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新大众”已来,留下几多悬念?

2020-11-10新闻13

大众的一举一动,总能牵动无数人敏感的神经,这是一种魅力,也是一种压力。

悬念一:一片刹车引发的讨论

11月3日,大众ID.4发布的余热未过,11月5日,即被网友扒出“25万的ID.4采用‘前盘后鼓’刹车布局”,被疑偷(诚)工(意)减(不)料(足),引发网友声讨一片。

很快,大众官方出来解释称:1)大众ID.4单靠电机就足以减速;2)调查发现中国用户紧急刹车时才会使用后刹车;3)鼓式刹车有外壳保护更加坚固,抗腐蚀性强且维护成本低;4)盘式刹车会有多余的转矩,而鼓式刹车摩擦小,能提高续航里程;5)ID.4上搭载的是“全球首个带电子机械式驻车”的鼓式制动器;简言之,这是一套“重新发明”的最先进的刹车系统。

正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千个读者也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无论大众ID.4采用何种形式的刹车布局,也不管这样的刹车布局出于怎样的考虑,此时此刻,那又能说明什么?毕竟,刹车只是汽车成千上万个零部件中的一部分,奢华如劳斯莱斯也无法做到每个零部件都采用顶级铸造,不是吗?

换句话说,当前仅从一个“刹车”就对大众及ID.4这款车型口诛笔伐,未免有点操之过急。汽车是一个系统总成,至于ID.4最终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or惊吓,新车上市之后,时间和市场自有定论。

这,是大众ID.4留给我们的悬念之一。

悬念二:上汽大众ID.4 X PK一汽大众ID.4 CROZZ,谁更胜一筹?

如今,汽车电动化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是大(政)势(策)所趋,也是人心所向。正因如此,即便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在产能方面相较于传统车企几乎微不足道,但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和对传统产业格局的强烈冲击,让“大众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虽然电动车的发展历史不是一两天,但这次是认真的,也是革命性的。换句话说,伴随汽车产业逐步从传统燃油车(旧时代)向新能源汽车(新时代)转移,等待传统车企的只有两个结果:1)要么,自我去革新;2)要么,别人来革“命”。

在此背景下,传统车企纷纷开启了新一轮的电动高地攻坚战,而基于全新MEB纯电平台打造的ID.4系列,便是大众集团面向全球纯电汽车市场真正打响的“第一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之“群狼共舞”的竞争环境,想要“一炮而红”就必须得拿出点真实力。

而从最新亮相的上汽大众ID.4 X和一汽大众ID.4 CROZZ身上,我们也看到了大众对中国消费者释放的诚意(具体的产品参数在此不再赘述)。两款车在造型设计、车身尺寸、动力系统以及续航里程等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差异,这是南北大众一直以来的传统:一汽大众ID.4 CROZZ采用了德版的原汁原味;而上汽大众ID.4 X则进行了本土化升级。所以,细品还是所差异的。

至于上汽大众ID.4 X和一汽大众ID.4 CROZZ孰强孰弱?只能说,大哥莫说二哥,实力都差不多。

有人说,此次上汽大众ID.4 X和一汽大众ID.4 CROZZ“两兄弟”携手亮相,是为了给到彼此一个“公平”,非也。在笔者看来,新时代的上汽大众ID.4 X和一汽大众ID.4 CROZZ犹如旧时代的上汽大众

帕萨特(参数|图片)和一汽大众迈腾(参数|图片),看似彼此相互竞争,实则共同御敌,是大众集团征战B级车市场的“左膀右臂”。

在此大胆的预测,未来的上汽大众ID.4 X和一汽大众ID.4 CROZZ或许也会像帕萨特和迈腾一样,实力旗鼓相当,销量难分伯仲,彼此相互竞争但并非真正的敌人,它们身上承担的是共御外敌的重任。

悬念三:5年后,大众能否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首选品牌”?

有人问:大众的野心是什么?

用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冯思翰自己的话说:在2024年或2025年,大众汽车将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首选品牌。能如此直白地展示自己的“野心”,大众自有其傲娇的资本。

在国内,大众分别在广东佛山(一汽大众)和上海安亭(上汽大众)建成了两座MEB智慧工厂。目前,佛山MEB智慧工厂的年总产能超过60万辆,到2024年,佛山MEB智慧工厂的生产能力将达到77万辆;安亭MEB智慧工厂规划年产能30万辆,已于2020年10月正式投产,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纯电动汽车工厂。

但这还不足以支撑大众在国内的新能源蓝图,曾经的南北大众格局在面对一众新势力造车企业和老对手们显得有些捉襟见肘,而江淮大众的强势入局,正式定格大众在中国“三足鼎立”的局面,确切地说,是“三驾马车”!

毫无疑问,大众是在玩一把大的,而且是能玩多大就玩多大,毕竟,它有这个资本和实力。

除了ID.4系列的投放,还有一个点尤为值得关注,那就是大众汽车在华充电网络将从现有的40个超级充电站增加至250多个,包含3600个充电桩,覆盖全中国16个城市。到2021年底,饱和覆盖国内七座电动车普及程度较高城市,做到5公里内必有超充站。

“5公里内必有超充站”,看似简单的几个字,对打消用户的最后心理顾虑和打击竞争对手、尤其是弱小对手,都有足够狠、准的“杀伤力”。

产品规划方面,2025年前,大众将在中国市场推出30款新能源汽车,产品占比至少35%,2025年销量达到150万辆;2029年前,为全球市场带来共计75款纯电汽车,累积销量将达到2600万辆,其中基于MEB平台的纯电动销量将达到2000万辆。用车海战术击垮对手,看似简单,却鲜有几个车企能做得到,粗暴、有效。

那么,大众接下来的布局是否稳超胜券呢?

不一定。

毕竟,时代变了。有人就质疑:同样是25万的价格,我为啥要买ID.4,而不买特斯拉(

Model 3(参数|图片))呢?这不仅是消费者的问题,更是大众要帮(说)助(服)消费者解决的问题。

眼下,“特斯拉”们正在重塑传统汽车市场格局,丰田、日产、通用等同级对手也在虎视眈眈,加之市场的逐步饱和、人们的意识觉醒,消费者不再唯某个品牌马首是瞻,更多的可选(替)择(代)性意味着大众将要面临更多竞争对手的冲击和挑战。

对此,大众自然心知肚明,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大众ID.4以及未来更多的纯电产品,在品质方面依旧耐打,加之大众在中国巨大的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基数,想要在2025年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No.1”,也不是不可能。

“我们相信ID.4将真正改变玩法,同时我们坚信,ID.家族能够彻底地改变汽车市场。ID.家族拥有坚实的基础:大众汽车无可比拟的制造标准、消费者对我们品牌的高度信任,以及我们在大规模量产时保持经济性和高品质的能力。至2023年底,我们总共将在中国推出8款ID.车型。”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冯思翰

此时回过头来看冯思翰说得那些话,句句掷地有声,暗藏杀伤力。不得不说,一旦大众这头身强力壮的巨象认真起来,是谁都得忌惮三分。

结语

扎根中国30几年,大众之于中国,中国之于大众都举足轻重,彼此依靠,但也并非“谁也离不开谁”。新时代,为何我要选择你?这是大众以及所有车企都必须慎重回答的一个问题。

#中型车#21-30万#大众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