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中国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经济开始复苏和逐渐发展,人们生活普遍不富裕,那时候街上的饭店不够普及,因此街边的小吃和小零食极受欢迎。
80年代儿时最抢手的街头零食,糖画。
糖画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以糖为材料来进行造型的。所用的工具仅一勺一铲,糖料一般是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以用来浇铸造型了。
在绘制造型时,由艺人用小汤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民间艺人的手上功夫便是造型的关键。当造型完成后,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
逢年过节都会有人摆摊卖,有一个转盘,转到什么就做什么,当时最想转到的就是龙和凤凰,可惜总没转到过,只转到一些小鸡,小鸭等。
街边的泡萝卜
做法
1、把白萝卜切成小块,洒上粗盐放置三个小时以上,等白萝卜变软,滤出水分,晾干备用;
2、把苹果、梨、姜切碎,加入盐、味精、糖搅拌(可以依自己的口味),再加入辣椒面 鱼露继续搅拌;
3、把胡萝卜切丝,本人的刀功不好。葱切段备用;
4、取出凉好的白萝卜,加入胡萝卜丝搅拌好,再把调料汁会入一起搅拌均匀。然后装到保鲜盒里,把葱放在最上层;
5、用保鲜袋包好,密封住。放到冰箱里四五天左右;
再放点酱,酸酸甜甜的味道,至今记忆犹新,想想都流口水。小学校门口总有人卖,光华街上也有几家,经常去买。
一个小姐姐在卖卤鹌鹑蛋。买卤鹌鹑蛋的小姑娘现在想必自己都会卤了。
这样的小商店街边很多,小时候放学路过经常去买陈皮梅、华华丹(又名老鼠屎),有一股中药味。
烤红薯,又称烤地瓜,是用地瓜烤制而成的食品,香甜味美。昆明过往行人较多的街上,常可以听到“地瓜乎哎”的吆喝声,民间称为“卖烤地瓜的”,冬天比较常见,便利蜂的烤红薯就很好吃。
洋芋,一只汽油桶改装的烤炉,老远就闻见香味,口感热乎甜软。天冷时买一个捧在手里,全身暖烘烘的。
米线,中华传统风味小吃。米线用米制成,长条状,截面为圆形,色洁白,有韧性,于开水中稍煮后捞出,放入肉汤中,一般拌入葱花、酱油、盐、味精、油辣、肉酱,趁热吃。粉丝与其类似,但口感不同。
街边米线摊,简陋的环境没有凳子就站着吃,只要味道好总有人光顾。
米浆粑粑,几台小蜂炉,几口平底锅,一辆三轮车就是一个流动小摊点。小时候上学路上偶尔买一个当早餐。
80年代还有什么小吃和零食让你难忘,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