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连玉明:建设好忻州长城脚下的美丽乡村

2020-11-11新闻6

来源:环球网-文旅频道

【环球时报—环球网文旅特约作者 米广弘】长城景观堪称“天下奇观”,作为长城大市的忻州,更应让旧时军事主战场变成当今文旅新高地。

全国政协委员连玉明 米广弘摄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提出的“建设长城脚下美丽乡村”概念令人耳目一新。在雁门关感受长城的建筑之美,在明长城可以体会长城的残缺之美,塞外景色让人感叹长城的生态之美,当然还有京张冬奥会即将带来的长城冰雪之美。连玉明细数着长城的各种“美”,但令他感受最为深刻的,则是从长城脚下传统村落中体会到的永续之美,“我必须说,长城之美,美在乡村。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保护是前提,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重长城遗迹、轻传统村落保护的问题。眼下既要保护长城遗迹,更要保护传统村落。”连玉明谈到。

“长城沿线、内外、脚下的传统村落是长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得天独厚、不可多得的天然资源。”连玉明认为,长城脚下的乡村需要实现现代化,才能更好地与旅游产业结合,为公园提供更好的配套设施。但其中也有“三个不能”:即不能一哄而上、不能见物不见人、不能过度商业化。

“长城脚下的传统村落既要有长城景色,又要有乡村底色。尤其不能搞大拆大建,更不能搞搬迁重建。”连玉明强调,要在保护原生态、留下原住民、保留原住房、尊重原产权、使用原材料中见人见物见精神。他建议,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工作中,把长城脚下的传统村落找出来、保下来、串起来,促进传统村落、长城文化、公园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城乡融合有机结合,让长城文化传承有载体,让长城公园建设有功能,让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惠及于民,让群众在长城的保护、传承和建设中共享发展成果。

万里长城从河北跨过太行横穿忻州北部,过黄河一路向西蜿蜒而去。近年来忻州通过发展长城旅游集群、拓宽和延长链条和以文旅促产业融合发展,逐渐形成以灵河高速为依托的千里长城旅游带。同时以著名的偏头关、宁武关、雁门关和平型关为标志,将长城旅游带划分区域,独具特色,相互映衬。

目前,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规划编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对长城沿线的传统村落强化普查和认定,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起来,实现一体规划、同步建设。把忻州的“长城脚下美丽乡村”作为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总体规划战略布局是应有之义。

在连玉明看来,长城脚下的美丽乡村是文化公园建设的亮点和品牌,也是对世界游人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对此,他用三个“起来”总结了三点:“一是让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把京张协同办冬奥这一重大标志性活动的整个过程‘串起来’;二是以公园建设为主抓手,让长城文化这张中华民族的‘金名片’在世界舞台上‘亮起来’;三是加快规划建设‘长城脚下的美丽乡村’,让长城内外的传统村落伴随‘各种活动’的举办‘火起来’。”

为了打好长城牌,除了对“偏头关长城旅游区”内的老牛湾景区进行改造外,忻州以平型关修复、团城口长城开发性保护修缮、繁峙长城展示馆建设为主构建“平型关长城旅游区”;以雁门关修复二期工程、百草口长城修复、秀容古城旅游开发等为重点形成“雁门关长城旅游区”;地跨宁武、静乐等五县的“宁武关长城旅游区”,未来将重现恢河两岸数公里的长城及空心敌楼,宁化古城周围将建设富有宋代特色的关隘文化小镇。在景区建设的同时,把村民增收的问题嵌入进去,建设一系列以“长城”为标签的乡村小镇,把长城脚下的美丽乡村旅游业打造成人民脱贫致富的幸福产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