18座再生水厂出水水质全部达到排放标准,经过几年努力,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成效显著。
从“黄汤臭水”到水清岸美
南明河是贵阳市的“母亲河”,其水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水龙头。曾经的南明河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流域生态“欠账”增多,水质恶化变成了人人避而远之地黄汤臭水,一度成为一条失去生命的河流。
六广门再生水厂,车间位于综合体下方。高华 摄
“南明河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治理,变化肉眼可见,河水清澈见底。”全国人大代表、贵阳市公安局刑事侦察支队副支队长石蓉表示,经过这一天的视察,发现南明河的变化是可见可感可触的,岸边随处可见散步的市民,河道里还能看到白鹭和其他水鸟,现在的南明河正应了那句歌词——南明河美丽的河,传递心灵的话语。
六广门再生水厂每日将检测水源收集样本后存放。高华 摄
治理过后的南明河。高华 摄
陈雷是贵阳市观山湖区朱昌镇的镇人大代表,他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贵阳人,对南明河有着特殊的感情。陈雷说,贵阳人与南明河有割舍不断、难舍难分的情感。通过这次5级人大代表巡查南明河综合治理情况后,他想将这套科学、有效地治理体系运用在百花湖的治理中,让山美水美的理念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