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通川区聚力推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建好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重点任务,立足“一轴两翼七支点”战略布局,紧盯“3+2”重点产业,围绕交通物流、产业体系、科技创新、生态环保、体制机制、对外开放、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补短板、强弱项,打基础、增动力,在融入“双城圈”、建好“示范区”新征程中积极展现主城担当。
交通物流更便捷
NO.1
交通是城市跳动的脉搏,每一次城市交通的完善与升级,都意味着城市在价值领域的快速提升。当前,通川区审视自身,明晰定位,加快打通对外大通道、完善自身内循环、建立区域畅联网。
据了解,通川区公路总里程为2598.063公里,其中国道66.266公里、省道86.116公里。全区100%的乡镇和100%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通客车。据介绍,凤凰山第二隧道是“五横三纵三环”骨架路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开展前期工作。凤北大道是完善片区内部路网结构,联系“五横三纵三环”骨架路网的重要交通要道,该项目高家坝片区段已于11月6日正式开工。罗江大桥是达州市中心城区“五桥”建设项目之一,位于通川区罗江镇,是进出柳家坝城市新区的关键性市政桥梁工程,总投资约3.5亿元。它的建成将助力通川建设发展,为延伸拓展达州中心城区发展空间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大桥主体工程已完成,总体建设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聚焦发展,放眼未来,通川区提前谋划“十四五”交通综合规划,紧扣“高品质发展核心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两个准确定位,有效对接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融入先进经验和理念,突出自身特色和亮点,科学制定中长期规划;围绕“国省干道提升、县乡公路完善、村组道路延伸、物流运输发展、管理水平提升”五大专项行动,立足实际,有机结合交通综合联动性,补齐交通建设、管理能力、服务水平存在的短板;聚焦“美丽乡村示范路、旅游资源产业带动路、县乡联网路”三大专项重点,精准发力,有效贯通周边县市连接通道,成环成片形成内部交通网络,引领发挥乡村振兴示范效应。
另一方面,通川区现代物流产业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已初具规模,物流通道显著改善,物流节点逐步健全,政策体系基本形成。截至目前,通川区从事物流、运输、装卸的企业、个体经营户466家,规模以上企业18家,仓储面积46万平方米,营运车辆4830辆,物流周转量104亿吨。2019年招商引资、项目推动、向上争取等工作均位于全市首位,并成功创建“全省城乡共同配送示范区”。
精准招商重实效
NO.2
记者从通川区投促局获悉,截至目前,通川区新签约招商项目71个,投资总额388.13亿元,其中签订意向协议项目38个,签订正式协议项目33个。
从招大引强来看,签订正式协议项目中,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12个,总投资132.2亿元;“三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3个,总投资20亿元。签订意向协议项目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7个,拟投资总额148.7亿元;“三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个,拟投资总额20亿元。
下一步,通川区将优化招商举措,充分利用“成渝双城经济圈”和“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等发展机遇,进一步延伸触角,积极开展与专业招商机构、商协会的合作,发动各界招商力量,广泛收集招商信息,高效率地把通川推出去,把企业、项目、资金引进来。在招商模式方面,结合通川“一轴两翼七支点”发展战略,以“小分队”“点对点”的招商方式赴北京、上海、珠三角等地开展叩门招商活动。继续坚持招大引强,聚焦大企业、大项目招商,极力扩大招商成果。深化招商产业,深挖上、下游产业链项目,积极招引配套企业入驻,形成区域循环经济圈。着力推进达州市现代医药产业园、5G+大数据信息化建设,持续深度对接重庆博奥新景、上海宝腾生物等行业龙头企业,探寻5G产业链发展突破口,实现头部企业带动全产业链发展的新兴经济格局。
行政审批再提速
NO.3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通川区行政审批局结合“通川有礼·礼绽窗口”活动,大力开展“有礼审批惠企业”行动,促进全区企业投资项目落地见效。
据介绍,今年以来,通川区行政审批局全面落实“放管服”,努力打造快捷政务服务环境,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在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全流程全覆盖”过程中,对建设项目审批再“瘦身”,办理业务再“提速”,变“群众跑”为“数据跑”,实现办理的审批事项资料信息共享,实行一套资料搞审批,切实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
记者从通川区行政审批局了解到,该局在服务企业过程中,审批时间由原来的87个工作日压缩至现在的30个工作日,精简申请材料87项,精简前置49项,同步并行办理2项,极大缩短了项目报建时间。
同时,通川区行政审批局依托“并联审批”窗口,联合部门审批窗口定期开展“进企业、进指挥部”审批活动,主动为企业解疑答惑,做到“一般问题现场办、难办问题想法办、急办问题加速办”,切切实实让企业少跑路。
此外,积极推进与工程建设项目有关的供水、供电、供气和通信等公用服务事项进驻区行政审批大厅,并对办事依据、办理流程、申请材料、办理时限、收费标准等内容进行了明确。
产城融合添活力
NO.4
通川区五届五次党代会提出经济总量“冲刺800亿”、城市规模“建设双160”奋斗目标。产业集聚释放了红利,产城融合激活了发展源动力。今年以来,通川区大力开展“云对接”“云推介”“云签约”等投资促进活动,推动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快建设、建设项目早投产。并强化与各科技发达地区的合作,促进本地产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一个个项目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
达州·通川(北京)创新中心,位于北京中关村首享科技大厦,通过“北京飞地孵化器(产业成果飞出地)+通川本地加速器(产业成果飞入地)”联动的方式,逐步开展构建北京——达州资源链接通道,以双中心为着力点,构建类中关村生态,促进创新创业要素双向流动和科技成果双向转化,打造京通两地协同创新创业新格局,助力达州市产业升级。
通川区与六七八九·张江跨国企业联合孵化器战略合作项目,政企双方可在上海设立离岸孵化中心,作为项目筛选培养基地,利用一线城市的技术、人才、资金、孵化优势及品牌影响力和创新生态,为通川导入医药健康、智能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电商等产业资源。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对接活动,推动跨国企业与通川当地企业的技术合作。企业可向通川分享先进孵化理念及平台服务经验,并视实际需求组织跨国企业为通川提供智力培训。
达州市区域统筹医学检验中心暨宝藤万达开区域检验中心项目,该项目与上海张江医学创新研究院、上海宝藤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合作,拟在达州建设精准医学检验中心、临床创新治疗中心、前沿医疗器械生产中心,旨在打造一个覆盖周边省市区域领军的大型医学检验中心。
同时,对标国家级经开区创建标准,加快推进“一城四园”产城融合发展格局,“一城”即30万人口的魏蒲新城作为达州新的城市组团,“四园”即百亿级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百亿级医疗健康产业园、百亿级智能制造产业园、百亿级公铁物流园,持续提升“3+2”重点产业定位,以“虹吸效应”推动产业加速集聚、集群发展。
绿色发展促和谐
NO.5
王胤 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结合本地自然生态优势,通川区坚持绿色发展,突出山水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定位,围绕做优做强旅游城市、做精做大旅游景区、做美做特乡村旅游、做好做足服务环境,强化推进景城融合,推动城市旅游、康养等产业快速发展。
柳家坝城市新区正加快推进建设,新区紧扣“生态宜居,精品旅游,体验休闲”三大主题,新区集宜居旅游、行政教育、科研文化、运动休闲等功能为一体,将带动片区土地的开发、基础配套的建设、吸引社会资本的注入、提高人居生活品质等,城市所产生的税收、就业等将与城市发展形成互补互助的循环模式。
川东龙洞门半山太阳谷文旅度假区项目以康养文旅融合发展为主题,利用金杯半山集团成熟的康养文旅产业体系,实现从研发到成果转化、体验应用、运营管理的高质量产业化发展。
板桥印象·绥定城项目,将以达城历史文化为载体,打造川东北唯一的“城市老底片,都市会客厅”4A文旅景区,让该项目成为通川区文化商贸旅游产业的一张新名片。项目建成投运后,预计年营业收入约15亿元,年入库税金约3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约5000个。
明月犀谷生态旅游温泉度假区项目,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中心、景区景观打造、文旅综合开发、康养度假小镇等。金石云顶野生动物园项目,森林覆盖率达80%,动物园占地面积约1500亩。开园后,吸引了无数游客前往观光游玩,成为了通川区周末就近休闲的绝佳去处。中国·罗江红色绘本小镇项目,将爱国教育、国防教育、将帅故居作为三大红色旅游基底,塑造罗江红旅产业力、竞争力、影响力。
宜居消费新中心
NO.6
紧扣“达州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目标,通川区致力为达城市民提供高品质服务,持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不断加快业态创新,全区服务业呈现出全新气象。截至目前,通川区服务业市场主体超过3.6万家,增加值首次突破200亿大关,位居川东北5市35县(市、区)第2位、达州市第1位,成为了通川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支撑”。
市委四届九次全会支持通川区建设川渝宜居消费新中心。通川区迅即捕捉战略新机遇,主动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等国家战略中找定位,主动对标全市服务业“5+5”主导产业,做优做强通川区“3+3”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
通川区创新开展“服务行业标准提升行动”,引导辖区服务企业建立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支持鼓励部分行业标准上升为地方或国家标准。截至目前,已组建餐饮、家政等13个行业协会,并率先推行“公筷行动”。保持“化危为机、危中寻机”的信息敏锐,创新推行电商“无接触”供应模式,组织辖区世纪隆、九千集等10余家电商企业,拓展“同城配送”业务,有效保障城市生活物资供应。老城区加快改造,农贸市场3.0升级版加快打造。创新发展“互联网+生鲜、餐饮、洗染、家政”等新业态,实现便民服务线上线下有机整合。
践行“通川有礼”,推崇“礼尚往来”。通川区完善《通川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计划(2021-2025年)》,出台《通川区促进服务业发展扶持办法》,设立5000万元专项基金,引导资金、人才、技术向服务业集聚。
发展没有“休止符”。通川区提出要突出抓好“六大着力重点”:开放再出发,着力打造川渝开放新高地;项目再加压,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品质再提升,致力建设川渝宜居消费新中心;融合再深化,奋力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治理再升级,全力构建共建共享新格局;惠民再集成,全力交出增进民生福祉新答卷。抓牢机遇、赢得主动,通川区将为加快建设“品质通川”、全力助推“达州创副”而不懈奋斗。
记者 | 胡杨 曹芮铭
编辑 | 赵寻
责编 | 潘丹
值班编委 | 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